何健
【摘要】信用貸款業務是商業銀行的重要業務之一。然而,在開展信用貸款服務過程中,商業銀行會面臨來自客戶、社會、制度、法律等諸多方面的風險,造成資金損失。因此,應當不斷完善信貸法律法規的修訂,推動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系統的建設,做好貸前風險識別以及實踐調研工作,為信貸業務的開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關鍵詞】商業銀行 信用貸款 對策
一、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許多公眾開始向銀行借貸購買房屋以及車輛等大型產品。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往往會根據自有資產規模以及自身對于風險的偏好來決定信貸的類型以及規模,在借出資金后也需要承擔相應的風險。隨著商業銀行之問的信用貸款業務競爭愈加激烈,科學合理的布局信用貸款業務能夠吸引更多的客戶,提高貸款市場份額。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類型
(一)管理風險
管理風險是商業銀行貸款中常見的風險之一,往往由于信貸流程管理的不妥當引發,銀行以及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影響到信貸業務管理的水平。尤其對于業務不夠成熟的小型商業銀行而言,由于缺少科學的信貸資產管理方案,信貸風險較大。一方面,許多商業銀行對客戶風險的識別能力較弱,我國缺少統一認證管理的信貸風險管理指導機構,私人成立的信貸檢測部門數據不夠全面,無法有效支持貸款決策。另一方面,我國信用貸款行業發展起步較晚,制度以及法律監督建設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容易存在漏洞與風險。
(二)法律法規風險
由于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普及較晚,因此,在我國現行的銀行貸款法律以及監督體系中缺少針對性以及操作性強的信用貸款條例,因此,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環節仍然存在諸多“人工治理”的陋習。從我國目前對于信用貸款,抵押貸款,質押貸款等借貸相關活動的立法情況來看,不僅法律的內容不夠詳細,細則尚未擬定,并且執行以及監督力度均有待提高,在信貸服務過程中有執法漏洞存在,會對貸款人以及銀行帶來潛在的風險,利用法律行為來約束銀行的信貸業務,不僅是為了保證商業銀行信用貸款市場的平穩運行,也是為了保護我國借貸者與銀行雙方的合法利益,構建健康的貸款環境。缺乏完善的信用貸款法律政策,許多相關商業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時沒有法律保障,使得銀行與借款人雙方可能會存在互相不信任的情況。
(三)信息系統風險
隨著接觸信貸的客戶數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展了信貸服務項目,然而,現階段,絕大多數的銀行信息系統由于投入較小、人員相對少,難以高效率的完成信用貸款業務的評估以及風險機制設計,也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深入拓展、挖掘系統的設計原理以及特殊的風險管理需求,更沒有可能在此基礎上對關聯系統及海量數據進行更高層次服務于業務的梳理、整合,導致銀行現有的信息系統對業務決策的支持度較弱,缺乏高質量指導數據,除此之外,許多銀行基本操作仍然需要人工手動完成,大大增加了依那還能給員工手工錄入錯誤等風險。信息系統的不完善直接增加了銀行信用貸款的成本,也進一步帶來了客戶信息缺失,審核出錯的情況頻繁發生。
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控制對策分析
(一)完善信用貸款法律監督制度
政府以及國家部門需要為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提供合理的法律監督制度支持,并設置有效的內部治理制度才能從根源上減少不良信用貸款對銀行以及客戶雙方帶來的負面影響,提高銀行與貸款人的收益,構建健康的信貸市場。首先,加強對開展信貸業務的銀行資質審核,改善現有提供信貸業務的銀行管理質量。建立信用貸款流程抽檢監督機構,要對開展信用貸款的銀行業務質量嚴格把關,保證參與市場服務的商業銀行質量。其次,要加快相關法規制度的建設,例如,對現有的《銀行法》法律細則進行深入修改與細化管理。最后,建立嚴格的懲罰機制,定期抽檢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并對對操作不合格,信貸風險大,違約幾率高的銀行以及管理人進行及時的處罰,依據資金水平決定經濟以及行政責任,對于嚴重損害公眾利益的客戶或者銀行,應當移交相應司法部門進行處理,從而更好的規范我國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發展。
(二)優化銀行信用貸款管理系統
優化現有的信用貸款信息管理系統對于降低信貸風險,提高信貸審批效率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信息系統中插入客戶信息數據管理模塊,打通商業銀行內部數據庫系統,并將其他部門所有客戶的放款,借款,利息等數據全部導入新系統中,從而實時監控客戶的流水動態,提高監督力度。另一方面,利用計算機模型對貸款人進行初步的篩選,結合銀行風控模型排除不良申請人,輔助審核人員進行決策,降低風控工作量,同時,銀行也應積極與大型數據部門合作,不斷更新風控規則與閾值數據,從而提高模型準確度。
(三)強化信用貸款貸前風險管理意識
貸款前的風險管理能夠有效剔除不合格借款人,降低風險。首先,銀行應當加強對于大資金借貸人的實際情況調查力度,建立完善的調查審核機制,例如,對于申請人現有的房屋,車輛,公司等資產來判斷其真實還款能力,結合鄰居與家人的認知進行綜合判斷。其次,國家與政府也應該積極推進公眾信用信息平臺的建設,并積極為銀行等金融機構部門打通數據接口,輔助信貸業務決策。最后,銀行自身也要加強對信貸業務的管理,避免由于盲目的市場競爭推出與自身規模不相符合的業務。
四、結論
商業銀行在信貸過程中,會面臨諸多來自客戶,市場,制度以及自身流程的風險,對銀行的業務開展以及信譽推廣均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商業銀行應當及時識別不同的風險因素,做出應對措施,加強信貸風險防控。
參考文獻:
[1]武春桃.信息不對稱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影響[J].經濟經緯,2016,(1).
[2]向國州,吳玉宇.農村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問題研究——以A行為例[J].企業導報,2016,(8).
[3]曹國華,劉睿凡.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防控[J].財經科學,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