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梅



【摘要】隨著2002年《中國一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訂,我國與東盟國家農產品貿易降至零關稅,從而使人均消費水平、FOB價格、運輸成本對菲律賓香蕉進口量產生顯著影響,本文運用虛擬變量以及ADF格蘭杰因果檢驗研究CAFTA對我國進口菲律賓香蕉的具體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適合我國香蕉種植企業的應對策略,對擴大國內優質香蕉供給、替代進口、增加國內就業具有較強的理論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CAFTA 菲律賓香蕉進口量 格蘭杰因果檢驗
一、引言
香蕉是全球貿易量最大的水果,盡管中國是香蕉第二大生產大國,但也是世界第二大香蕉消費國,所以國內香蕉產量的增長遠不足以滿足國內消費者對香蕉消費需求的日益增長。隨著2002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CAFTA)的簽署,中國從菲律賓進口香蕉關稅逐步降低為零,自菲進口香蕉數量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快速增長,現約占我國香蕉進口總額的80%,使得菲律賓成為我國最大香蕉進口來源地。
農產品貿易一直是我國與東盟等國家或地區重要貿易產品之一,隨著2002年我國與東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我國與東盟國家有關農產品貿易的相關研究逐漸增多。楊培生等(2003)認為我國區域經濟中香蕉產業占有重要地位,已形成較為優化的區域布局,成熟的生產技術與經營規模正在走向規模化,香蕉產業市場體系初步形成,并預測我國香蕉產業會因市場潛力和品質及價格優勢而具有良好前景。鄒明宏等(2006)認為CAFTA的建立將起到推動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的作用,符合中國和東盟各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長期戰略目標與長遠發展利益。但在短期內對我國南方各地熱帶水果產業將產生較大沖擊,劉海清等(2010)對中國香蕉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了評價,與東盟國家比較分析得出:近年來中國香蕉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呈現下降趨勢,國際市場占有率不斷下降。鄭國富等(2014)認為香蕉貿易戰對中菲香蕉貿易影響較大,并指出中菲兩國應進一步加強溝通,積極促進合作是兩國經貿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徐春祥等(2015)實證研究認為FTA對改善貨物出口結構與擴大我國貨物貿易出口規模具有隨時問變化而變動的影響,自由貿易協定顯著改善了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結構。仇志軍(2015)分析大量進出口數據得出香蕉、菠蘿和芒果是菲律賓熱帶水果生產和出口的重點,指出植物檢疫是制約雙邊水果貿易的主要障礙。 二、研究的理論基礎 自由貿易區理論是區域經濟合作中最為重要的理論基礎之一,自由貿易區理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其中,貿易創造是指在同盟內部取消成員國之間的關稅后,國內生產成本高的商品被成員國中生產成本低的商品所取代,來自成員國的低價商品代替了昂貴的國內生產的商品,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被創造出來;貿易轉移指一國產品遭到另一國的貿易保障措施后轉而大量向其他國家出口。該理論的提出者加拿大經濟學家瓦伊納認為關稅同盟不一定意味著向自由貿易區過渡,因為它在伙伴國之間實行自由貿易,而對外部世界實行保護貿易。這種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相結合的格局會產生兩種效果:“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
三、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及虛擬變量回歸分析影響因素研究
(一)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0年至2017年的數據,被解釋變量是中國自菲律賓進口香蕉量(Y),解釋變量分別是人均消費能力(PG)、運輸費用(DP)、離岸價格(FOB)。為研究方便,用由人均GDP來反映人均消費能力,用年均柴油價格來反映運輸費用。中國自菲律賓香蕉的進口量數據根據中國海關信息網整理得出;人均GDP來源于((2017年中國統計年鑒》;FOB價格由菲律賓農業部種植業局;年均柴油價格由歷年發改委公布的基準價整理得出。
(二)虛擬變量回歸分析
本文在研究PG、FOB、DP三個變量對菲律賓香蕉進口量的影響前,先分析CAFTA是否對中國自菲律賓進口量有影響。為研究CAFTA對中國自菲律賓進口香蕉的影響,需引入虛擬變量:
D- 0,CAFTA成立前
1,CAFTA成立后
模型設為
其中{Yt}為自菲律賓進口香蕉量;白變量序列為{X1t},……,{Xnt};Dt=1代表CAFTA成立前;Dt=0代表CAFTA成立后。由數據得到具體回歸結果為:
Yt=0.0002538PGt+0.0184238FOBt+0.0042368DPt+4.08529Dt-19.25813(0.81) (2.10) (1.48)(0.42) (-0.87)R2=0.8514 R2=0.8057F=18.62
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自由度為4的t統計量的臨界值為t(0.025)2.776,可見,拒絕原假設,說明CAFTA的成立對菲律賓香蕉的進口量有影響,CAFTA成立后中國自菲律賓進口香蕉量多于CAFTA成立前。
四、實證檢驗
(1)ADF單位根檢驗。由于本文數據為時間序列數據,變量大多是非平穩的,為防止出現偽回歸現象,就必須在進行協整分析前需要對各個變量進行平穩檢驗。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方法,變量的水平序列為不帶有趨勢的模型,一階差分序列與二階差分序列為不帶常數與趨勢的模型,使用的軟件為Statal3.0,具體結果在1%、5%、10%顯著性水平下,所有的變量時間序列都不能拒絕原假設為非平穩變量,經過二階差分后拒絕原假設,即所有時間序列均是二階差分平穩的,即都是I(1)序列,可以進行協整分析。
(2)協整檢驗。經過單位根檢驗,以上4個時間序列均滿足協整檢驗條件,協整檢驗的經濟意義在于揭示變量之間是否存在一種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本文采用-J.J檢驗,該方法基于VAR模型來檢驗具有同階單整變量問的協整關系。VAR模型滯后期由AIC和SC信息準則確定最優滯后期為4,此時VAR模型是穩定的,可以進行接下來的檢驗。具體協整檢驗結果見表1。
表1中跡統計量檢驗與最大特征值檢驗結果均表明,在5%顯著性水平下無法拒絕“協整關系為2”的假設,因此LnY、LnPG、LnFOB和LnDP之間存在著2個協整關系,因此自菲律賓進口香蕉量、人均消費水平、FOB價格與柴油價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
(3)格蘭杰因果檢驗。由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可知,我國自菲律賓進口香蕉量、人均消費水平、FOB價格與柴油價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但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還需要進一步檢驗,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方法來做進步研究,檢驗變量問的因果關系。Var模型滯后期為1,Var(1)模型是平穩的,可以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本文檢驗結果見表2。表2是假定在10%顯著性水平下接受還是拒絕原假設,從表的分析中可知人均GDP是影響菲律賓香蕉進口量的原因,而菲律賓香蕉進口量卻不影響人均GDP。從理論上來講,人均消費水平的提高能促進進口香蕉的消費,而中國香蕉的進口80%來源于菲律賓,從而間接促進菲律賓香蕉進口量的增長,實證與理論相符。進一步研究發現,2001年到2005年的進口依存度高達40%,說明GDP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出口的增長。但2010年菲律賓香蕉進口量才開始驟增,所以此前GDP的增長與自菲律賓進口香蕉量的相關性太低。近些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其經濟發展對于進出口的依賴性相對減弱,且菲律賓香蕉進口量在中國進口量中所占比例極小。這樣也解釋了為何菲律賓香蕉進口量不是人均GDP的原因。
檢驗結果中,FOB價格是影響自菲律賓進口香蕉量的原因,但菲律賓香蕉的進口量卻不是FOB價格的原因。這種結果與CAFTA建立過程中關稅的降低有關,根據已有的研究結論:在影響我國農產品進口行為的諸多因素中關稅稅率起了主要作用。即CAFTA的成立導致FOB價格有所下降,香蕉從別國進口轉為從最惠國菲律賓進口,則菲律賓香蕉的進口量增加,所以FOB價格是菲律賓香蕉的原因。而FOB價格除受灌水影響還受菲律賓當年的年產量所決定,所以中國自菲律賓進口香蕉量對FOB的影響效果不顯著。檢驗結果顯示,柴油的價格與菲律賓香蕉進口量互為原因。一方面,中國自菲律賓進口香蕉采用海上運輸,運費與油價息息相關,進而油價影響了菲律賓香蕉的成本,從而對進口量產生影響。另一方面中國自菲律賓進口香蕉量增加,必然導致對油的需求量的增加,因全球石油需求大幅度增長使需求彈性減弱,在需求彈性較小的情況下,強勁的需求帶動油價的上漲。
五、結論與對我國影響及建議
(一)結論
本文利用2000—2017年時問序列,采用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分析了菲律賓香蕉進口量、人均消費能力、FOB價格、運輸費用四者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得出以下基本結論:人均消費能力、FOB價格和運輸費用對菲律賓香蕉的進口量仍有顯著影響。協整檢驗結果表明人均消費能力、FOB價格和運輸費用再不同程度上均促進了菲律賓香蕉的進口量,只是三者對香蕉進口量的增長作用存在差異。因果關系檢驗表明,人均消費能力、FOB價格與菲律賓香蕉進口量之間均存在單向的格蘭杰因果關系,而運輸費用與菲律賓香蕉進口量之間存在雙向的格蘭杰因果關系,也就是說運輸費用與菲律賓香蕉進口量是相互促進的,說明CAFTA的成立對菲律賓香蕉的進口量產生的影響深遠。
(二)對我國影響及建議
CAFTA對我國進口菲律賓香蕉的積極影響主要表現:一是CAFTA促進進口香蕉數量增加,滿足國內消費者對不同品質香蕉的消費需求,從而使消費多樣化。二是進口香蕉價格降低,間接使得消費者剩余增加。三是對國產香蕉業形成了巨大競爭壓力,倒逼國產香蕉企業在種植、管理技術、運輸貯藏等一系列環節作出改革,從而能提高國產香蕉的質量和競爭力。
CAFTA對我國進口菲律賓香蕉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一是關稅取消,菲律賓香蕉與國產香蕉的價格相近,進口香蕉數量的增加對國產香蕉產生了“擠出效應”,打壓國產香蕉的生存空間,擠占了國產香蕉的市場份額。二是關稅取消,使得關稅的財政收入功能減弱;同時由于國產香蕉生產減少,企業所得稅收也相應減少,雙重稅收的減少最終使國家財政收入減少。三是進口香蕉數量增加,會造成國內一部分香蕉種植人員(蕉農)失業。
CAFTA框架下,國產香蕉想要抵御進口香蕉帶來的沖擊,應該從政府、行業協會以及香蕉種植企業三個層面聯動采取積極的產業政策和相應的貿易政策、提供運輸補貼,以支持國產香蕉的生產和發展;加強對優質香蕉種植技術培訓與指導、加快發展中介組織、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提升香蕉產業抗風險能力,以促進香蕉產業持續穩定發展;改良品種擴大優質香蕉生產,提高種植采摘后機械化水平,完善香蕉產業鏈,提高香蕉的利用率,從而提高國產香蕉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楊培生,陳業淵,黎光華,鐘思現.我國香蕉產業——現狀、問題與前景[J].果樹學報,2003,(5).
[2]鄒明宏,陸超忠,林家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我國熱帶水果產業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熱帶農業,2006,(5).
[3]劉海清,方佳.中國香蕉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0,(05).
[4]鄭國富,楊從平.中菲香蕉貿易關系論析[J].對外經貿,2014,(1).
[5]徐春祥,郭宗旗,韓召龍.自由貿易協定對我國貨物貿易出口規模與出口結構變動的影響[J].亞太經濟,2015,(2).
[6]仇志軍.菲律賓熱帶水果生產和對華貿易情況[J].中國熱帶農業,2015,(4)
[7]胡小嬋,張慧堅,方佳.菲律賓香蕉產業發展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1,(3).
[8]孫維晨,徐萍.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中國市場,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