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成
美國駐韓大使提名人車維德(Victor Cha)史無前例地突然被撤,實屬罕見,引爆輿論。美國政府在2017年12月中旬結束了約6個月的長時間討論后,向韓國政府提出了對車維德的任命許可申請。韓國政府迅速根據流程進行處理并于12月底通過了任命許可,只等白宮發表官方任命通知。但恰在這一關鍵的當口,車維德發表了對特朗普政府對朝政策的個人異議。之后,“因言獲罪”的悲劇就發生了。
之所以讓輿論場震驚,車維德經過長期檢驗并已獲得駐派國同意,還在于車維德是位學識淵博的半島問題專家,擔任喬治城大學教授兼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韓國研究主任,在喬治·布什總統時期自2004年12月起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NSC)亞洲事務主任、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美方副團長等要職,并一直處理韓半島問題。
車維德在2013年1月15日就有先見之明地指出,朝鮮的導彈發射計劃近數十年間取得很大進展,在洲際彈道導彈(ICBM)上搭載核彈頭最快將在5年內獲得成功。可見,車維德準確把握住了朝鮮核武發展的時間脈絡。車維德還就奧巴馬政權的對朝外交政策指責稱,奧巴馬政府過去4年采取的“戰略性忍耐”政策明確遭到了失敗。而這與特朗普政府的對朝政策觀驚人的一致。
如此資深的半島專家被臨時罷黜,使得一時間各種猜測紛至沓來。在眾說紛紜中,輿論界主要流傳著三種歸因說。
一為反對對朝動武說。盡管車維德是主張對朝強硬政策的對朝鷹派人物,但他認為不可預測的朝鮮會對美國的預防性軍事打擊展開報復行動,從而升級為一場可能會殺死成千上萬美國人的戰爭。因此,車維德反對美國在不發生全面戰爭的前提下,以壓倒性軍事力量對朝施加限制性打擊的“鼻血打擊”(bloody nose strike),從而引發了其與特朗普政府內部強硬派之間出現了意見分歧,導致其最終被拿下。可見,近期主張與朝鮮進行對話的穩健派在特朗普政府內部漸失立足之地,處于失語狀態,甚至開始有傳言稱連對話派代表性人物——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也受到了透明人的待遇。
細思起來,“鼻血打擊”方案的設想很天真,假定教訓朝鮮一下,給點顏色看看,試圖嚇住朝鮮,還假定朝鮮只挨打不還手,戰爭規模可控,不會升級為全面戰爭。從朝鮮幾番對外宣示來看,它必會還擊,屆時會演變成魚死網破的境地,
并且,“鼻血打擊”只是一種擺在臺面上的軍事選項,并未成為美國內部的壓倒性政策路線。此舉表明美國就要對朝動武,乃是站不住腳的。盡管特朗普與金正恩隔空嘴炮往來不斷,幾度引發“半島危機論”,但是,半島局勢依然沒有走向軍事對決。并且,1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文在寅總統通電話時明確表示“在韓朝對話期間,我們不會采取任何軍事行動”。

車維德2017年1月在韓國首爾發表“特朗普時代”外交關系的演講。
不可否認,特朗普政府的動武意愿高于往屆政府,但美國不會背離韓國單獨展開對朝軍事行動。沒有韓國的同意和配合,美軍也很難在半島自如展開軍事行動。特朗普總統在1月30日(當地時間)發表國情咨文時表示,“在不久的將來,朝鮮盲目追求核武器的行為就會威脅到美國本土”,“為了防止此類事情的發生,美國將繼續發起最高強度的對朝施壓”,“防守和讓步只會引來侵略和挑釁”,“絕不會再犯往屆政府的錯誤”。
二為反對修改美韓FTA說。車維德反對特朗普政府但凡不如意就威脅要廢止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套路。這顯然符合韓國的立場,由此成為在最后階段出現的“考察瑕疵”。車維德在最后階段突然遭撤,表明了特朗普政府對修改韓美FTA的堅定態度。
奉行美國優先主義的特朗普,其貿易政策的立場便是追求自由、公正、互惠互利的貿易,具體而言就是要重新修訂美韓自由貿易協議(FTA)。特朗普政府的貿易保護大將、美國商務部部長威爾伯·羅斯一直強調要保護美國的半導體產業,并指出“在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談判中,韓美兩國間緊密的安保關系不會成為(韓國的)擋箭牌”。韓美FTA從2011年開始生效至2016年,美國的赤字幅度增加了110億美元,至少翻了一番。美國對此難以容忍,并要求修改協定予以糾正。
在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修訂談判板上釘釘且業已啟動的時局下,車維德還表示表達,未免讓人覺得其不識時務。由于特朗普一再強調這是不合理的交易,必須加以修改。車維德的反對,無疑觸了特朗普的“霉頭”,顯然就不會對其委以“美國駐韓大使”的重任。無法衷心貫徹特朗普半島戰略意圖的對韓外交一線總長,自然就會淡出特朗普政府半島政策圈。
三為韓裔身份說。韓裔出身的車維德身體里流淌著韓國人的血,并傳聞他收取演講費并獲得了韓國企業贊助等。有輿論稱,他可能更傾向于韓國的利益與訴求,在美國半島政策上會自然地傾向于韓國,可能會妨害美駐韓大使工作。這種揣測顯然是站不住腳的。盡管車維德“韓裔”無疑,但他作為一個美國人,代表著只能是美國的利益,這在美國也是一種政治正確。相反,車維德的“韓裔”標簽會使韓國會禁不住產生親密感,從而使其有望在團結韓美、解決朝核問題上起到重要作用。此前已有先例,金成(現美國駐菲律賓大使)是第一位韓裔美國駐韓大使。可見,這是最不靠譜的一種歸因解釋了。
當然,車維德突被撤銷大使提名肯定是復雜多因的。如果說有主因的話,筆者以為應是第二個原因。動武只是選項,尚是未定之策,但修訂美韓FTA卻是特朗普籌謀已久的既定之策。
車維德被撤將使得美韓主要溝通渠道之一的美國駐韓大使在已空缺1年后繼續空置半年。大使溝通渠道長期缺位,無疑不利于美韓兩國就朝核危機展開緊密交流。但是,美國駐韓臨時代辦馬克·納珀仍在替代發揮大使作用。上任美國駐韓大使馬克·李柏特(Mark Lippert)已于2017年1月20日左右結束2年3個月的任期回國。有說法稱前駐韓美軍司令官(預備役大將)沃爾特·夏普和美駐韓大使代理馬克·卡納佩等人或將成為代替車維德的美駐韓大使人選。
在兩國已經互通任命許可的情況下,一言不發地通過媒體渠道突然撤回相關人事安排的行為十分失禮。韓國外交部以及韓國駐美大使館之前對相關內容是全然不知。韓國外交部以及韓國駐美大使館對相關內容是全然不知。
這對韓國文在寅政府推動的自主國防改革也是噩耗。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是韓國文在寅政府自主國防建設的重頭戲。2016年11月11日,車維德曾在首爾大學發表演講時表示,特朗普政府有可能會完成美國向韓國移交戰時作戰指揮權工作,從而讓韓國承擔更多責任與駐韓美軍防衛費。可見,車維德是傾向于向韓國移交戰時作戰指揮權。但他大使提名的撤銷,無疑為移交工作蒙上一層陰影。
不過,車維德被撤銷提名,對中國來說,卻是一則好消息。他之前指責中國完全不配合對朝制裁,并認為只有采取次級抵制、停止中國的對朝原油供給等強硬制裁措施才能解決朝核問題。車維德如果順利擔任美國駐韓大師,其將會對美國對華施壓進一步制裁朝鮮產生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