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君華
【摘 要】
新課標對語文學科的要求是,語文教學要致力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過程中,只有結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對課堂教學不斷地創新和嘗試,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作為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學習實踐總結,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
探究文 引導 自主閱讀
初中語文教學,教師要根據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語文學科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引導學生逐步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比較探究文走進了我們的教學園地,走進了學生課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被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所倡導、所實踐。初中語文課堂比較探究文的教學,既有宏觀和微觀的比較,也有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具體來說既有整篇課文的對比學習,也有類似段落的對比學習。這里,筆者就比較探究文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個人見解。
一、比較探究文的教學應重視教學目標的設計
語文教學活動必須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圍繞如何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即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作為執教者,對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應該了然于胸,在教學前應依據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在不同的教學單位,不同的年級制訂相應的單元教學目標、年級教學目標和整個初中階段的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的進程,漸次體現并突出學生學習提高的新內容。教師在制定教學設計時,應該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清晰,陳述準確,能拉開不同目標達成的檔次,區分實現目標的層次和水平程度,強調學生閱讀興趣和激發、突出學生發現探究能力的培養,注重語文知識的掌握,使每一篇比較探究文的教學有的放矢,為實現相應的目標而努力。
二、比較探究文的教學要處理好比較文與主讀文之間的關系
對于一個教學單元而言,它是由統領于同一主題之下的不同時期、不同作家、不同題材、不同文體的作品構成的。其中主讀文是“綱”,比較探究文是“目”,主讀文的教學應培養學生閱讀文本、認知文本、探究文本的習慣,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確定明確具體的學習水平,引領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切實掌握有關的語文知識,了解所學課文的內涵,喚醒學生對語文的新感受,獲取學習語文的新視角。通過教學讓學生形成一種學習思路,獲得一些學習經驗,養成一種學習習慣,為下一步比較探究文的教學搭建一個平臺,在比較探究文教學過程中還課堂于學生,給學生充分體驗文本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大膽質疑,教師要對學生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適時監控,及時排疑解難,通過學生可被觀察的行為推斷他們是否整體感知了,從得到的觀察材料中推斷已發生的學習。這樣前后銜接,彼此照應,收到“舉一綱而萬目張”的效果。
三、主讀文應該成為比較探究文對比材料的首選
比較探究文的教學應很好的貫徹孔子“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思想。如果說主讀文的教學是一堂軍事理論課,那么比較探究文的課堂是實彈演習。讓學生運用先前的經驗和方法學習文本,動手查閱資料,識記生字生詞,了解寫作背景,掌握有關文字文化常識,動腦思考文本內涵,動口敘述課文的主要內容,說出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選擇恰當的角度,著眼于一個或幾個具體的問題,將本教學單元不同的文本或教學材料進行比較探究。發現相同點或不同點,這應是比較探究文教學的出發點,了解“話有三說,巧說為妙”的內涵及如何做到將話說好、說妙,應是比較探究的落腳點。無論是出發點還是落腳點,它的確立,必須以學生對文本的充分認知為前提。在具體的教學行為中,比較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根本途徑,教師不應為比較而比較,不應步步追問,讓學生跟著自己預設的思路走,將一個完整的文本肢解,將一部完整的藝術品搞得支離破碎,而應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就實現目標的某一手段或方法進行比較,就如何確立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目標進行探究。在比較中發現新情況,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語文能力。
四、比較探究文的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學習生活
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日常使用著的語文經過總結歸納就成了語文知識;自己在生活中,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對象,為了解決不同問題運用不同方式與他人進行的交際就是所謂的敘述、描寫等各種各樣的方法;自己的家庭生活、學習生活、每天進行著的各科學習、自己的心靈世界、自己所經歷著的、生活著的、無時不在面對著的世界就是語文。面對未知的東西,大膽質疑就是思維的開始,就是在探索。對一些問題能自由運用語文工具表述個人見解才是最重要的,對身邊的物質存在或細致洞察、把握特征,并運用語言表達出來;或按照自己的主觀愿望展開想象的翅膀,將自然物加以重塑,賦予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這就是藝術。同時,教學活動應該立足學生已有的語言能力,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面向全體學生,鼓勵他們采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通過教學引導學生更多的關注生活、更好的體驗生活、藝術的表達生活,將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總之,比較探究文的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學無定則,教無定法,但回歸學生,以學生為本,回歸生活,以生活為源,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強調運用,重在實踐的理念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貫徹。
【參考文獻】
【1】曹林男.用探究式教學法提升語文課堂活力【J】.小學語文教學,2014(24)
【2】李建軍.淺談用探究式教學法提升語文課堂活力【J】.作文成功之路,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