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蓮 金殿軍
【摘 要】
語文素養,不僅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重要根基,同時也是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構成之一。在知識經濟時代中,人才作為文化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核心動力,有必要對其培養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因此,小學教育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做出創新改革,為了最大程度培養出符合當代社會發展的人才而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本文旨在討論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以此充分挖掘出學生學習語文的潛力!
【關鍵詞】
小學高年級 語文教學 語文素養
一、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意義
具體來說,教育的本質就是為了使人類的文化更好的傳遞下去,從而不斷促進人類文明的良好發展。因此,如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就成為比較關注的話題。而語文素養,則包括了人類在社會中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語文知識以及如何獲得原價值的能力。從另一個角度說,若想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就有必要重視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語文素養不僅可以全面貫徹教育思想同時也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素養,所以在人的生活與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核心作用;在很長一段時間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我國傳統教育模式把“學習”與“分數”掛鉤,因此帶來了較多的負面影響。比如,根本不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很多學生除了讀書之外沒有其他愛好也不能與更多的人廣泛交流,學習比較“死板”,不利于學生以后的發展。而語文素養的培養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多種靈活方法學習,在理解的基礎上激發內在潛能,以此幫助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現狀
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現狀如下:①應試教育理念的存在。就目前來說,應試教育的理念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多語文教師往往為了成績而忽視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根本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的感受只是將所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古詩《游園不值》時,某些教師就沒有對學生講解詩中的意境只讓學生進行單純的背誦,目的就是為了能應付考試。要知道,通過小學古詩教學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同時也可以積極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收集、積累以及鑒賞的能力,這個階段他們的想象力也有了一定程度地提升,如果不能有效地創設情境而進行點撥渲染,只會禁錮他們思維的發展;②教學內容非常狹窄。語文是一門基本的語言類課程,學生的學習大多數都源自于實際生活。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某些語文老師總是將課本知識作為核心內容根本沒有對課外知識進行很好的擴展,從而使得學生了解得語文知識過于狹隘;③學生欠缺學習意識。雖然相比于低年級學生,高年級學生的思想已成熟不少,然而從總體上來說他們依舊處于在孩童時期。在這個時期,因為他們的認知能力比較有限,對語文學習的重要作用根本沒有深刻意識,此外由于某些家長對學生的成績太過關注,這些原因都使得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忽略了對語文素養的提升。
三、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途徑
(一)轉變思想觀念
若想有效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對自己的教學理念進行大力轉變,從而將素質教育理念充分融入到實際教學中。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海倫凱勒》時,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之前向學生講述關于海倫凱勒的生平事跡,讓學生們更能體會到海倫凱勒的堅強的生命力與對生活的熱愛。以此讓學生們明白生命的意義,真正體味“生命,在夾縫中求生存。雖然渺小,卻活得真!”的道理,在增強小學生對生命感慨的基礎上提升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導入游戲情景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最大的特征就是活潑好動而且好奇心強。基于此,我們可以根據小學生的成長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導入游戲情景,以此充分調動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三顧茅廬》時,教師就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們分角色扮演諸葛亮、劉備、張飛、關羽,事先讓他們分別對扮演的每個角色進行細致揣摩,然后通過自己的理解與想象表演生動有趣的情景劇。通過這種游戲教學的方式,學生們不僅集中了課堂注意力同時也對這段歷史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從而激發了語文學習的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是比單純的照本宣科方式要有效的多呢?
(三)優化課程內容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作為一項系統實施工程,要求教師在這段時間課堂內完成對思想的知識傳遞、情感培養與思想灌輸,對教師來說是一項巨大的考驗。因此,為了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教師在設置課程時應注重優化策略并根據學生的培養目標對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虎門銷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同學們演示出虎門銷煙的真實場景,引導學生從民族角度出發讓學生們了解鴉片的危害,再從歷史角度出發對虎門銷煙的意義做出有效評判,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這樣的教學方式與生活以及歷史緊密聯系在一起,不僅有利于增強情感渲染色彩也有助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