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雷,高晶瑩,李 曲,程振波
(浙江工業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32)
目前計算機類專業畢業生具有可觀的就業率和薪資。據《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數據顯示,在2015屆本科畢業生所從事的職業里,計算機與數據處理類職業薪酬最高,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達5 039元,互聯網開發及應用類職業以平均月收5 017元緊跟其后[1]。此外,計算機專業高考錄取平均分也排在各個專業的前列,如2016年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類專業錄取平均分排在理科的第8位(共29個理科專業)[2]。
除了就業的薪資和高考錄取分數這兩個評價專業優劣的數據指標之外,另一個客觀的指標就是就讀該專業學生的就業意向。就業意向是指人們在職業定向與選擇過程中,對自己現狀的認識和對未來職業的期待[3]。學生選擇繼續從事本專業的比率較高,不僅意味著學生對該專業的就業前景看好,還意味著學生對其學習結果的認可,因此這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本次調查問卷于2017年11月份發放,共發出問卷231份,有效問卷共214份(有效率為93.1%)。其中,有效問卷中調查對象的女性占37%,男性占63%;大一占12%,大四占52.7%,研一占18.6%,研三占16.7%。通過分析性別和不同學位對就業意向的影響,可以為今后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優化、專業認可度教育和就業指導提供參考。
不同性別的新生和畢業生就業意向如圖1所示。新生(大一和研一)中男生有80%的人期望繼續從事計算機專業的工作,而新生中的女生這一數據只有 50%。畢業生(大四和研三)中的男生(女生)有 87%(71%)的比率選擇繼續從事計算機專業的工作。這表明即將畢業的計算機專業學生普遍期望繼續從事計算機專業相關的工作,其中女生較男生而言更多的是放棄從事計算機專業的工作,特別是經過幾年的學習,學生都表現出更高的專業認可度。
為了考查年級對就業意向的影響,將新生按照大一和研一、畢業生按大四和研三分別統計。不同年級與性別學生的就業意向如圖2所示,超過一半的(69%)受訪大一男生期望今后從事計算機專業的工作,大多數(60%)的女生也期望今后繼續從事該專業相關的工作;大部分(86%)研一的男生選擇畢業后繼續從事該專業的工作,而多半數的女生(54%)表示會放棄計算機專業相關的工作。對畢業生而言,其中86%(75%)的計算機專業的大四男生(女生)期望繼續從事該專業的工作。另外,計算機專業研三的男生期望從事該專業工作的比例達到100%,女生只占 66%。
除了年級對就業意向的影響外,還考查性別對就業意向可能存在的影響。如圖2所示,大一女生期望從事計算機行業的人數占60%,而大四為75%,其增幅為15%;研一女生期望從事計算機行業的比率為50%,研三為71%,其增幅為21%;此外,大一男生期望從事計算機行業的人數占69%,大四為86%,其增幅為17%;研一男生期望從事計算機行業的占86%,研三則高達100%,其增幅為14%。
以上數據表明,男生選擇繼續從事計算機相關專業工作的比率高于女生這一趨勢在不同年級都存在,特別是對于是否繼續從事本專業,研究生中不同性別造成的差異值要高于本科生。

圖1 不同性別的新生和畢業生就業意向

圖2 不同年級與性別學生就業意向
在分析了年級和性別對就業意向的影響后,考查造成學生放棄繼續從事該專業的原因。影響大一女生放棄計算機行業工作的原因中,未來就業問題占17%,家人希望從事非計算機類工作占15%,公司對女程序員的偏見占24%,經常性加班造成對身體的傷害占44%;影響研一女生放棄計算機行業工作的原因中,未來就業問題占20%,公司對女程序員的偏見占21%,專業技能(編程能力)占25%,計算機行業壓力大占34%;影響大四女生放棄計算機行業工作的原因中,人際交往能力占5%,家庭和工作的沖突占8%,學習成績占12%,實習經歷占14%,興趣愛好占19%,專業技能(編程能力)占20%,計算機行業壓力大占22%(如圖3所示);影響研三女生放棄計算機行業工作的原因,未來就業問題占8%,公司對女性的偏見占13%,年齡原因占14%,家庭和工作的沖突占14%,專業技能(編程能力)占22%,計算機行業壓力大占29%。因此,除了計算機行業壓力大外,女生對自身專業能力的不自信是其放棄從事本專業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圖3 大四女生放棄本專業工作的原因
影響大一男生放棄計算機行業工作的原因中,未來就業問題占13%,家人希望從事非計算機類工作占13%,工作性質較枯燥占30%,經常性加班造成對身體的傷害占44%;影響大四男生放棄計算機行業工作的原因,學習成績占11%,工作環境中女性太少的占15%,計算機行業壓力大的占19%,家庭和工作的沖突占13%,人際交往能力占16%,實習經歷不足的占12%,專業技能(編程能力)占14%(如圖4所示);影響研一男生放棄計算機行業工作的原因,未來就業問題占20%,興趣愛好占26%,計算機行業壓力大占25%,性質較枯燥占29%。

圖4 大四男生放棄本專業工作的原因
以上的數據結果表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和軟件學院的學生繼續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就業意向隨著年級的不同而發生變化,且不同性別的就業意向也存在差異。高年級學生(大四和研三)從事計算機專業工作的就業意向要高于新生(大一和研一)。此外,男生比女生更愿意繼續從事計算機專業的工作。研三的男生選擇繼續從事計算機專業工作的比率高達100%,這要高于大四男生繼續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就業意向;而女研究生意向放棄計算機專業的比率要高于女本科生。
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相比低年級的學生而言,高年級學生更多地傾向于選擇繼續從事計算機專業工作。這可能是低年級學生剛入學,對本專業的認知還不夠具體,對于自身是否適合從事計算機專業工作還存在疑問;同時也與目前高中畢業生高考志愿的填報主要是考慮高等學校的排名,而對專業的選擇往往并非從自身興趣出發有關。因此,計算機專業應該在新生剛入學時開設信息技術概覽類的課程,讓新生盡快找到適合自身的專業方向。
數據還表明男生比女生更愿意繼續從事計算機專業的工作。這一結果與已有的關于計算機專業不管是選課[4]還是就業[5-7]都存在性別差異的研究結果[8]是一致的,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有可能是女生對女性能否勝任計算機類的專業工作存在認知偏差[9-10]。存在這一認知偏差的原因是大部分人往往認為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就是程序員,因此,專業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向學生明確除了編寫程序之外,程序測試、需求分析、數據分析等都是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勝任的工作。
是否繼續從事本專業工作還因年級的不同而不同。本研究的統計數據表明男研究生選擇繼續從事計算機專業的比率高于男本科生,可能是因為報考研究生的學生比報考大學的高中生對專業的認知程度高,導致研究生選擇繼續從事本專業工作的比率高;然而,女研究生選擇繼續從事計算機專業的比率要低于女本科生。研究生期間學生需要更多地參與項目,而這往往都需要較高的編程能力,也許這是挫傷女研究生繼續從事本專業工作自信心的原因之一。
在統計影響是否繼續從事計算機行業工作的原因時,可以發現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對行業壓力與經常性加班的顧慮是學生放棄的主要原因。此外,除了認為計算機行業壓力大外,女生對自身專業能力的不自信是其放棄從事本專業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四男生比大一男生對自身專業能力的疑惑更大。
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育除了專業知識外,對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自信[11],從而提高他們對本專業的認可度。此外,許多高校開設的程序語言課程往往是C或者C++,由于該程序設計語言較為復雜,往往會打擊到初學者的自信心,因此建議在低年級開設較為簡單的編程語言,如Python等,讓學生建立足夠的對編程能力的自信,從而提高其繼續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自信[11-12]。
本文以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和軟件工程學院的新生(大一和研一)和畢業生(大四和研三)為調查對象,對他們的就業意向進行調研。結果表明就業意向隨著年級的不同而發生變化,且不同性別的就業意向也存在差異,因此,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中需要考慮到性別差異,讓女生更容易找到在該專業發展的前景。
此外,調研結果還發現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其繼續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自信(編程能力)不足是學生放棄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編程類課程設置上,應該考慮先設置一門能讓所有人都能很快學會的編程語言(如Python)為宜,在學生掌握了這門簡單編程語言之后,可再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基礎選擇諸如C++、Java等其他的程序設計語言課。
[1] 麥可思研究院. 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EB/OL]. (2016-06-23)[2017-11-20]. http://ex.cssn.cn/dybg/gqdy_sh/201606/t20160623_3081988.shtml.
[2] 浙江工業大學本科招生網. 2016年第一批一志愿分專業分數統計表(浙江省)[EB/OL]. (2016-12-16)[2017-11-20]. http://zs.zjut.edu.cn/zsnews/html/n1743.html.
[3] 鄭潔. 當代大學生就業意向現狀調查[J]. 中國大學生就業, 2005(14): 24-25.
[4] Varma R. Why so few women enroll in computing? Gender and ethnic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perception[J].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2010, 20(4):301-316.
[5] 李妍, 許凝, 郁苗苗. 性別差異對IT類研究生就業情況影響的調查報告:以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2010年畢業研究生為個案[J]. 計算機教育, 2011(19): 30-35.
[6] 李妍, 顧林枝, 許凝. IT類研究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以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2008年畢業研究生為個案[J]. 計算機教育,2009(1): 21-26.
[7] Cohoon J, Aspray W. The state of research on girls and IT[M]//Wome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on Underrepresentation. Cambridge:MIT Press, 2006:3-54.
[8] Kay R. Exploring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mputer-related behaviour[M]// Soc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necting Society and Cultural Issues. Hershey: 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 2008: 12-30.
[9] Crombie G, Walsh J P, Trinneer A. Positive effe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mmer camps on confidence, values, and future intentions[J]. Canadian Journal of Counselling, 2007, 37(4): 156-158.
[10] Vekiri I. Boys’and girls’ICT beliefs: Do teachers matter?[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0, 55(1): 16-23.
[11] Cakir O. Students’self-confidence and attitude regarding computer: 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based on computer availability and gender factor[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2(47): 1017-1022.
[12] Adkinson J E. Does cooperative learning affect girls’a nd boys’learning and attitudes toward mathematic transformation skills in single-sex and mixed-sex classrooms?[C]//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n Arbor: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2008: 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