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全國面包師聯合會正推動“法棍面包”入選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獲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支持。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近日報道,馬克龍接受法國一家電臺采訪時說,法國面包師看到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比薩餅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所以他們說,‘為什么法棍面包不行?他們是對的”。
“我們要保留法棍面包的品質和制作工藝,這是法棍面包需要成為‘非遺的原因。”馬克龍把法棍面包稱為“法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論是早上、中午和晚上。不論你信不信,每個人都吃這種面包。

全國面包師聯合會主席多米尼克·安拉克特請求愛麗舍宮支持他們為法棍面包“申遺”的努力,以保護傳統法棍的品質,并阻止大超市和便利店在這種面包銷售中的比重增加。
“當你看到超市中的面包質量時,你不可能不生氣。”安拉克特表示,超市中的面包是凍過的,一部分來自其他地方,完全沒有按照工藝制作。法國1993年通過一項法律,規定傳統法棍面包只能由小麥面粉、水、酵母和鹽這四種配料制成,且不能冷凍保存或含有防腐劑。
新西蘭一項調查顯示,隨著旅游業蓬勃發展,越來越多新西蘭人擔心基礎設施負荷過重,不過,總體而言,大部分人歡迎國際游客。
新西蘭旅游局官網近日表示,新西蘭每年吸引370萬游客。該機構和新西蘭旅游產業協會2017年11月委托開展的調查結果顯示,大約23%新西蘭人認為游客數量過多,另有23%認為過少。
超過40%擔心旅游業發展帶來的種種壓力。旅游局官員斯蒂芬·英格蘭·霍爾說,人們最擔心的是基礎設施受影響,其次是環境問題和交通擁堵問題。
不過,大部分調查對象對本國旅游業發展整體態度積極。調查對象中,大約92%認為國際旅游有益新西蘭發展,87%歡迎國際游客。
如果問養貓有什么不好,一些人可能會提到清理貓毛。只是,日本一對養貓夫婦不那么看。他們收集大多數人視為垃圾的貓毛,制作成小帽子,給貓戴上,把它們的照片發到網上,引得不少愛貓人士效仿。
家住東京的山崎龍和妻子寬美養了3只貓,2016年在家里揉弄一團貓毛時突發制作貓毛帽的想法,開始收集貓毛,用于制作帽子,迄今制作了100多頂。這些帽子造型可愛,一些在頂上有個尖,像顆柔軟的棉花糖;一些呈兔耳朵形狀并搭配一個蝴蝶結。
戴上帽子的貓咪照片吸引了8萬多“粉絲”。寬美告訴《朝日新聞》記者:“貓不排斥(給它們戴帽子),可能是因為那些帽子出自它們自己的毛發。”制作貓毛帽的方法相當簡單:把貓毛團成一個球,邊按邊捏使毛球呈碗狀,再輕輕抓弄出一個尖或貓耳朵、兔耳朵等形狀。
英國《獨立報》稱,英國需要在狗年利用自己的本土狗向中國示好。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新數據顯示,1.35億中國出境游客在國外花了2610億美元,成為2016年世界頭號消費者。毫無疑問,世界各地都在爭搶中國游客。
狗年代表著一個特殊的、不應錯過的機會。對中國人來說,狗代表著誠實、友好、忠誠、聰明和強烈的責任感。所有這些品質在英國文化和企業里都能找到,這些品質和與英國的斗牛犬、女王的威爾士矮腳狗相像。
某時尚箱包品牌就用一只10英尺高的蘇格蘭狗來慶祝中國春節,巧妙地將品牌圖標與目標受眾的興趣和市場機遇聯系在了一起。但總體來說,光做這些還不夠。在英國及其品牌聲稱挺進他們下一個10億級的顧客群體之前仍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服裝設計師羅米·麥克洛斯基用靈巧的雙手給一只翅膀殘缺的蝴蝶補上缺憾。事情經網絡傳播,使她成為網絡紅人。
美國奇趣新聞網站報道,麥克洛斯基喜歡養蝴蝶,所養的一只雄性黑脈金斑蝶因化蛹時受傷,左翼殘缺飛不起來。他找到一只自然死亡的雌性黑脈金斑蝶,剪下左翼,修剪成合適形狀,用膠水粘到殘翅上。雖然雌雄有別,黑色脈絡不太連貫,斑點也不對稱,但蝴蝶獲得了飛行能力。麥克洛斯基粘完翅膀后,沒有馬上讓蝴蝶試飛,而是喂了一些食物,讓它休息一晚。第二天,她將蝴蝶帶到后院放飛。蝴蝶很快飛以來,繞著院子飛了一周,在灌木上停歇片刻后飛遠。
有人認為這只蝴蝶即使補了翅膀也不會活太長。但麥克洛斯基認為,無論如何,這總好過讓它爬著度過短暫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