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傳鈞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被普遍認為最“慷慨”的巴西現行養老金制度正嚴重拖累其經濟發展,特別是隨著人口結構的快速變化,使得巴西養老金制度難以為繼。這是一個教訓。
早在1923年,巴西就率先為鐵路工人建立了第一個養老金制度,并很快擴展到公共、商業和工業等部門。隨著1988年巴西聯邦憲法的頒布,養老金成為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覆蓋面不斷擴大,截至2012年,巴西養老金制度覆蓋了65歲以上人口的97%,廣受肯定并成為很多發展中國家羨慕的對象。
然而,巴西養老金覆蓋面的擴大卻沒有相應帶來繳費人數的增長。近年來,養老金支出仍然收不抵支,2015年養老金支出高達GDP的11.9%,而繳費收入只占GDP的7.9%,政府不得不進行大量的稅收補貼,可以說稅收轉移支付對實現養老金制度全覆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巴西的養老金制度又是最“昂貴”的。
巴西這種養老金制度在經濟周期上行的時候,可以通過不斷追加財政補貼來維持,問題被掩蓋。但經濟一旦衰退,政府的財力將捉襟見肘,赤字不斷高漲,失業加劇,如果保持較高的待遇水平或者較低的退休年齡,經濟就會陷入惡性循環,養老金支付問題將愈加嚴重。2015年,巴西經濟萎縮3.8%,2016年繼續維持負增長,經濟又下滑了3.6%。在這種背景下,繼續保持原有的待遇水平是不現實的,但是福利剛性的存在,待遇下降是大多數民眾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巴西的養老金制度更是缺乏“彈性”的。
需要強調的是,盡管有不少觀點認為人口老齡化是導致巴西養老金難以為繼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比
較而言,巴西的人口老齡化雖開始加快,但比起發達國家或新興市場國家,遠遠不是最嚴峻的,而且比起同為拉美國家的阿根廷和智利也是較低的。因此,把人口老齡化看成是造成巴西養老金制度難以為繼的原因是說不過去的。要知道,人口老齡化本身并不可怕,但較快的人口老齡化卻是問題所在。這一點不僅是巴西,也是中國養老金制度所要面臨的關鍵挑戰之一。
比較而言,中國養老金制度遠沒有巴西的“慷慨”和“昂貴”,但同樣都缺乏“彈性”,這就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同樣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在養老金制度問題上也存在有不足之處,這需要盡快啟動相關的改革,否則未來一旦與嚴峻的人口老齡化進程形成共振,那么就會對中國經濟和中國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作者是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