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俄羅斯特約記者 陳晨 柳直 ●本報記者 李司坤 谷棣 譚福榕
為干擾中國在南海島礁的正常活動,美國軍方的挑釁言行近來越來越多。美軍聯合參謀部主任、海軍陸戰隊中將肯尼思·麥肯齊于當地時間5月30日當了一次“大嘴”。他在回答美國是否有能力摧毀中國的“人工島”時說,美軍二戰期間在西太平洋有豐富的摧毀小島的經驗。雖然他補充說,只是陳述歷史,不應過度解讀這句話,但他對外傳達的強烈信息瞬間被美國媒體捕捉到。有分析稱,美國想讓兩國軍事博弈成為南海局勢的
主線,以此增加域內國家和中國對抗的砝碼。而這樣的做法無疑降低了中美兩國在安全領域的互信,美國的利益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損害。
麥肯齊屢屢對外放狠話
“即使特朗普政府迫使中國在朝鮮問題上進行合作,五角大樓依然對中國在南海的島嶼軍事化發表強硬言辭。”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月31日報道稱,在五角大樓周四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美軍聯合參謀部主任麥肯齊中將在被記者問到美國是否有能力“摧毀”中國有爭議人工島礁時稱,“我只想告訴你,美國軍方在西太平洋奪取小島有著豐富的經驗”“我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積累了無數占領孤立小島的經驗,這是美軍的核心競爭力”。
麥肯齊所說的“豐富經驗”,指的是美軍在二戰期間,數以千計的士兵在太平洋的數個小島上戰死的軍事行動。麥肯齊說完這番話,他還告誡媒體這并非一種威脅,表示:“不應過分解讀這句話,這只是陳述歷史事實。”
這樣的“大嘴”言論怎么能不引來美國媒體的更多解讀呢?CNN稱,麥肯齊是五角大樓內級別最高的官員之一,他的言論“非常有分量”。麥肯齊擔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將軍的重要助手,經常與鄧福德和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會晤。
美國“軍事”網刊文稱:“麥肯齊的言論是在美中兩國在南海問題上長期爭論的背景下發出的。作為回應,美國上周取消了對中國參與一年一度的環太平洋軍演的邀請,還把驅逐艦及巡洋艦派到南中國海。”文章認為,麥肯齊的話意味著,美國不會放棄,“我們將繼續按照國際法的規定進行‘航行自由,繼續做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但事實是,西沙群島是中國固有領土,當美國“安提坦”號、“希金斯”號5月27日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海域后,中國軍隊當即采取行動,派遣艦機依法對美艦進行警告和驅離。
對麥肯齊的此番言論,俄羅斯“衛星”網評論說,“如果中美之間要開戰,一位美軍高級官員對軍方‘在西太平洋摧毀小島嶼的能力充滿信心”。但很多人顯然不這么認為,該網援引一位推特用戶的話說:“那些耗損巨大的登陸作戰對美國人來說簡直糟透了!這還是在島嶼當年被徹底隔絕補給的情況下,今天,任何造成如此之高的傷亡人數的戰斗,負責人都會被解雇。”
這并非麥肯齊第一次對中國放出狠話。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麥肯齊同日還對媒體表示,盡管他不會把中國和朝鮮給美國造成的威脅進行比較,“但我們對二者都做好了準備”。麥肯齊稱:“我們在著手認真面對這兩種威脅。當然,中國有更大的核能力,你必須考慮到這一點,中國有一個更大的經濟引擎,你也必須考慮到。”麥肯齊此前還經常對俄羅斯和敘利亞等國發表強硬言論。
“美國正嫻熟玩弄著陰謀”
美軍聯合參謀部主任算得上是美軍的權威官員,但他所說的“摧島”能力不等于現實中就能用。在國際輿論和專家看來,前段時間,南海一度平靜,中國和聲索國關系緩和,周邊國家跟中國在經濟上的合作越來越緊密,這讓美國感到了壓力。因此,心有不甘的美國就在南海制造緊張,在安全問題上挑釁中國。
俄新社6月1日在相關報道中評論說,美國軍官的話是對中國在南海的島礁建設進行威脅。文章稱,中國在南海部署武器完全是為了防御。俄網民伊萬諾夫稱,“美國軍官和政治家在國際事務中越來越愿意對他國使用威脅的語言,這給世界留下十分傲慢的感覺。對于美國的威脅,中國只會強硬應對,絕不會對美國的威脅做出讓步”。
俄《觀點報》發表題為“美國將軍對中國做出明確的軍事暗示”的文章稱,美國對中國為維護自身南海主權作出的努力感到不滿,因此,不斷采取挑釁行動。名為“安德烈”的網民表示,針對美國軍事威脅,中國應當進一步加強在這些島嶼的軍事部署,將其變成堅不可摧的堡壘,以防止美國可能的軍事打擊。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專家亞歷山大·盧金認為,美國想從南海問題上受益,但并不想直接控制南海,而是支持其他國家與中國對抗。俄圣彼得堡國立大學教授科洛托夫也強調說,美國希望保持亞太地區的緊張,“美國正嫻熟地玩弄著自己的陰謀”。
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朱鋒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麥肯齊炫耀美軍具備相關能力,有向中國施加壓力和恐嚇的含義。朱鋒認為,隨著美國介入南海問題的程度上升,加大了南海問題再度升溫的概率。
“賊喊捉賊”的滑稽
美國最近一段時期一直緊盯中國加強南海島礁的建設和部署、臆測中國在吉布提測試激光器、關注轟-6K南海首降選在永興島。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日前也對中國在南海加強正常軍備的做法指手畫腳。對美方炒作所謂“中國南海軍事化”的話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回應是,“有種‘賊喊捉賊的滑稽”,并強調“中方在南海自己的島礁上部署必要和有限的國土防御設施,是堂堂正正地行使國際法賦予的自保權和自衛權,正當合法”。
在南海問題上,特朗普政府仍在延續前任的政策。所謂“航行自由”行動通常需要白宮同意,所以并不是單純的軍方行動。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去年統計,奧巴馬執政時期,美國在南海進行過4次“航行自由”行動。特朗普上臺初期,曾3次拒絕美國海軍提出的南海“航行自由”行動,以換取中方在一些國際問題上的合作。但從2017年5月開始,美國政府為顯示在南海地區的軍事存在,增加了“航行自由”行動,至今年5月次數已超過奧巴馬時期,動靜也更大。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美近來出現明顯的競爭關系,這種競爭關系又從經濟領域向安全領域延伸。美方最近的一系列行動,都在降低中美在安全領域的互信。吳士存認為,美國政府在南海問題上輿論造勢的意圖明顯,想迫使中國讓步,同時讓其盟友在中美關系上選邊站。
吳士存還表示,要警惕美國的做法會增加域內相關國家和中國對抗的砝碼。如果相關國家扮演“域內國家代言人”的角色,挑起事端,就會給美國提供介入的借口。在南海問題上,我們不能對美國抱有幻想,既要對美國進一步挑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應對手段,又要加速島礁相關設施的部署,形成威懾力。同時,加強同東盟國家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把域內國家引導到規則制定、管控危機上來。▲
環球時報201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