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先權
【摘要】共享經濟隨著經濟的發展應運而生,短短幾年的發展實踐中,已經呈現迅猛發展的態勢。本文以共享經濟為研究視角,針對共享經濟的成因、共享經濟的內涵以及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進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推動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健康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共享經濟;成因;內涵;商業模式
前言
近年來,共享經濟隨著網絡技術、無線定位技術等的發展應運而生并呈現迅猛發展的態勢,共享經濟的發展是對傳統商業模式的有效彌補。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實現了社會生產生活中閑置及過剩資源的有效利用,實現了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如何推動共享經濟的健康發展已經成為集中關注的問題。
一、共享經濟成因
共享經濟的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其產生于快速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總結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互聯網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智能手機的普及程度逐漸提高,截止到2017年全球使用智能手機的人數已經超過20億,占全球人口總數的25%以上,這為共享經濟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硬件基礎。第二,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方式方興未艾,2011年央行開始發布第三方支付的牌照,到2017年六年的發展時間中第三方支付總規模已經達到了3l億,其中35%的第三方支付為移動支付,這為共享經濟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軟件基礎。第三,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深化落實,商品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升,社會生產與生活中的資源過剩與閑置現象明顯增加,更多的資源擁有者渴望通過一種形式來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這為共享經濟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與動機基礎。第四,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定位技術水平得到提升,電信移動運營商對于定位技術的普遍應用、云計算、虛擬資源挖掘技術等新型技術的發展為共享經濟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第五,商品經濟發展中,供給方與需求方在資源共享中共同獲益,供給方通過自己閑置與過剩的資源獲得相應的經濟收益,需求方通過支付一定的資金獲取所需求的物質或服務,這樣雙贏的獲利方式成為共享經濟快速發展的驅動力。第六,目前經濟發展計入新常態,對生產、生活成本的投入提出了新的要求,共享經濟的產生與發展恰如其分的適應了經濟新常態的要求,成為了共享經濟快速發展的有效契機。
二、共享經濟內涵
共享經濟作為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的產物對人類文明的進步產生積極影響,通過對共享經濟形勢的分析不難看出共享經濟的內涵如下:共享經濟基于第三方平臺的基礎,將供給方過剩與閑置的資源進行暫時性的轉移,需求通過支付一定的酬勞獲取暫時性的使用權力,進而產生一定的價值。所以,對于共享經濟來講,供給方與需求方是必然的要素,同時需要第三方平臺、第三方支付、定位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的有效支持。對于供給方來講,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單位,只要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存在閑置或者過程資源,并且具有將這些資源轉化為資源的動機與意愿,就可以將此類資源進行轉移的可能。供給方基于獲取資源使用權或者服務的意愿實現對于資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可以使得社會閑置以及過剩資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進而實現社會的資源的有效配置。在共享經濟中,供給方擁有資源的所有權,而需求方沒有相關資源的擁有權,但是通過既定時間的使用,其參與社會發展社會資源的利用,在這一過程中,需求方具有自主選擇的權利。第三方平臺在共享經濟中扮演著中介的角色,通過一定的技術支持,將供給方與需求方實現,在共享經濟中,第三方平臺實際上實際上做出的信息服務,屬于輕資產的管理及運營。
通過上訴分析可以發現,共享經濟內涵的主要通過兩個方式呈現出來:第一,去中介化,所謂去中介化就是供求雙方在交易的過程中不依靠銀行等組織機構實現資金的調配,在交易的過程中資金是供給方與需求方之間直接進行調配的,如我們生活中經常應用到的打車軟件滴滴等,其作為共享經濟的平臺將司機與乘客進行直接性的匹配,換言之,去中介化使得出租車以及相關組織掙脫了作為中間機構的功能性束縛。第二,再中介化,在實踐當中,共享經濟是供給方需求方達成某種交易過程中必須依附的平臺,如P2P資金借貸,供求雙方在達成一項合作的過程中必然是依靠P2P網絡實現的資金的有效匹配的,所以共享經濟是一種全新的中介形式。
三、共享經濟商業模式
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可以簡單的概括為“閑置+價值+回報”的商業模式。在實踐中,供給方擁有碎片化的閑置資源或者過程的服務,通過在特定的時間中暫時性的讓渡資源的所有權或者提供暫時性的服務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需求方在共享經濟中不對資源的所有權進行直接方式的擁有,但是可以通過租賃、借用等方式暫時獲得資源的使用權,通過暫時性的使用權來獲得相應的價值,在這一過程中供給方與需求方能夠同時獲得精神或者物質上的回報。在共享經濟商業模式之下,第三方平臺通過對供給方與需求方的雙向補助吸引雙方的加入,一方面為供給方暫時性的讓渡過程資源的使用權提供機會,另一方面為需求方的獲得相關需求上的滿足提供服務。實際上來講,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對于傳統商業模式中不十分關注的長尾客戶進行了有效的關注,將這一部分客戶變成了不流失客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四、結論建議
通過對共享經濟成因、內涵以及商業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共享經濟是新時代的經濟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商業模式的不足,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促進了社會資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以及優化配置。在實踐中體現出諸多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可以為客戶有效的解決產品的利用效率問題,傳統商業模式實踐中主要提供的新的產品或者服務,但是共享經濟模式的物質基礎是社會閑置資源或者過程的資源,通過閑置或者過剩資源來滿足需求方的需求,可以使得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提升。第二,能夠有效滿足需求方對于商品或者服務的個性化需求,轉變了傳統商業模式中為需求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都是標準化與程式化的問題,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由于供給者從商業組織演變成個體或企業,大量為供給方提供了非標準化產品或服務,這也滿足了需求方個性化和定制化服務需求。
但是共享經濟畢竟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若想其在社會發展中真正發揮時效性作用,必須進一步提高供給方、需求方以及第三方平臺對誠信經營理念的認知,全面實現以誠信為發展理念的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在共享經濟發展實踐中,應該進一步建立健全各方合法權益保障機制,推動共享經濟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共享經濟是供求方宇需求方的媒介,在發展過程中應該逐步強化對于各參與主體的監督與管理。另外,共享經濟作為一種網絡開展的商業模式,在發展過程中,對社會征信系統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在推動共享經濟繼續發展的過程中,構建安全的社會征信體系是關鍵所在,共享經濟能夠健康發展的根基就是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如果沒有信用作為擔保,共享經濟安全性根本上就無法保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020模式,線上需要注重與社交網絡、電商平臺等網絡公司的有效合作,線下需要集中整合公安、稅務、工商、法院、中央人民銀行等相關職能部門做好征信報告的相關報告,逐步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信用安全體系。
參考文獻:
[1]劉子豪.關于共享經濟成因、內涵與商業模式的思考[J].現代國企研究,2017(20):156
[2]鄭志來.共享經濟的成因、內涵與商業模式研究[J].理論參考,2016(09):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