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剛
【摘要】在總結目前地方院校研究生獎助體系實施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地方院校在經費來源,生源結構等方面的特點,從資助經費來源、獎學金項目設置、“三助一輔”崗位管理考核等方面分析了地方院校在研究生資助體系構建和實施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和優化研究生的獎助體系的具體措施,為地方高校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長效、多元獎助政策體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研究生;資助體系;問題;對策
自2014年秋季學期起,我國研究生教育啟動全面收費,與此同時,研究生的資助政策也隨之發生的改變,各地方高校按照國家有關文件要求逐步建立了包括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國家助學金、“三助一輔”崗位津貼、助學貸款和其他專項資助的多元化獎助體系。目前,新型的資助體系已實施三年多,其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享受這一政策的首屆研究生已畢業離校。但由于受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地方高校在構建和實施新型資助體系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一、地方高校研究生資助體系實施現狀
在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費的背景下,按照國家有關文件要求,各地方高校依據本校的學科特色和生源特點,制定和出臺了相應的研究生獎助學金措施,由于各高校基本情況存在差異,現行資助體系呈現出“一校一例”的現狀,但其核心內容基本一致,主要包括獎優、助困、薪酬三種類型的資助。
(一)獎優型資助
地方高校為吸引優秀生源,鼓勵研究生在學期間刻苦學習,積極開展科技創新、發表
高水平文章、取得創新性成果、撰寫優秀學位論文等設立多項獎優型資助措施,主要包括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優秀生源獎學金等各類獎學金,除國家獎學金外,其余各項獎學金的獎勵標準、覆蓋面因經費來源因各高校資金充裕程度不同而不同。這些獎優型資助措施的實施有效的調動了研究生潛心科研、勇于創新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他們勤奮學習、不斷進取的學習熱情,提高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二)助困型資助
為了保證研究生的基本生活支出,在全面實施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的情況下更好地支持
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和生活條件,各地方高校在為研究生發放國家助學金的同時,采取減免學費、助學貸款等方式幫助研究生解決困難,確保不出現因學費問題而輟學的研究生。同時,統籌利用學費收入、社會捐助等資金對因重大疾病、特殊經濟困難及其他重大意外事故等情況、出現經濟困難的研究生給予特殊困難補助,用于解決研究生臨時性、暫時性困難。這些助困型資助措施的實施為研究生能夠安心學習提供了物質保障,特別是確保了家庭困難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
(三)薪酬型資助
為完善研究生資助體系建設,增強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和奉獻服務意識,促進研究生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各地方高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統籌利用科研經費、學費收入、社會捐助等資金設立“三助一輔”崗位,使研究生可以利用自身資源進行的有償服務,這些薪酬型資助措施的實施在為研究生提供崗位津貼資助的同時,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地方高校研究生資助體系存在問題
與部屬重點院校相比,地方院校在構建研究生獎助體系的方面的經驗較少,起步時間較晚,大多數高校在2014年首次啟動這項工作,其在獎項設置、獎勵額度和評審標準等方面更多的借鑒了重點院校的經驗。然而,地方院校在經費來源,生源結構和科研條件等方面有著自身的特點,因此,地方高校在構建和實施新型資助體系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一)資金來源單一,經費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地方高校是隸屬于省市地方政府的高等院校,其資助經費的主要來源是政府的教育經費和學費收入,企業和個人捐助的社會資金較少。受地方財政狀況的影響,與由中央財政支持的部屬重點院校,地方高校獲得政府的財政撥款相對較少。同時,地方高校的招收的研究生更多的來自于農村和普通城鎮家庭,家庭經濟困難的相對較多,這些學生不但無法保證按時繳納學費,而且需要更多資金給予資助。另外,地方高校在科研條件、學科實力和師資力量等方面與重點院校相比不具有優勢,往往需要通過減免學費、提供高額獎學金等方式來吸引優質生源。因此,目前地方院校普遍存在著研究生資助經費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
(二)獎學金設置和評審需要進一步完善優化
目前,大多數地方高校為研究生設置的獎學金主要包括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和優秀生源獎學金,針對研究生某一方面突出成績,設立單項獎學金的地方院校較少。現有這些獎學金評審更多的是以學習成績、科研成果的量化成績為主要依據,不同種類獎學金的評判指標相似度極高,有些高校甚至直接將學業獎學金量化成績排名靠前的研究生確定為國家獎學金獲得者,這就造成各類獎學金都為同一批學生所得,獎學金對研究生的激勵作用被削弱,另外,這也造成學生們為了獲得獎學金,千方百計的去提高自己的考試成績和論文數量,出現了選課只選擇容易取得高分的課程,發表論文粗制爛造,以量取勝,甚至出現花錢買版面的情況。
(三)“三助一輔”崗位管理和考核有待進一步加強
目前,地方高校均為研究生設立了“三助一輔”崗位,但由于大部分地方高校這項工作起步較晚,經驗相對較少,在日常管理和崗位考核方面還存在不足,“三助一輔”崗位的培養功能發揮的還不夠充分。由于缺乏明確崗位設置要求和規范化的考核指標,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部分研究生導師、任課教師和管理工作人員對參加“三助一輔”崗位工作的研究生未進行必要的崗前培訓,在工作過程中,又不愿意付出更多時間給予研究生詳細的指導,僅讓其完成一些資料收集、批改作業、文件送取等簡單低級的事務性工作,使得“三助一輔”工作“有名無實”。
三、改進和完善地方高校研究生獎助體系的措施
建立長效、多元的研究生獎助政策體系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隨著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地方高校需要根據本校的辦學特色和發展狀況不斷改進和完善研究生資助體系,更好地滿足研究生群體多樣化的資助需求。
(一)拓寬資金來源,加大資助經費投入
拓寬研究生資助資金來源,爭取更多的資助經費是地方高校改進和完善研究生資助體系首要解決的問題。首先,與部屬重點院校相比,地方院校在獲取政府資金支持的方面不具備明顯優勢,但其在服務地方經濟或行業發展方面具有自身特色,因此,地方院校可以通過為地方企業提供科技服務、為企業定向培養研究生等的方式獲取地方企事業單位的經費和資源支持;或者鼓勵企事業單位來校設立專項獎學金,為研究生提供“三助一輔”崗位,形成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增加研究生資助經費投入。其次,針對地方院校研究生中家庭困難學生較多,無法按時繳納學費的問題,高校在為其積極爭取和辦理助學貸款的基礎上,可以實施學費分期繳納制度,在減輕學生的經濟壓力的同時,適度增加學校的學費收入。
(二)優化獎學金設置結構,完善獎學金評審機制
優化研究生獎學金項目設置和制定科學合理的獎學金評選辦法,對地方院校獎助系統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地方院校應在優化現有獎學金的獎勵標準、覆蓋面的基礎上,針對研究生發展多樣化的需求,設立專項獎學金以獎勵在不同方面表現突出的研究生,為更多的學生提供獲獎機會,拓寬受資助學生的覆蓋面。其次,獎項細分的基礎上,明確不同獎學金的功能,根據不同獎學金設立的目的和特點,確定合理的評價指標,制定科學評審辦法,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等綜合類獎項可結合各學科專業特點,在量化排名的基礎上設立門檻性條件:單項獎學金重點考察研究生某一方面的成績,滿足條件就給予獎勵,不在進行量化排名,以此杜絕獎學金評審過程中出現的以量取勝,粗制濫造現象。同時,獎學金評審標準和門檻條件實施動態調整,以此來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三)加強“三助一輔”崗位的管理、培訓和考核工作
“三助一輔”工作既是為研究生提供經濟資助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地方高校需要不斷加強對“三助一輔”崗位的管理、培訓和考核工作。首先,加強制度建設,按照資助與培養并重的原則,明確“三助一輔”不同崗位具體職責。“助研”崗位應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由設崗導師根據學生專業特點和科研能力,確定工作內容;“助教”崗位應加強對研究生教學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完成常規工作的基礎上,更多參與教學準備、組織和研討工作;“助管、助輔”工作應重視研究生溝通、協調能力以及責任意識的培養,在“助管、助輔”工作中融入行政管理、心理輔導、就業服務等內容,為學生提供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完善“三助一輔"32作考核制度,根據不同崗位的特點,按照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原則,確定不同崗位考核指標,合理確定考核評價中導師、任課教師、管理人員的評價意見權重,對研究生進行分崗位,分層次考核,并依據考核結果確定研究生應得到的崗位津貼,提高研究生的工作積極性。其次,加強崗前培訓和日常管理工作。加強對參與“三助一輔”工作研究生進行崗前培訓,組織學生參加科學實驗規程、教學基本知識與技能、管理工作制度與紀律、學生心理健康與輔導等內容的崗前培訓,使研究生及時了解不同崗位的職責及培養目標,掌握參加“三助一輔”工作的方法和技能。同時,還需要提高設崗單位和指導教師、任課教師和管理人員的人才培養意識,明確各類人員對參與“三助一輔”工作研究生的指導要求和責任,使其能夠工作中加強對研究生的管理和指導。
參考文獻:
[1]裴秋蕊.研究生獎助體系對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作用機制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5(10):39-42
[2]牛天寶.地方高校研究生獎助體系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學理論,2017(5):194-195
[3]黃文珊.地方高校碩士研究生新型資助體系建構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
[4]孫雪顏,張悅刊,韓寶坤.全面收費形勢下研究生獎助體系的構建與探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7(11)
[5]袁靜.地方高校研究生發展性資助制度研究[D].青島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