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定一 陸思靜
【摘要】古人云:“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可見,閱讀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愛上閱讀。
【關鍵詞】閱讀習慣;教學觀念;朗讀訓練;閱讀途徑;課外閱讀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最重要的部分,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閱讀讓學生自由自在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為學生撐起一片廣闊的天空。讓學生喜歡閱讀、愛上閱讀,拓展各種形式的閱讀途徑,引導自主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所在。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進行了一些探討和嘗試。
一、轉變教學觀念,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閱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因此,在閱讀課堂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確立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每一節閱讀課堂都應該給學生留下充足的閱讀文本的時間,讓學生在閱讀中自主發現,自己閱讀,學會閱讀,并且樂于閱讀,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真正做到突出學生在閱讀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做閱讀課堂的主人。小學高年級的語文閱讀要求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欣賞文學作品,能夠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感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所以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要十分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并且這種體驗是學生自己的個性化體驗。
二、抓好朗讀訓練,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朗讀不但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讓學生獲得情操的熏陶,而且有助于學生情感的傳承,與文本產生情感共鳴。因此,朗讀是最有效的閱讀方式,也是小學生理解課文內涵的主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閱讀中。
(一)讓學生自己讀書
讀,在閱讀課堂教學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方法。通過朗讀,學生不但能夠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而且能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加深對文章內容的感悟與體會。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時間,不能走過場、形式化,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在朗讀中去思、去想、去悟、去創。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獨特的感受、體驗和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讀有所得。
(二)讓學生自己提問
給學生提供質疑的時間和空間。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透視文章中心的窗口。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先從題目入手質疑,或設計懸念,開門見山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質疑,既可集中質疑,又可隨機質疑;先在小組中進行質疑、解疑,再在全班交流匯報。 解決所有的疑問后,學生對文章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讀。質疑是學生從“讀會”走向“會讀”最成功、最關鍵的一步。
(三)讓學生自己說話
教師要盡可能地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開放化,讓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的說才能體現出閱讀中的個性化,才能體現出他們在讀中的體會和感悟;只有閱讀課堂教學過程開放化,才能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參與(或同桌式,或好友式,或小組式,或全體式),學生的說才能夠落實全員化。只有通過多讀、多練,學生說話的水平才會不斷地提高。而且這種互動式、開放式的輕松愉快的課堂使得學生個性飛揚,進而轉化為學生獨具個性的閱讀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拓展閱讀途徑,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產生對課內外閱讀的主動需求。在實際的語文閱讀課堂中,如果一開始就能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倡導學生進行創意朗讀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和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從某種角度來看,文本是死的東西,學生只有經過獨特的理解和感受,才能使文本活起來,也只有真正地用心投入閱讀當中,才能發展心智。因此,在實際的閱讀教學課堂中,筆者積極引導學生先潛心地閱讀,再對內容進行理解、感悟、體會,使學生對本文有自己的感受。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一般采用“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促思”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多樣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收獲多多。“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同一篇文章的感受不一樣,讀出來的情感也就不一樣。因此,我在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的時候做到了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和閱讀習慣,積極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角度領悟文本、感觸課文,讀出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二)適時引導學生合理想象
在實際的小學中高年級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對文章的關鍵詞語和精彩語段進行拓展,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并進行合理的想象,使學生產生富有新意、獨特的語言,使學生充分感受漢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和神奇。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語文《月光曲》這篇課文時,我主要運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開展閱讀課堂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先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由于農村的學生平時的閱讀量比較少,在學習中缺乏感性認識,不能很好地理解課文,于是我出示與文字內容相關的圖片,并且說了自己的感受;再讓學生自己反復讀這些句子,談談自己是怎樣讀的;然后播放《月光曲》的音樂,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輕讀課文。學生有了自己的感受,好像看到了月光下波濤洶涌的大海,聽到了海浪翻滾的聲音。我適時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啟發學生展開想象,感悟人物的情緒變化,并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在這種氛圍中,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有的說:“老師,我能想象到當時的景象,洶涌的浪花拍打著海岸,波濤陣陣,我太感動了,真是太美了?!庇械恼f:“我明白了,原來貝多芬的《月光曲》是被貧苦的窮兄妹倆和盲姑娘熱愛音樂的感情而激發靈感創作出來的?!庇捎趯W生能夠體會到課文形象生動、精練準確的語言,于是課文描述的場面、人物的語言就在學生的頭腦中活起來了。在教學中,教師恰到好處地運用圖片,圖文對照,能夠讓學生敏感地感受到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
(三)引導學生善于捕捉質疑點
在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由教師自己進行質疑或者引導學生把問題問到點子上。其實這個點子就是教學的目的,也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
首先,從課題入手,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題眼發問。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時可以抓住關鍵詞“借”字發問:為什么作者用“借”而不用“騙”呢?為什么用草船去“借”箭呢?抓住題眼,一兩個問題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問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品讀課文中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其次,比較優劣,對教材中的重點字詞或重點句段,通過比較認識“為什么要用這個字詞,而不用那個字詞”“為什么要這樣寫而不那樣寫”。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苯處熖岢觯何闹写禾鞓淠緸槭裁床皇恰吧被颉伴L”出新的枝條?為什么用“抽”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在句子的比較中,學生感受到用“抽”字更加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更加透徹。
四、閱讀由課內引申到課外
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拓寬視野,增長見識,提高閱讀能力。因此,教師除了在課內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還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自主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閱讀自己感興趣的讀物。如教學以“愛”為專題的寫作訓練時,我向學生推薦表達愛的優秀著作《愛的教育》。這本書中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無疑能給學生注入新鮮的血液;這本書無論哪一章、哪一節,都能夠把愛體現得淋漓盡致,深入精髓,處處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愛的教育》把學生帶入一個充滿愛的世界,讓學生在愛中受到教育。
漸漸地,我又向學生推薦冰心的《寄小讀者》、曹文軒的《草房子》、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徐光耀的《小兵張嘎》、德國埃·拉斯伯的《吹牛大王奇游記》、意大利卡洛·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記》等。學生讀的書越來越多,越讀越開心,越讀越有興趣,從而愛上了閱讀。學生從一般地讀到精讀甚至到背誦,熟能生巧,水到渠成,最后能寫出好文章,完成了從讀到寫的飛躍。
另外,我們班還設計了《閱讀手冊》,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閱讀指導和訓練?!堕喿x手冊》主要包括摘抄優美、精彩句段,積累素材,寫讀后感,仿寫,分享感人片段,續寫,與好朋友分角色朗讀等內容。有了《閱讀手冊》,學生的閱讀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閱讀興趣更加濃厚了,從而提高了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及課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小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體驗語言文字的探究過程,激發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能力。要讓每一個學生真切地從心底愛上語文,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書本是甜的,體味到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培養學生終身閱讀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