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梟雅
【摘要】自20世紀90年代,中國建立社會主義資本市場以來,公司財務造假現象層出不窮,其中最難發現的就是公司高層財務造假問題。為探明公司高層財務造假與資產評估結果間的關系,筆者從資產評估的角度,以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造假為例,從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入手,得出了財務造假能從多方面影響資產評估結果的結論。基于此,本文就資產評估從業人員專業能力方面提出相應對策建議,以求減少財務造假問題對資產評估結果的影響,提高資產評估報告的公信力,從而為資產評估人員、乃至整個資產評估行業的繁榮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財務造假 資產評估結果 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行業資產評估方法
一、前言
自20世紀90年代我國資本市場成立至今,我國的市場體系持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也不斷建立健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經濟監管機制尚不完善,監管體系中還存在不少漏洞,給了不誠信的公司以可乘之機,使得財務造假問題頻發,像2000年的東方電子,2005年的達爾曼,2015年的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智慧”)等等,這些事件對我們的證券市場建設和廣大投資者信心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害,并且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二、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造假案例分析
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并于2009年正式上市發行股票,連續經歷兩年虧損后,2013年因收購民泰貴金屬而使公司扭虧為盈,而在2014年6月份,突然宣布轉讓民泰股份,并憑借著轉讓得來的收入使得公司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從而使得股價急劇上升,而在2015年卻因財務造假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處罰決定。
(一)利用個量分析法分析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造假手段
1.虛增交易,并形成虛假收入和利潤
大智慧利用框架協議虛增2013年收入和利潤943,396.23兀。2013年12月24日,大智慧與北京陽光恒美廣告有限公司簽訂《陽光恒美一大智慧合作合同》根據陽光恒美員工詢問筆錄,陽光恒美為廣告代理公司,《合作合同》僅為框架合同,需要有客戶實際的廣告投放需求才能執行。2013年9月至12月,陽光恒美并未代理客戶向大智慧實際投放廣告。
2.減少應計成本費用,使得利潤虛增
大智慧減少2013年應計成本費用,虛增利潤24,954,316.65元,大智慧將2013年年終獎31,241,057.90元于2014年1月發放并計入2014年的成本費用,將2012年年終獎6,286,741.25元于2013年1月發放并計入2013年的成本費用。大智慧將2013年12月31日即已存在且金額基本確定的年終獎義務計人2014年的成本費用無法真實準確地反映公司2013年的經營狀況及成果。綜上,大智慧2013年少計成本費用24,954,316.65元。
(二)從資產評估方法看公司高管財務造假手段對資產評估結果的影響
1.從市場法看公司高管財務造假手段對資產評估結果的影響
在用市場法進行評估的過程中,首先要取得交易市場上相同或相似的參照物的相關資料,盡管這些交易資料可能與財務數據沒有什么關系,但若評價的是商業房地產或公司的其他產權交易,那么就需要注意公司高層為了扭虧為盈或獲得超額利潤,往往會偽造交易產品使用年限,折舊年限,功能折損等以得出較高的資產評估值,這種財務造假對資產評估結果的影響是間接的,但絕不能忽視它的影響,若是一個地區的評估客體都被高估,那么以這些資料為基礎得到的評估結果也一定是偏離實際的。除此以外,在建立價格可比基礎時需確立統一成交日期,而對日期的操縱恰恰是財務造假的主要手段之一,從之前論述的內容就可以知道,公司高層往往通過操縱時間的方法來操縱利潤,而根據時間價值原則可知不同時間交易的相同產品都會產牛價格上的差異,更不用說不同只是相似的客體了。
2.從收益法看公司高管財務造假手段對資產評估結果的影響
影響收益法的主要因素有超額利潤,折現率以及收益期限,并且,收益現值法對相關因素未來變化做出合理假設來預測未來的主要依據是歷史和現實的數據,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財務數據,可以說,財務造假對以收益法評估資產價值的項目影響最大。
收益法往往將評估過程分為三個區間,即預測基準期,詳細預測期以及穩定期,而不管是哪一期的數據,都是根據被評估企業提供的數據進行的,而由上述我們給出的數據可知企業的利潤是可以被操縱的。尤其是在使用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時,對于自由現金流,我們可用公式簡單理解:自由現金流=稅后營業利潤+折舊攤銷一營運資本投資一長期資本投資。從中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公式的幾乎所有項目都是可以通過財務造假進行篡改的,以大智慧為例:該公司通過提前確認收入等形式使得利潤虛增,那么稅后營業利潤也會跟著增加:大智慧通過提前確認民泰股份的收購日,不僅使得利潤虛增,而且也使得長期資本投資發生了巨大變化:大智慧還通過延遲發放獎金的形式使得管理費用降低,從而改變了利潤。
三、結論
由本文上述內容可知公司高層財務造假會對資產評估結果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尤其是使用收益法對資產價值進行評估時,更容易受到不實信息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錢中平.商業企業資產評估偏差的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時代,2012(19):68-70.
【2】黃宗葵.企業資產評估的不確定性、準確度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J】.商業時代,2016(7):83 -84.
【3]蔡璐,楊良,王玉鳳.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與資產評估結果合理性分析【J】.商業時代,2017(1):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