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怡爽
一、從新古典主義經濟學與資本論的思想分別分析金融衍生工具市場
1.古典主義經濟學一新古典主義經濟學
運用競爭均衡分析的方法,將經濟發展過程抽象至純粹理性層面,十分強調市場這一“無形的手”對于經濟的調節作用,在市場價格機制的作用下,市場參與者都是價格的接受者,根據價格機制信號,理性調整自己的經濟活動,最終實現社會總剩余的最大。在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派中,在發展經濟學領域中,以麥金農等人為代表,提出了獨特的金融中介理論。該理論以“金融壓制”“金融深化”為核心,提出了制約發展中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是金融壓制的觀點,認為由此導致政府對于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發展方向過分干預,金融體系發展不平衡,貨幣化程度低。
因此基于新古典主義經濟思想,從理論上來講,隨著金融衍生工具的創生和引入,由于配置風險的效率更加完善,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得以整體提高。
2.《資本論》從經濟關系視角解析金融問題。
馬克思承認社會性的客觀存在,認為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進而也是由人組成社會有機體的本質屬性。經濟關系行為不同于自然科學,受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自由的市場機制常常是無效的,市場中的經濟關系行為包括:壟斷定價行為、利益集團的聯盟、信息不對稱行為、非理性亢奮行為、土地價格的上升、以及利潤率下降等方面。資本論開篇提到的思想的出發點就是具備一定社會性質的個人物質生產,將被古典主義抽掉的社會性加入了經濟分析之中。
在金融市場上,也包括各種金融衍生品市場上,股票等金融產品和各種金融衍生品作為一種信用貨幣在買賣雙方進行流動和轉移,但是,由于其自身具備的虛擬性,導致極其的信息不對稱,因而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當金融市場推出各種包裝好的金融產品以后,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掌握的信息十分的有限,經常進行盲目投資,也直接導致了最后的個人利益的損失。
3.兩者對比分析
第一,關于生息資本的觀點分歧。
在新古典主義經濟分析中,貨幣供給方和貨幣需求方之間展開自由競爭,形成貨幣均衡市場,每個人都是貨幣價格的接受者。沒有壟斷定價等經濟關系行為。從現實生活中來看,在金融市場上,不同類型的產品都在進行買賣,甚至有“保險的再保險”等各種對沖產品,投資者以信用貨幣的形式,進行交易時很難確定實體基礎到底是什么。也極易產生操盤定價等行為。
第二,關于利潤率平均化的觀點分歧。
從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理性人假設出發,由市場白發調節下,市場達到完全競爭時的均衡狀態,投資于不同行業或者部門的資本,其利潤回報趨于平均,所有的行業都能夠參與利潤平均化。因為資本能夠自由的在行業間進行轉移,當某一行業利潤率高,資本大量進入的同時競爭導致利潤率下降。但是,由于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社會因素的參與進來,從現實中可以發現,金融市場與金融資本并不滿足這一理論上的分析,社會性造成的對抗性在不同領域的具體運動:例如實體經濟利潤率下降,土地價格上漲的趨勢。不同行業之間利潤率大不相同。
第三,關于金融資本的觀點分歧。
從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理論上來講,在市場白發的調節作用下,隨著金融衍生工具的創生和引入,配置風險的效率更加完善,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將得以整體提高。而《資本論》第三卷第二十七章“信用在資本主義生產中的作用”中認為金融資本的虛擬性和風險性很難實現市場有效,完成好資源配置。深究其原因,離不開信息上的不對稱性,金融上托拉斯與金融資本相結合出現壟斷,人們的非理性行為等相關社會性因素,最終“使剝削社會財富的少數人數越來越減少”,甚至導致虛擬經濟價格與價值的嚴重偏離,資本脫離了實體經濟。
二、我國期權交易市場現狀一以上證50ETF為例
期權產品被稱作“期貨的期貨”,實現“保險的再保險”。國內首只期權上市經過一年多的模擬測試后,上證50ETF期權于2015年2月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這表示中國期權時代已經到來,也意味著中國已擁有全套主流金融衍生品。2015年,50ETF期權日均合約成交面值為26.99億元,期現成交比平均為3%,成交持倉比平均為0.42,與成熟期權市場相比,絕對市場規模和相較于現貨的相對市場規模均尚小,市場處于起步階段。受2015年股市的異常波動,期權發展也經受了嚴峻挑戰。上證50ETF期權是基于某一類標的資產的衍生金融品。它的標的資產是華夏上證50ETF,即每張50ETF期權合約對應10000份華夏上證50ETF。上證50ETF期權分為認購期權和認沽期權兩種類型,為確保期權賣方隨時具備履約的能力,期權的賣方以保證金做抵押。對于認購期權或認沽期權的買方而言,買入的權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棄,不要求必須履約。與商品期權或指數期權不同的是,50ETF期權涉及除權除息時的合約調整。即當50ETF除權除息導致價格變化時,交易所將在除權除息當日,對所有未到期合約的合約單位、行權價格進行調整,并對除權除息后的標的重新掛牌新的合約。
三、探索未來我國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發展方向
1.進一步加強風險控制與自律監管,嚴控過度投機、嚴防風險溢出、嚴守風險底線,確保市場平穩運行。加強對投機行為占比、成交持倉比、期現成交比等重點指標的監控,加大對程序化交易、日內回轉交易、大額交易、頻繁報撤單等行為的監控。督促期權經營機構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嚴格執行關于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各項要求。四是加強對期權市場投資者權益的保護,進一步發揮期權市場功能。
2.完善配套機制,進一步降低市場成本,提高市場效率。擇機上線組合保證金和證券充抵保證金功能,推出與競價交易平行的大宗撮合交易平臺,引入詢價機制,研究推出股票證券借貸合約交易產品。
3.進一步做好市場推廣工作,拓寬投資者覆蓋面。面向期權經營機構投資顧問、個人投資者等不同對象持續開展培訓推廣活動,加大對基金、保險、信托等專業機構投資者的培訓和推廣力度。根據投資者的切實需求,編寫一系列期權培訓講義,靈活運用線上、線下手段,多渠道普及期權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