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居(中國)克而瑞研究中心


一、供應:同、環比分別跌18%和43%,一線城市銳減近6成
CRIC監測的28個城市新增供應量繼續呈現下滑趨勢,環比降幅為43%,僅大連、昆明、福州等4個城市供應環比上漲,主要是今年春節假期較早,導致同比降幅較大。此外,嚴格審查預售證以及市場本身交易下滑造成開發企業推盤力度衰減,這一點在二線熱點城市中表現明顯。
就各線城市而言,一線城市供應量下滑最為顯著,整體降幅達到6成,同比除上海外,跌幅也均達到5成。若與以往有春節的月份相比,北上廣深供應量并未出現較大波動。二三線城市整體供應1155萬平方米,環比下跌41%,僅福州、昆明、常州、大連環比上漲,其中福州1月供應量遠超2016年平均值。
二、成交:供應不足、觀望加大,環比降4成在情理之中
根據以往經驗年末和年初行情有天壤之別,成交大幅下滑仍在意料之中,若與以往春節假期的月份相比,今年市場成交量仍在正常波動范圍,因此,說樓市成交遭遇“崩盤”還是言過其實。
1月份成交同環比大幅下滑主要基于三個方面:第一,四季度以來調控效果彰顯,市場觀望情緒漸濃;第二,新增供應嚴重不足導致成交下滑;第三,假期部分城市網簽系統關閉,備案數據延遲。
具體來看,一線城市商品住宅成交下降尤其明顯,除深圳外,北、上、廣成交環比跌幅達到了36%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廣州成交絕對值維持在100萬平方米以上,在春節淡季和供應不濟之下,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仍延續了去年火熱態勢。
24個二三線城市同、環比分別下跌19%和37%,環比僅福州、常州、東莞、成交上漲,南京成交量基本與12月持平,而寧波、長春跌幅較大;同比來看,南昌、青島、重慶漲幅較大,其中重慶雖然在去年四季度以來成交滑落,但絕對值始終保持在200萬平方米以上,市場仍保持一定熱度。
三、庫存:多數城市供求比持續下降,去化速度放緩致消化周期拉長
1月大部分城市供求比有所下降,除寧波、無錫、福州等6城市外,其余城市供求比均小于1,供求比最低的佛山、南昌為0.31。從庫存量來看,大部分城市庫存環比波動在5%以內,如上海、武漢、寧波、無錫環比均在1%,供求基本已達到平衡;重慶受元旦前后外地炒房團帶來的購房熱潮影響,住宅庫存環比下降23%,同比大幅減少64%,為本月庫存下跌最大的城市。
本月除重慶以外,其余城市消化周期環比皆有所上升,部分城市消化周期拉長至20個月以上,其中深圳消化周期已達26.7個月,另外幾個熱點城市如廈門、福州、蘇州消化周期也大于20個月,但這些城市實際存量仍處于正常范圍;而重慶近幾個月市場熱度較高,消化周期環比再將降15%,僅剩2.2個月。
四、成交結構:京滬中低檔產品、小戶型產品成交占比均現回落
從價格段成交結構來看,本月中低檔產品占比均有不同程度回落,京滬高檔產品占比大幅上揚。上海低檔產品成交占比大幅下滑了13個百分點;北京高檔產品成交占比較2016年12月上升了10個百分點;深圳中檔產品成交占比攀升26個百分點達到40%,高檔產品占比則出現相應回落。
從面積段成交結構來看,中等戶型產品成交占比上行,京滬小戶型產品占比明顯下滑。上海90平方米以下小戶型產品成交占比較上月下滑9個百分點;北京小戶型產品成交占比回落6個百分點至33%;深圳小戶型產品成交份額相對穩定,144-200平方米面積段產品成交占比持續回落,較上月減少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