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廷敏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我國的建筑行業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建筑行業競爭趨勢日益增加,要想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生存并得以發展,必須努力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建筑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建筑行業的內部控制對建筑企業能夠取得經濟效益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建筑行業 內部控制 經濟效益
在現代企業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均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風險管理的不當與內部控制的缺乏均會造成建筑企業的被動,使建筑企業難以立足于經濟市場。隨著一系列與內部控制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出臺,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了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建筑行業內部控制存在問題
當今,大部分企業都存在這一種普遍的現象,即起也對自己的內部員工不夠重視,企業的管理機構和組織不夠合理,而企業的管理者對該行業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甚至根本就為學習過該行業的知識,并且,由于企業的領導對企業不夠重視,從而導致你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起不了相應的約束作用,這樣就導致了嚴重的內部控制出現嚴重失調現象。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缺乏執行力。其主要原因在于企業內部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大部分建筑施工我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是由相應的機構制定的,往往是各個部門一起總結后,綜合起來作為內部控制制度,這樣做也有一定的有點就是概括的比較全面,但是,制定的制度不夠專業,且約束力低。并且許多制度之間存在沖突,發揮不出有效的控制作用。其次,企業內部人員對控制制度缺乏足夠的認識,存在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執行力差等現象。各個項目風險制定不夠完善,建筑施工企業對市場的風險預防不夠積極,且防御機構不夠完善,對風險的評定缺乏該口型的認識。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企業對市場的調查來自與一小部分的調查,對市場的實際情況了解不夠透徹,另外,由于各種原因,歲管理和控制斷魂南國各方面帶來的不利沒有預定的估。企業內部控制監制不夠得當,內部審核不夠嚴謹,尤其實在建筑施工企業,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必須要嚴格的執行。通常,建筑施工企業內部控制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對內部控制缺乏科學有效的監督評價和糾正體系。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低下,在財務和建材挑選上工作態度不認真,由于企業受先前觀念的影響,對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知識缺乏相應的培訓,導致工作人員的整體監督意識不強,法律認識弱。當今階段,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工作人員大部分專業素質不高,學歷低,業務生,缺乏判斷能力,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差,導致建筑施工企業的監督只能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構建原則
(一)成本效益。效益與成本關系的權衡是實施內部控制的前提之一,對效益與成本關系進行考慮才能合理設置內部控制關鍵點,控制點設置過少會使建筑企業風險增大,控制點設置過多會增加管理的難度,成本的合理控制才能有效實現內部控制。
(二)不相容崗位分離。不相容職位需分離,建筑企業應合理的設置職責、崗位、職能部門的權限,做好分工工作,在崗位之間、部門之間形成良性的制約與監督,從而有效的控制徇私舞弊問題的發生。
(三)權責對應。權責對應即部門職責不交叉,職能部門不同所需擔當的職責也不相同。在將權利授予崗位或部門時應將相關的責任明確,保證內部控制的重要地位,任何個人與部門都不能超越內部控制,加強效益與責任之間的聯系,獎罰分明。
(四)符合相關法律法規。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制定目的在于約束企業行為以及促進市場經濟的穩定運行,所以,企業的經營行為不可越過相關的法律法規,合法經營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
三、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管理
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企業應如何使建筑行業內部管理制度的得到完善,何使企業的內不控制制度嚴格有效的執行?如何提高內部員工的整體素質?我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得出以下內容:(一)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提高與員工綜合素質企業文化是指企業的整體工作人員對企業長期的經營過程中養成的一種相互聯系相互一寸的主流意識,是一個企業經營管理核心的集中體現,是一種無形的、能夠增強企業凝聚力并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力量對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內部控制是各單位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業務組織形式和相互制約的職責分工制度,其目的在于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它是因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的。內部控制可以保證企業經營的規范性,展示企業的精神風貌,兩者是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依賴于企業文化的支持,而良好的文化氛圍才能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貫徹執行。把內部控制的理念注入到企業的管理文化中,可以使建筑企業的全體員工都能夠進行自我管理,這樣內控實施的效果就好,企業的效益也就好,競爭力也就無形中加強了。
(二)加強信息的溝通
信息對于企業的生存具有維系作用,信息溝通能夠有效的保障內部控制的成功實施。因此,建筑企業應積極建立信息數據庫,信息數據庫主要基于網絡平臺而建立,能夠同時存儲外部信息與內部信息,能夠在企業需要時,實時的將相關信息傳輸,以具體的數據為風險目標的制定提供支持。因此,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后應做風險管理流程的制定,建立起管理數據庫,優化風險控制的效率與成效。信息渠道的暢通有助于減少信息孤島,提高決策信息的準確性與及時性。
(三)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自我需要,內部審計機構應當結合內部審計監督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監督檢查。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的有效貫徹和預期目標的取得起到重要的監督作用。內部審計部門在工作中,不斷地向管理層提出建議和意見,使得內部控制在執行過程中不斷完善。建筑企業的規模越大,管理層的級次就越多,經營面臨的風險因素也就越多,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能客觀地識別和評估風險以及內部控制的運行情況。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企業可以成立專門的審計委員會,負責整個企業的風險管理,也可以視成本效益和企業人員的素質情況,將內部審計外包,減少審計過程中的舞弊現象。
以內部控制理論為角度,企業風險是實施內部控制的主要目標對象,應以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把控關鍵風險點。風險管理若無內部控制的約束則沒有任何價值,因此,建筑企業應積極構建完善內部控制,增強企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