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元
【摘要】銀為貴金屬之一,符號是Ag,英文為silver,銀白色。采用各種加工工藝把銀制作成的首飾和工藝品,統稱為銀飾品。銀飾品種類繁多,基本涉足耳飾、頸飾、手飾、足飾、服飾及器皿等6大類。進入新世紀,人們的消費觀念和對美的追求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變,銀飾也以它獨特的魅力悄然綻放。
【關鍵詞】銀飾 種類 佩戴 發展
銀飾品,沒有寶石的奪目,沒有玉石的溫潤,也沒有黃金的富貴,但它仍以自身的內斂和美麗,在整個珠寶領域占據了穩定的一席。如今,銀飾品在造型、工藝等方面都有了極大的提高,銀飾種類也豐富多彩,時尚的因素更是導致現代銀飾品的銷量節節升高。
1、銀飾的歷史
人類大約在4400年前就已發現了銀的存在。在大自然中,銀以化合物或自然銀的形式存在,絕大多數銀與金、銅或鉛鋅礦伴生,單獨的銀礦較為少見。自然銀又稱為生銀,產出形態大致有樹枝狀、絲狀、片狀、顆粒狀等,提取冶煉出的銀再經加工形成各種銀飾品。
銀飾在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我國的銀首飾、銀器的使用大致追溯到戰國時期。在封建社會,日常餐飲用具、佩戴首飾以及一切能象征權利富貴的物品均是以黃金、白銀為主的材料打造的,西漢后期,用銀制作的小件飾物已開始盛行。唐代是我國銀器制作的繁榮時期,在制作工藝和款式類別上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各種銀器、以及頭簪、頭釵、耳環、耳墜、項圈、手鐲、腳環等銀飾品都有出現,銀飾工藝與珠寶鑲嵌、焊接工藝相結合,制作精良,造型精美,成為中國銀文化歷史的代表。宋、元時期,銀制品逐漸開始商業化,并開始在民間流行,工藝制作更為精湛,鑄、刻、雕、焊技術得到了提升,銀飾設計主題也更為寬泛,花鳥魚蟲、亭臺樓閣、宗教人物以及各種紋飾、圖案等,都被運用到銀飾作品中,每件銀飾都有吉祥寓意,堪稱“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元代大多數的金銀器刻有銘文。明清時期,銀樓、銀作坊、銀店分布全國各地,銀飾品的做T也越來越多講究,扭、錘、穿、拉、嵌、鍍、包銀等都得到了發揮;銀飾種類日趨豐滿,制作工藝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造型圖案更為精美絕倫。銀飾文化,在民間落地生根,銀匠逐漸成為一種民間職業,這一時期的銀制品,每件都讓人贊嘆民間藝術家豐富的想象力和睿智的設計構思。到了清末民初,政府腐敗,列強侵華,民不聊生,銀器工業受到很大損傷,沒有多大發展。
建國以后,隨著改革開放,中國越來越強大,珠寶行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銀飾銀器業作為中國珠寶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順應著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逐漸走向成熟。
2、銀飾的種類
現代人們的消費觀念和對美的追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更大提高而改變。銀飾在原料方面有著相對較低的制作成本和中性不俗的質感,結合它造型款式的精良設計,更適合日常佩帶,用于搭配不同的服裝和表達不同的心情,因而,銀飾在現代珠寶領域中逐漸嶄露頭角。目前,市場上的銀飾種類主要有:
(1)足銀:指含銀量千分數不小于990%。的銀飾品。由于過于柔軟,不易鑄造成心儀的首飾造型,且容易磨損和氧化變黑,加工成本過高,因此不是非常適用于首飾制作,一般用于制作傳統的童鎖童鐲和老人手鐲等。足銀飾品通常有S990的印記。
(2) 925銀:是指含銀量為92.5%的銀飾品,在國際標準上被公認為純銀標準。925銀由于加入了其它金屬故而硬度增強,所以非常適用于制作工藝比較復雜的時尚銀飾品,頗受市場好評。市場上的925銀飾品,外表鍍了一層銠(行業上稱白金),能夠最大可能的延緩銀在氧化或硫化情況下變黃變黑的特性,而且925銀飾品款式時尚、價格低廉,故而深受消費者喜歡。通常在首飾上有S925的印記。
(3)素銀:行業上把沒有外鍍銠的925銀稱為“素銀”,素銀在空氣中比較容易氧化。現在市面上出售的925銀有很大比例的產品為了降底成本,都是素銀。
(4)泰銀:泰國工藝,標準也是925的銀含量。外表缺乏光亮度,追求一種“古”“舊”的效果。比起925銀飾品,由于大眾基礎不夠廣泛,相對價格要較底一些。
(5)苗銀:傳統的苗銀本身是指純銀,長久以來是苗族地區的重要首飾品和婚嫁用品。但現在說的苗銀都并非純銀,其主要成分是銅,含銀量不高。其特點主要是手工制作,圖案精美,富有寓意。
(6)藏銀:傳統上的藏銀為30%銀加上70%的銅,現在市場上也很少見到了。目前藏銀只是代表了一種工藝,主要成份為鎳、銅等,多數不含銀。硬度比較高,可以在上面雕刻復雜的圖案,一般都會鑲嵌一些低檔寶石,如瑪瑙、松石、蜜蠟、珊瑚等,風格古樸、粗獷而神秘。
3、銀飾的佩戴及保養
由于材質的特點,賦予了銀飾品更多的設計靈感和潮流元素,它可以適用于更多風格的需求。銀飾的誘人之處還在于可以鑲嵌寶石或仿寶石等材料,使其顏色更豐富及多樣化。所以,銀飾的佩戴在現代生活中也變得越來越多,佩戴銀飾需要大家注意幾點:(1)銀飾不宜與其它貴金屬首飾配合佩戴,但不同風格的銀飾可以佩戴在一起,呈現豐富的質感。(2)出席特別豪華的場合,或穿著特別華麗的衣裳時,不宜佩戴銀飾。(3)銀飾變舊發黑后,不一定要清洗干凈才可以繼續佩戴,那種懷舊的味道也很特別。另外,今年銀飾設計本身也呈現搭配法,就是將兩種以上的銀飾相互搭配,在同一條項鏈里掛上兩個不同款式的鏈墜,營造出與眾不同的感覺。
銀是一種相當活躍的金屬元素,最怕潮濕,極易和空氣中的硫起化學反應,表面會生成黑色的硫化銀膜,含銀量較低的首飾和素銀首飾往往更容易變色,不過對于銀飾品的這些缺點,只要平時多注意保養和精心呵護,就能較為有效地延續發黑變色的出現。首先佩戴銀飾品應注意盡量使它少與汗水、香水或臭氣接觸:其次就是銀飾品最怕長期在潮濕的條件下佩戴和保存:再者,銀首飾出現發烏變黑的現象是使用中常見的問題,不必過于慌張,建議佩戴者拿到銀飾店清洗保養或者自己在家可用一些中性清潔劑用軟毛刷清洗;最后,平時不佩戴的銀飾品要單獨收好,最好用密閉口袋裝好,防止銀飾表面與空氣接觸而氧化變黑。
4、銀飾行業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飾品需求的飛漲,金飾、鉆飾價格居高不下,市場已不能滿足不同層次人們對時尚的需求,就在此時,現代銀飾應需而生,成為了首飾行業的一個巨大補充。現代銀飾不再限于傳統銀飾的概念,銀飾象征的富貴意義已不復存在,更多是成為人民彰顯個性的首飾裝飾品,再加上銀飾品是介于黃金、鉑金和仿金飾品之間的終端首飾飾品市場,它既體現了高端珠寶首飾的高質量和保值性的特征,又融合了低端普通裝飾飾品的低價格和裝飾性特征,更能迎合廣大消費者追求品味性和時尚性的需求,擁有的是占大多數的中等收入和追求時尚的消費群體,具有廣闊的市場。
2006年,我國銀首飾及銀器用銀量首次超過泰國、意大利、印度等傳統用銀大國,居世界首位:我國銀飾需求二卜多年來一直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2014年,中寶協秘書處專門就“中國白銀市場”進行系統調研,先后走訪深圳、廣州、莆田、鄭州、鶴慶、黔東南等地,通過對銀飾、銀器加工和銷售企業的訪談,了解到我國白銀首飾和器皿的市場很大,年用銀量大約有4000噸,不少企業還在不斷增加白銀首飾和器皿的業務。到2015年初,市場上鉆飾、彩寶的配貨量有所增加,但黃金、鉑金、翡翠玉石的配貨量下滑較為明顯,而K金、銀飾穩中有升。
銀飾行業的發展,也使很多國內外高端銀飾品牌進人中國搶占國內市場,像TIFFNAY.FOLLI FOLLIE,奧黛麗銀飾等,而中國的銀飾消費也從一開始的低端消費向中高端、高品味的銀飾品過渡,消費者的眼光和品味更加時尚,中高收入的消費群體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大大刺激了高端銀飾品的發展,銀飾也越來越貼近國際流行趨勢,國內銀飾行業也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國內中高端銀飾品牌。
雖然,白銀飾品作為重要珠寶行業板塊已然繁榮經年,在市場上也擁有了范圍廣、層次多、基礎深的受眾根基,近幾年銀飾銷售額也不斷猛增,但是銀飾品仍然受到黃金、鉆石等產品的競爭沖擊。在我國的銀飾加工領域,家庭作坊式企業數量占據較大比重,規模化的企業數量非常少,也就是說,中國銀飾企業雖然多,但是大多數企業產品設計雷同,忽視產品獨特性的表達,經營方式也是簡單統一,沒有形成獨立的品牌個性和特征,中國缺乏享譽國際的銀飾品牌。要使中國銀飾行業有大的突破發展,我們必須有捕捉時尚的眼光,必須有制作優良的工藝和開發高端產品的能力,重視企業和產品的差異化,讓品牌特立獨行,設計風格獨一無二、時尚嫵媚。
參考文獻:
【l】馬德華.《金銀與首飾》.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
【2】段體玉.《珠寶玉石首飾基礎知識問答》.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3】袁軍平.《貴金屬首飾制作工藝》.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4】王聞勝.《穿金戴銀》.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
【5】楊希天等.《金銀·珠寶·首飾》.北京氣象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