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慧
【摘要】雖然政治權力的首要基礎是暴力,但正如古語所說“馬上打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依靠暴力奪來的政治權力如果想要長久的維持下去,必須要披上合法性的外衣。那么究竟如何給以暴力為底色的政治權力以合法化的外衣呢?儀式是個不可獲缺的工具。人們通過儀式來粉飾權力,而政治權力的獲取和交接往往也需要有各種各樣的儀式。政治權力對它的擁躉進行吸收與動員,對它的敵人進行震懾與打擊都需要儀式。政治權力的日常運作往往也需要儀式。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來分析政治權力與儀式的關系。
【關建詞】政治權力 儀式 祭祀 神道設教 封禪 剃頭
前言
政治權力是公權力,但政治權力的具體擁有者和運用者還是人。具體的人握有實際的政治權力,但是人們為什么會認可某人擁有政治權力,而又或被迫或自愿服從或至少是部分的服從于他的命令呢?也許你會說是因為他握有暴力。這沒錯,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即便是暴力的具體執行者也是軍隊、警察等由人為主體構成的國家機器。這些人又是如何認可或者相信某人擁有的政治權力呢?
試想這樣一個場景:某日清晨,當某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政治權力的最高擁有者一覺醒來,卻發現周圍的人無論是軍隊,官員,還是人民統統都不認識他了,他所擁有的政治權力便頃刻云散。這種相信某人擁有政治權力,并服從于他的心理由什么產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儀式給政治權力的擁有者背書。通過某種人們普遍認可并接受其有某種意義與效力的儀式,政治權力得以交接、獲取、鞏固、運行。譬如說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上雖然特郎普在民選結果出來之后,就無疑是新一屆的總統,可以說是民意給了他合法性。但是他還是需要“總統就職典禮”這樣一場儀式來正式的成為總統,并立時成為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那樣一場儀式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使得一個并不實際握有政治權力的富商立即握有了那樣大的政治權力?我認為這是大家對儀式賦予了意義和認可,儀式完成,人們的心理就產生了一種認可“他現在是真正的美國總統了”。于是角色轉換成功完成。儀式為政治權力的主體帶來了合法性上的背書。又為政治權力的客體的心理創建了一定的認可與服從機制。
一儀式與政治權力的獲取
政治權力的獲取一般有三種途徑,分別是暴力、和平傳承和授權。暴力是指通過暴力消滅現有政治權力的擁有者,從而獲得權力;和平傳承是指現有政治權力擁有者出于身體、壽命等原因將政治權力交接給其接班人:授權是指擁有較高政治權力者將一部分政治權力授權給下級。這三種途徑都離不開儀式。
首先是暴力。古往今來,改朝換代的政權交替幾乎都是憑借暴力實現的。但僅憑暴力無法維持政權,必須要給暴力行為安上一個合法化的冠冕。古代是“天命”,而近現代以來是“人民、歷史、時代的選擇”。在中國,古代的統治者無一例外全部宣稱自己是受了“天命”,是“真命天子”。那么問題來了,如何證明這一點呢?統治者需要用祭天地的儀式來表明白己的確承接了“天命”,也需要登基稱帝的大典來確立自己正統天子的身份。無儀式大典則名不正,名不正則言不順,所以縱使是憑借暴力獲得政治權力的人也需要儀式來冠以政治權力合法性。
其次是和平傳承。這點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但其實這是政治權力交接的常態。這種方式更加需要儀式了??渍f“國之大事,在戎與祀”。國之大事就是政治權力的穩固運行,“戎”是暴力,“祀”是儀式,而且在這里特指國君祭祀祖先的儀式。國君為什么要祭祀祖先呢?極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通過儀式來宣告自己的正統性,從而表明白已憑借宗法關系獲得政治權力的合法性。中國古代的皇帝其實不僅僅是國家首腦,他還是皇室宗族的族長,祭祀祖先是要站在隊首的,這無疑也是一種政治權力宜示。到了現代,儀式在和平傳承政權中也很重要。最高政治權力和交接時,獲取政治權力的人也需要一場儀式,如前面講到的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又比如說朝鮮的選舉儀式。無論如何,政治權力的和平交接哪怕是私下已經確定的,也絕少不了一套儀式將它公之于眾。另外新皇繼位也是有大典的,只不過新皇帝繼位往往代表著舊皇死去所以“一應禮儀樂器,陳而不鳴”,但也有例外,比如說清嘉慶皇帝的繼位。這一登基大典也是不可缺少的。
最后是政治權力的授權。政治權力不可能完全掌握在一個人手中,他必須層層分權才能使政權運作下去。政治權力的授權也是需要儀式的。而且往往越大的官職所需典禮越加隆重。中國典型的例子是韓信拜將的故事。本來這件事劉邦是不想大操大辦的,但蕭何告訴他拜大將軍是極重要的事,必須有拜將臺,皇帝親自登臺拜將才可以,最后劉邦也不得不同意。中國古代如此,西方也是這樣。實行共和制的古羅馬在給尤利斯·凱撒和屋大維加封號時也都舉辦了隆重的儀式。而步入現化,則有新聞發布會,慶祝舞會等飽含儀式性的活動來宣示被授權者的政治地位。
從上面講的我們可以看出儀式對于政治權力的獲取是不可缺少的,它一方面宣示了政治權力擁有者的身份,另一方面也給這種政治權力的合法性的書。
二儀式與政治權力的鞏固
獲取政治權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鞏固政治權力了。政治權力可以給人帶來豐厚的利益回報:但它又是非常危險的,一旦擁有者稍不注意,便立刻被它吞噬,因此最高政治權力擁有者往往是孤獨的,他必須時刻鞏固自己的政治權力。暴力是鞏固的一種手段,但是儀式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莊重威嚴的儀式往往可以起到震懾政治權力威脅者的作用,而且還可以團結支持者的作用。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宋神宗了。作為宋代第一個正常繼位的皇帝,外有契丹境,內有父親“燭影斧聲”的前鑒和眾多兄弟的潛在威脅。宋神宗非常擔心自己政治權力的安全性,尤其是在王欽若告訴他澶淵之盟的“實質”之后,他的焦慮愈加的顯著了。王欽若給他出兩個主意來應對合法性危機,鞏固政治權力。第一個是攻打遼國,奪回燕云十六州,通過暴力來鞏固政治權力。宋神宗當然不敢了,畢竟上次還險些命喪澶州。另一個就是封禪泰山,通過儀式彰顯天命,懾服四方了。其實這兩個方案充分表明了武力與儀式都可以鞏固政治權力,但很多時候后者更加可行也安全的多。宋神宗當然選擇第二個方案,用儀式來鞏固政治權力了。他并不十分相信“祥瑞”天道”之類的東西。所以宋神宗去詢問龍圖閣直學士杜鎬“河fh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是否為真,杜鎬的一句話打消了宋神宗的一切顧慮,他說此為圣人神道設教也?!吧竦涝O教”就是說老百姓愚昧難以用道理教化,所以圣人用那些個神神鬼鬼的儀式來嚇唬他們而已。一句話道盡千百年來封建制下,皇權借“神道”鞏固政治權力的本質。宋神宗終究還是封了禪。他的這次儀式一方面讓自己治下的百姓更加尊崇“趙官家”;另一方面也向信佛的敵人遼國彰顯了自己的“天命”。
現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閱兵、軍演和重大群眾活動了,各個國家每當感覺到自己的政治權力不太穩固時,就會舉辦這些儀式。一方面向敵人彰顯國力恐嚇對方,一方面堅定自己陣營的信心,增強內部的凝聚力。這同古代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上面講的我們可以看出儀式是一種成本比較低,而且安全性又比暴力高的多的一種鞏固政治權力必不可少的工具。
三儀式與政治權力的運作
任何政權都有支持者和反對者,所以政治權力的運作最基本的一個任務就是盡可能的團結支持者,引導中立者,打擊反對者。儀式在其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這一點我們放在政治權力對支持者和反對者的具體做法中來看。軍隊可以說是政治權力擁有者最重要的支持者了,無論是“皇帝兵強馬壯者為之”還是“槍桿子里出政權”都表明了政權脫離不了軍隊的支持?,F代軍人一進軍營第一件事恐怕就是剃頭了,通過剃頭這一儀式性行為除去個人的發型特色,盡可能的在一開始就去除個性,保留服從性和集體性。剃頭之后,軍人往往才真正意識到從平民到軍人的角色轉換,也和政治權力進行了初步的綁定,為接下來的宣誓大會等儀式奠定基礎。
那么還有一個地方進去以后也會剃頭,那就是監獄。罪犯毫無疑問屬于秩序的破壞者,是政治權力打擊的對象。給服刑人員剃頭,也會使他產生一種角色轉換,從正常人轉到罪犯的心理。這里的剃頭也是一種儀式性行為。但它意義不同于上面那個剃頭,而是表達了政治權力對破壞者人格的打擊。臺灣作家蔣勛在《孤獨六講》中講到革命孤獨時提到在中國臺灣的監獄中無論多么兇惡的、有個性的犯人被剃了頭之后感覺就會泄了氣,像只斗敗的公雞,再也沒有有原來的桀驁不馴了。
從上面可以看出儀式在政治權力的運作中也起到很多作用,它帶來象征性的意義,給予它的作用對象以心理暗示,方便進行管理或施以懲誡。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政治權力的首要基礎是暴力但依靠暴力得來的政治權力如果想要長久的維持下去,必須要披上合法性的外衣。儀式是使以暴力為底色的政治權力合法化不可獲缺的工具,人們通過儀式來粉飾權力,而政治權力的獲取與交接往往也需要有各種各樣的儀式。政治權力對它的擁躉進行吸收與動員。對它的敵人進行震懾與打擊都需要儀式,政治權力的日常運作也需要儀式。政治權力離不開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