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娟 蔣俊
【摘要】女子的教養就是對未來世界的教養,我們培養什么樣的女孩就是創造了什么樣的世界。筆者采用“異性效應”的原理,借助評獎的模式來幫助女孩子培養優良的習慣,并借助詩歌的力量,讓女孩子愛上閱讀,滋養她們的內心世界,借助學校教育的群體平臺,希望給社會送出更多優秀的女子。
【關鍵詞】女孩子 異性效應 讀詩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8-0-01
古希臘有兩位哲人曾經有過這樣的對話:什么比金子還好?璧玉;什么比璧玉還好?智慧;什么比智慧還好?女子;什么比女子還好?沒有了……
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梁曉聲先生曾經在他的散文《關于女人的絮語》一文中有過這樣的論述:“好女人是一所學校”。
不管是先賢的智慧論辯,還是梁曉聲的有感而發,都在向我們傳達著一個信息:世界的美好在取決于女子的美好。由此闡發開去,對于女子的教養就是對未來世界的教養,我們培養什么樣的女孩就是創造了什么樣的世界。
一、優秀集體中中學女孩易產生的心理問題
第一,自尊心過強。從小就在各種光環下長大,自身能力較強,而且能考進少年班的女生一般都屬于“領導階層”在原來的學校里當慣了發號施令者,到了這里僅僅是一個小老百姓,就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容易產生嫉妒、冷暴力、排斥異己、抗拒幫助,甚至孤僻、自閉等現象。
第二,心思過于敏感。聽不得對自己的批評,不像男孩子大大咧咧,有時老師同學無意中的言語,都能琢磨半天,特別敏感,處理不好就會產生整日疑神疑鬼、搞小團體等負面效應。
第三,逃避現實,易自卑。這些孩子遇到挫折時,不肯正確面對,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或虛榮心,常常會做出一些自己也意料不到的事情出來,往往第一次作弊、早戀等現象在這個時候發生。并且在強手如林的環境里,他們想要從男生手里分一杯羹,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這也就是促使她們容易產生退縮心理,或者一段時間后產生自卑心理,甚至有厭學情緒。
面對這樣的情況,筆者從多年的帶班經驗中摸索出幾個小策略與大家分享。
二、策略一、借助“異性效應”美化女孩的外在表現
心理學告訴我們,在人際關系中,異性接觸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發力,并能從中體驗到難以言傳的感情追求,對人的活動和學習通常起積極的影響,這種現象稱為“異性效應”。
初中階段的女生正好處于身心高速發展的關鍵期,青春期女孩子的種種特征中有一點特別明顯的是,在異性面前,她們會重視個人的容貌和裝束,更強烈地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她們開始關注異性對自己的評價,從心理學的角度說,這就是一種異性道德約束力,異性效應的教育關鍵也在這里。
獎勵往往比處罰的效用更大,尤其是這份獎勵是來自于她們重視的異性角色頒發的,更加增添了它的含金量,同時男生對班級女生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不自覺地將保護她們的美好當作是自己的義務,有時別的班的男生在胡亂評價我們班的女生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出面維護,而不是冷冷地作壁上觀,甚至落井下石,增強了作為一個男生的責任感,這可是我意料之外的收獲。
三、策略二、天天朗讀培養女孩的內在氣質
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我認為女孩子如果能隨身攜帶一樣東西,那就是最佳的美容圣品,我希望每個女孩都能在詩歌的熏陶中成長。
為了增強女孩子在班里的存在感,每次放學前的每日總結我通常指定女生來完成。有一次,一個女孩匯報完當日的紀律情況后,在友情提醒這一環節時給大家朗誦了一首詩。聲情并茂的表演將剛才干巴巴的總結一下子甩了個十萬八千里,大家不由自主地給予了熱烈的掌聲。小小的一個變化,給我打開了一扇新的門,為什么每日的結束要用忐忑的被點名(紀律不好的同學要點名批評)來結束?為什么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夠帶著詩意來進行?
從此后,我將每晚放學前的五分鐘固定為詩歌分享時刻,仍由我們的女孩子來完成,大家輪流上臺。一首小詩,古代現代都可,可配樂、可清談,無需解釋,無需翻譯,只需投影在屏幕上,用最真摯的情感去讀,去朗誦,去吟詠。
起初,有的女孩會羞澀,會尷尬,會無措,但隨著活動的慢慢推進,不管是臺上的表演者,還是臺下的觀眾,越來越喜愛這個每日小結,日益期待這個時刻的到來。
寄宿制學校,晚自習一般要到晚上八點半,不管是炎炎夏日,還是隆冬臘月,戌時的天空都已經是夜幕沉沉了。試想,窗外是漆黑的暮色,室內,臺上一個含苞待放的女孩,手捧詩句,真情流露地誦讀,臺下,屏息的觀眾,既在仰望詩歌,又在仰望這個結束美好夜晚的女孩。
這是何等的美景。
站在臺上的女孩子,浸潤在詩歌的營養液里,一下子像變了個人,那平時大大咧咧的假小子,讀起柳永的纏綿詞,那千種風情,也是無語表達的;那秀秀氣氣的“小才女”誦起蘇軾的大江東去,也是英姿颯颯,豪邁之氣不輸須眉的,連平時只是埋頭做題的“題皇”,吟出納蘭容若的如水詞時,照樣讓人心生向往,似乎那個翩翩佳公子就在眼前與你對話……
無獨有偶,近階段社會上有一檔節目非常受歡迎,那就是董卿主持的《朗讀者》,看到節目如此大熱,我不禁暗喜:社會上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閱讀,就會有更多的人去讀詩,我感覺這樣的路上有人同行,相信這條道路會越走越寬廣的。
用詩歌去滋養每一個女孩的靈魂,讓她們的骨子里充滿美好,并且用美好的情懷去看待這這社會,面對這個社會。去承擔這個社會賦予她們的教養職責。
四、小結
用印光大師的話來說:“人欲培植家國,當以教女為急務”。在我而言,每一個女孩都是一塊璞玉,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質。我們要投入全部的熱情來雕琢這塊璞玉,使她最終成為一件獨特而精美的玉器,這是她一生幸福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