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京燕
【中圖分類號】G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8-0-02
在學期初的調研活動中,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殊性,往往聽的課型都是一個主題活動的開題課或者是一個主題活動匯報展示的指導課。在課堂中教師都會有指導孩子們設計行動方案這一環節,可是往往發現教師在指導行動方案的制定時忘記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程性質: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轉化為活動主題,通過探究、服務、制作、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跨學科實踐性課程。忘記了學生制定的計劃是要讓學生能根據計劃做真實情境當中的真實體驗的。似乎就是為了定計劃而定計劃。計劃是否能落地似乎與活動無關,針對這樣的現象,以《讓成果匯報有“心意”,更有“新意”》這節指導課為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課程指導師翁老師還是遵循本課程課程性質的,“鼓勵學生從自身成長需要出發,選擇活動主題,主動參與并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并踐行價值信念。”在《讓成果匯報有“心意”,更有“新意”》這一主題活動開展的前期,學生已經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端午節》這一主題活動分好了小組,并且完成了活動任務。這節課主要的任務是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活動成果的匯報,根據自己小組的匯報內容制定一份成果匯報行動方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問題出在哪兒呢?
課堂再現(一)
第一環節:確定展示內容——取其精華
1.匯報展示,是把所有的活動材料都一一展現在大家面前嗎?你覺得這樣好嗎?這樣似乎顯得很雜亂、也不美觀,那應該怎樣改進這種展示和交流的方式,才能既表現我們小組水平,又能讓人眼前一亮?
我們需要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原始材料進行整理、篩選、加工,哪些東西是值得我們展示的,哪些是可以舍棄的。換句話說就是“取其精華”。這是我根據大家設計的活動方案整理出來的提綱,請仔細研究你們的活動方案提綱,確定你們小組準備展示什么。
2.匯報交流:哪個小組愿意說說想展示什么?(教師適時板書后歸納這些都是內容,哪幾項屬于活動成果,哪幾項屬于活動過程)
經過分類,總結成果展示可包括:
(1)文化知識
各習俗的由來、背后的故事以及傳統的操辦形式,那些鮮為人知又富有趣味性的知識。
師:比如詩詞組的同學,你肯定搜集了很多端午節的詩詞,那除了展現詩詞本身之外,你也可以對詩詞進行加工,對它們進行整理歸納。這些詩句里提到了佩香囊的風俗,歸為一類,那些詩句講的是劃龍舟的,歸為一類。這樣匯報起來就清晰明了了。
再比如龍舟組,有同學對劃龍舟的人員怎么分工的很感興趣,有同學想知道劃龍舟時候喊什么口號,對這些鮮為人知又富有趣味性的知識,你就可以多搜集一些。
(2)流程回顧
小組人員的分工、活動中的趣事等,以及如何開展活動的具體過程尤其是動手類的活動。
(3)成品展示
各組手工制作的活動成品,具有代表意義的成果。可以讓同學通過聞一聞、看一看、摸一摸等方式感受。
師:你們這么用心做好的成品,總要把它們拿到同學面前秀一秀吧!
(4)現場再現
便于操作和再現的動手活動。
師:看到你們的活動這么趣味盎然,別的同學也眼紅啊,是不是可以組織同學們一起過把癮呢。
(5)活動心得
各組同學活動時收獲的樂趣和心得體會。比如收獲了哪些有趣、有用的知識;與伙伴合作期間的趣事分享,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措施;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以及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等。
師:活動之后,你回憶整個過程,肯定有所收獲,活動中可能還發生了一些趣事,或者你覺得這次活動有什么遺憾,活動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都可以和大家分享交流。
整個環節“教”的明顯,忽略了“學”的指導。幾乎都是老師在說,學生說的機會都很少,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老師不信任學生特征明顯。
處理方法:
心中把握環節意圖——緊抓環節目標 明確匯報內容
在本環節中,作為指導師要明確環節目標,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落實匯報內容。
1.頭腦風暴式
以《龍舟組》為例,先把問題拋給全班同學,“如果你是調查龍舟組的孩子,要把你們的調查成果匯報給大家,你覺得哪些內容是值得匯報的呢?”把孩子們想要匯報的內容都一一羅列在黑板上,通過學生舉手表態明確匯報內容。
2.小組討論式
首先讓小組討論明確匯報內容,選擇一個小組把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師生合力完善匯報內容,各小組修改、補充匯報內容。
課堂再現(二)
第二環節 選擇展示形式——同中有異
1.確定了可以展示的內容,那你們打算以什么形式向全體同學匯報,才能讓他們牢牢記住你們的成果,還忍不住為你們的成果點個贊呢?
2.匯報交流:(學生介紹展示形式教師適時板書)老師也介紹幾種匯報的形式供大家借鑒。
展示的形式:
(1)將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圖像資料、照片制作成幻燈片播放出來。
(2)將收集的研究資料編寫成手抄報或展板展示出來。
(3)將活動中的照片制作成相冊裝訂起來。
(4)將活動過程中發生的趣事編成故事講出來、或編成小品表演出來。
(5)將整個活動經歷制成微信美篇,進行推廣。
師:選擇展示的形式時,大家要牢牢記住四個字:“同中有異”。同樣是展示文化知識,你詩詞組的和龍舟組的就可以不一樣,詩詞組可以結合書法,讓字好的同學抄寫在宣紙,甚至粽葉上展示;龍舟組就可以拿著模型,還可以用知識競猜的形式,給同學普及龍舟的知識。
在本環節中,指導師對三年級學生的起點估計不足,學生對成果匯報的形式有哪些知道甚少,因此課堂又是以教師教學生如何做而告終。
處理方法:
心中熟知學生起點——采用邊引邊導 選擇匯報形式
在上一環節中孩子們確定了可以展示的內容,指導師拋出話題:“那你們打算以什么形式向全體同學匯報,才能讓他們牢牢記住你們的成果,還忍不住為你們的成果點個贊呢?”可以利用邊引邊導的方式,拓展孩子們的思考方向。播放不同種展示形式的圖片,勾起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們加以補充,完善展示形式的種類,再讓各小組記錄下選擇適合自己組的展示形式。
課堂再現(三)
第三環節:制定展示方案——提升展示效果
為了順利完成匯報展示活動,請根據各組的活動方案計劃,將組內想展示的內容,用喜歡的形式展示出來。要注意:時間搭配、精選特色、全員參與、依據個人的特長承擔任務,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都做好,請各組用你們的奇思妙想讓成果展示方案充實起來吧!
本環節中指導師忽略了各個小組展示的主題不同,卻用了統一表格讓學生完成展示方案,沒有考慮到做活動是需要考慮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境和活動情境出發的,這樣的行動方案是不能落地的。
處理方法:
心中信任學生能力——根據實際情境 設計行動方案
指導師可以一個主題活動的方案為例,如《龍舟組》準備展示的內容是賽龍舟的起源和龍舟小模型,展示的形式準備用小報和展臺的形式。如何分工、如何布展這才是本小組該制定的行動方案。指導師應該從孩子們各組的實際出發,制定出不同的、具體的、可操作的行動方案,讓行動方案成為下一活動的行動指南。
無論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題課還是中期指導課或者是成果展示課,作為指導師心中不能變的是都要讓學生從真實情境出發做真實的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