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冬梅 肖佳
【摘要】學校發展計劃起源于英國,但是自進入中國以來,國內學者也試圖將其本土化,吸取精華,“明德教育公益項目”以明德小學為基點,以學校發展計劃和校長培訓為把手,在全國十幾個省市展開,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教訓,作者從外部支持和內部運行兩個方面對學校發展計劃的實施困境進行分析研究,為以后的推廣提供方向和方法。
【關鍵詞】學校發展計劃 外部支持 內部運行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8-0243-02
一、學校發展計劃的基本內容
學校發展計劃(簡稱SDP)是在學校層次、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廣泛征求學生家長以及學校師生的意見,由學校自主制定的關于學校未來發展的計劃,包括學校未來三年要達到的主要目標和每一年的行動計劃[1]。明德學校是王永慶先生創辦的臺塑集團在內地捐資興學的典范,明德學校在硬件方面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基本滿足了農村孩童上學的需求。近年來,由于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明德學校面臨的最大挑戰則是如何提升農村的教學質量。在此背景下,明德學校要想獲得持續的發展,就必須依靠作為學校軟實力的提升,由此順勢推出“明德教育公益項目”,此項目也入選中國教育學會教師培訓者聯盟2017年度教師培訓最佳實踐案例。
二、學校發展計劃內部運行問題
筆者作為專業技術指導小組成員,接觸了大量文本,通過分析11個省,1200份學校發展計劃文本,我們不難發現有以下關鍵性缺點:
1.學校發展委員會人員不全
學校發展計劃管理委員會一般由5~9人組成,成員包括社區教師、工勤人員、學生等各方面的代表。學校發展計劃管理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參與學校發展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對學校發展計劃的實施進行監督、檢查、指導和評估,這是學校發展計劃實施的重要一環,但是超過一半的學校并沒有做好這一塊,表現為人員不夠及類別不夠。同時雖然成立了學校發展委員會,但實踐中由于文化習俗、成員素質以及校長的意愿等問題沒有很好發揮作用[2]。
2.沒有從自我診斷表里查找問題
第二部分學校現有發展水平自我診斷與分析是整個學校發展計劃文本最核心的部分,校長通過59個指標的自我診斷,找到分數最高和最低的指標,確認為學校的優勢和劣勢,而得分最低的指標即為第三問題的問題,第四部分制定解決問題的目標、措施和負責人,第五部分除了安排學校日常工作之外,還要把這些措施分配到周歷表中,而六、七、八部分是各部門將第四部分屬于本部門問題認領回來,在“現狀分析”處呈現問題,并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之后依次填入目標,活動措施最好填兩個以上(無關部門可以不寫)。但是大多數學校查找問題并沒有從診斷表出發,反而是從宏觀層面提出問題。
三、學校發展計劃的外部支持困境
如何讓學校發展計劃穩定、有序地實施,使文本轉化為實踐行動,離不開外部的支持。學校發展計劃形成以后,需要從不同方面為學校發展計劃的落實提供各種保障[3]。筆者作為專業指導小組成員,在做好上傳下達工作的同時,也在和學校校長、教育主管部門、明德項目辦等部門進行溝通接洽,通過三年的接觸,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培訓人員不穩定
這里的培訓人員指的是參與明德項目校長研修班的人員。“不穩定”指的是兩種情況:參加培訓的人不是校長;參與培訓后不再擔任校長職務。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教師代替校長來參與研修活動的現象。另一方面,個別省份存在著三年更換校長的制度,在培訓的時候還是校長,培訓之后還未來得及測試學校發展水平和制定學校發展計劃,就已經不再擔任明德小學的校長,這就等于學校從零開始且還是照搬傳統來制定學校發展計劃。
2.學校發展計劃的實施的制度困境
明德項目中,學校發展計劃雖然制定出來,并不一定能夠得到強有力的實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行政力量來對于學校發展計劃的實施進行監督。1992年英國成立了教育標準局,意味著政府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把部分權力即行政監管權交由督導部門完成,而《1992年教育法》、《學校督導框架》的頒布,最為關鍵的兩點就是強化督導的 “獨立性”和明確“督導以學校改進為主”。同時1990年以后英國教育督導標準局出臺的諸多學校督導文件中反復提及和強調學校督導要重視學校發展計劃并以之為評估的基礎。而在明德項目中,縣教委和教育局并不存在督導部門,除了專業技術指導小組,沒有人關注學校發展計劃是否實施,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和效果,而且,教育局還會要求學校按照上級文件開展工作,這更使得學校不能按照“計劃”實施,也會讓校長對于學校發展計劃產生抵觸心理,得不償失。
四、小結
“明德教育公益項目”自2012年實施以來到今天,學校發展計劃已經不再停留在口頭上,而是具體到了實實在在的行動中,但是想要學校發展計劃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價值,需要自上而下的努力,學校內部要提升自己制定學校發展計劃的能力和水平,上級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同時增強對學校發展計劃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使它換發更大的活力,帶來更大的精彩。
參考文獻:
[1]孫培青.中國教育管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
[2]陶劍靈. 英式學校發展計劃在我國的實踐與反思[J]. 當代教育與文化, 2012, 4(4):49-54.
[3]范國睿. 校本管理與學校發展計劃[J]. 教育科學研究, 2005(2):21-23.
[4] Andy Brock. 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R].Cambridge; Cambridge Education.2004.3-9.
作者簡介:孫冬梅(1952-),女,河南延津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師教育;肖佳(1989-),女,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