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文 羅雨
【摘要】學習成績的影響因數有很多,例如學習習慣、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這些都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本文的研究主題是學習習慣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數據來源采用了遵義市第十六中學七年級(1)班最近一次數學考試成績,將這些數據經過處理、分析,最后總結出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數據統計 學習習慣 學習成績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8-0250-02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基于數據統計探究學習習慣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主要分析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在影響學習成績當中充當著什么樣的角色。通過將成績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學生數據抽離出來加以分析,就能得到各成績段學生學習習慣的一般規律,從而為個性化教學提供決策依據,研究范圍雖然有限,但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一、數據取樣
本文以遵義市第十六中學七年級(1)班為例,班上總人數為70人,隨機選取其中35人作為樣本,學習成績以最近一次數學考試成績為準。最左側一欄表示學生編號,最右側的兩欄分別表示學習成績以及成績評級,滿分為100分,低于60分區間的筆者將其定性為不及格,高于60分且低于70分(包括70)區間的筆者將其定性為及格,高于70分低于80分區間的筆者將其定性為良好,而高于80分(包括80)區間的筆者將其定性為優秀,其他數據則表示學生的學習習慣。這里,筆者對隨機選取的學生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獲取這些數據,其中有效回收35,回收率100%。對這些問卷統計整理之后得到最初的數據表(部分),如表1所示。
二、數據處理及分析
將表1中的數據進一步處理之后得到各學習習慣所對應的學習成績數據表,如表所示。
分析表2可知,只做課前預習的有3人,占隨機選取樣本人數的9%,其中有0人成績優秀,成績良好、及格以及不及格的各有1人(人數的計算采用四舍五入的計算方法),占比各為4%、3%和2%。由此可知,只有預習習慣還是不夠的,必須經過復習的過程才能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分析表3可知,只做課后復習的有8人,占隨機選取樣本人數的23%,其中有1人成績優秀,占比為2%,有4人成績良好,占比為10%,有2人成績及格,占比為9%,有1人成績不及格,占比為2%。由此可知,只有復習習慣相對于只有預習習慣的學生來說,獲得好成績的概率更大。
分析表4可知,預習和復習兩者都做的有16人,占隨機選取樣本人數的45%,其中有2人成績優秀,占比為5%,有11人成績良好,占比為30%,有3人成績及格,占比為9%,有0人成績不及格,占比為1%。由此可知,只有在經過既有預習又有復習的情況下,達到的學習效果才是最好的。
預習和復習兩者都不做的有8人,占隨機選取樣本人數的23%,其中有0人成績優秀,占比為1%,有4人成績良好,占比為11%,有2人成績及格,占比為5%,有2人成績不及格,占比為6%。由此可知,既沒有預習也沒有復習的學生所獲得的成績相對來說還是不夠理想。
綜上所述,可知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中,能做到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的接近100%;學生中成績良好的做了預習或復習的占比為80%,而既不預習也不復習的占20%,兩者相差了60%,由此可以看出,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在影響數學成績因素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但話又說回來,上述各表中的數據也同樣顯示出,即使做了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也并不表示必定取得好成績。
三、結語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知,做到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的學生的確能夠獲得較好的成績,但這并不表示只要做了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就必定取得好成績,這其中還涉及到其他因數的影響,如學習行為等。本文研究范圍有限,期待后續研究者拓展研究的范圍,完善研究的方法。
作者簡介:李博文(1992.07-),男,漢族,吉安人,江西農業大學 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