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方坤 徐華會 趙麗莎 陳金明
【摘 要】目的:觀察回收式自體血回輸應用于外科手術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分析我院一年來216例病人,采用術中回收式自體血液回輸,觀察病人失血量、血液回收量、術后引流量以及輸血反應的情況。結果:回收清洗后紅細胞形態(tài)正常率為88.4%。紅細胞壓積可達38.3%~56.7%。骨科病人失血量776.47±90.25ml,回收血量425.06±57.86ml;婦產科病人失血1800.00±79.79ml,回收血量1212.00±80.93ml,普外科病人失血量2889±33.7ml,回收血量2300.79±91.42ml;神經外科病人失血量1205.88±35.13ml,回收血量829.2±37.34ml,。手術前后各組間血紅蛋白濃度無組統(tǒng)計學差異,老年組術后血紅蛋白有下降趨勢。白蛋白手術前后老年組明顯低于中青年組(P〈0.001),老年組術后肺部并發(fā)癥新增人數顯著增加。結論:術中自體血液回輸可以減緩解血源緊張,可產生巨大的經濟效果和社會效益,應值得向基層醫(yī)院臨床推廣。
【關鍵詞】自體血回輸;外科手術;異體輸血;輸血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1-0-01
異體輸血面臨主要風險是與輸血相關病毒感染風險和非感染風險,而非感染性風險較感染風險更高,且致死率高。據統(tǒng)計,非感染性風險占輸血致死性并發(fā)癥的87%~100%[1]。自體血液回收具有救治及時,節(jié)約血源,降低異體輸血的感染,免疫及輸血反應等優(yōu)點,在臨床手術中廣泛應用并成為異體輸血的重要替代手段。日益被關注,但自體輸血實施過程中存在潛在風險。本研究回顧分析我院近一年來術中自體血液回收的外科手術216例,統(tǒng)計患者輸血前后的生理情況及并發(fā)癥,旨在探索自體血液回收的臨床實用價值,以便為今后我院臨床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納入標準:急、慢失血量大于400~600ml、無自體輸血禁忌癥,需要常規(guī)備血的無菌手術。排除標準:血液受各種病源體及化學物品污染時,如:含惡性腫瘤細胞、胃腸道內容物、外用消毒液和止血藥、結核性手術等、羊水及胎兒紅細胞等。共216例患者,男114例,女102例,年齡17-87歲(51.17±16.67),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81例。關節(jié)置換術24例,腰椎骨折復位及減壓融合術14例,骨盆骨折內固定術17例,股骨骨折復內固定術39例,肱骨骨折內固定術8例.外傷性脾破裂脾切除術32例,外傷性腸系膜破裂18例,外傷性肝破裂4例,異位妊娠破裂出血30例,開顱血腫清除術30例。
1.2 操作方法
1.2.1 常規(guī)操作方法 配置肝素0.9%氯化鈉溶液(500ml0.9%氯化鈉溶液+肝素12500U),安裝儲血器,連接負壓吸引管路,預充肝素0.9%氯化鈉溶液150~200ml后收集血液,.預充回收系統(tǒng)后用肝素生理鹽水抗凝,滴速與回收血液量為1:5,即每100ml血液滴注15-20ml肝素生理鹽水為宜。待儲血器中有400ml以上血液時,確認無污染時,開始安裝離心杯及連接耗材,打開機器電源,按下“繼續(xù)”鍵,機器自檢,確認離心杯及各管路連接正確后按下“進血、清滌、排空”等步驟獲得可回輸血液,每杯進血400-500ml,視手術種類洗滌生理鹽水1000-1500ml,三方核查無誤后將洗滌紅細胞回輸病人。按“回收—處理—回輸”的程序連續(xù)進行,最后打印統(tǒng)計表單收集數據。
1.3 麻醉監(jiān)測
1.3.1 所有病人常規(guī)ECG、HR、SPO2、有創(chuàng)動脈血壓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監(jiān)測,呼氣末二氧化碳濃度(PET-CO2)監(jiān)測。
1.3.2 記錄手術中失血量,回收血液量、回輸血量、術后引流量、輸血反應、異體血液輸注量。手術前后肝腎功能、電解質、凝血項、術后連續(xù)1周監(jiān)測血常及全身并發(fā)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以均數 表示,計量資料配對 檢驗,以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6例患者2例股骨粗隆骨折手術因回收血量不足200ml,未予洗滌回輸。其余214例手術成功洗滌回輸,隨機抽取10分標本送鏡檢,發(fā)現洗滌前血液中存在有破壞、縐縮紅細胞。經洗滌、分離后獲得形態(tài)完好紅細胞,如圖1,2所示清洗后紅細胞形態(tài)正常率為88.4%。紅細胞壓積可達38.3%~56.7%。
骨科病人失血量776.47±90.25ml,回收血量425.06±57.86ml;婦產科病人失血1800.00±79.79ml,回收血量1212.00±80.93ml;普外科病人失血量2889±33.7ml,回收血量2300.79±91.42ml;神經外科病人失血量1205.88±35.13ml,回收血量829.2±37.34ml。失血量各組間比較,普外科組最大,其次,神經外科和婦產科組,骨科組失血量最少(P〈0.001),骨科回收率最低(P<0.001),但均可達到50%以上(表1)。骨科組回輸率最高,其次為神經外科。手術前后各組間血紅蛋白濃度無組統(tǒng)計學差異,老年組術后血紅蛋白有下降趨勢。白蛋白手術前后老年組明顯低于中青年組(P〈0.001),各組術后第一天、第三天有下降趨勢,老年組尤為明顯(P〈0.001),青中年組七天后開始回升。老年組術后肺部并發(fā)癥新增人數顯著增加。
3 討論
本文回顧分析了我院216例術中自體血液回收病例,統(tǒng)計患者輸血前后的生理情況及并發(fā)癥,經洗滌分離后紅細胞形態(tài)正常率可達到88.4%(圖1),明顯優(yōu)于庫存紅細胞。紅細胞壓積可達到38.3%以上。病人手術前后血紅蛋白濃度各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但老年組明顯低于非老年組,與老年組術前血紅蛋白濃度偏低有關。本組數據顯示,自體血液回收患者術后血紅蛋白有一降低過程,可能與洗滌紅細胞壽命有關。血液回收可在一定程度上損害紅細胞的免疫功能,但術中回收紅細胞的免疫功能優(yōu)于庫存2周的異體紅細胞。回輸的紅細胞活性較好,無論是雙凹圓盤狀的物理形態(tài),還是2,3-DPG含量、ATP含量各攜氧能力均高于同種異體血[3][4]。自體血回收過程中負壓可對紅細胞產生剪應力損傷,引起溶血,降低吸引負壓,明顯降低溶血發(fā)生率[5]。研究認為吸引負壓控制在150mmHg左右,使用較粗口徑吸引管道,可降低回收紅細胞的機械破壞程度。自體血回收一般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清洗,但輸入體內可能導致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而用復方乳酸鈉液清洗可減輕或避免上述并發(fā)癥。新近研究認為,采用復方電解質注射液洗滌回收紅細胞更有利于酸堿平衡,可防止血乳酸水平升高,改善紅細胞攜氧能力[6]。
本組資料發(fā)現,失血量大于3000ml組病人術后第一天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第三天后無差異,失血在3000ml以下患者術后凝血血酶原時間手術前后差異不明顯。因自體血回輸量與失血量成正比,故回輸量大時凝血功能可能發(fā)生改變.至于自體血回輸量的安全范圍,目前尚無統(tǒng)一標準,有學者認為在1000-3000m[2,3]。自體血液洗滌紅細胞過程中會丟失大量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血漿蛋白。體內凝血因子不低于30%,則基本能夠維持凝血功能[4]。一次出血量小于3000ml,體內的凝血因子只要存在正常值的20%就足以維持正常的凝血功能[2]。當回輸量小于1500ml時,對機體凝血功能影響不大,當回輸量達到1500-2000ml時,凝血時間延長,但24小時后可自行恢復,當回輸量大于2000ml可出現明顯凝血功能障礙,自身難以恢復,應嚴密監(jiān)測凝血功,同時需補充新鮮冰凍血漿甚至補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以免發(fā)生凝血障礙[7]。對于術前凝血功能異常,或肝腎功能不全患者以及基礎體重較輕的患者,即使回輸量不大,都應嚴密監(jiān)測凝血功能,及時補充凝血因子。
肝腎功能方面,本組病例發(fā)現術后蛋白明顯下降,以老年患者為甚,考慮為洗滌紅細胞時清除了血漿造成白蛋白丟失,老年患者肝臟合成功能降低,因而下降明顯,恢復慢,甚至需要補充外源性白蛋白。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和肌酐無明顯變化(P>0.05),肝功酶類:如AST、ALT變化不大,均在正常范圍。說明自體輸血對非營養(yǎng)代謝及肝功能影響不大。
在術后并發(fā)癥方面,本組資料顯示,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病率表現為65歲以上老年組明顯高于65歲以下年齡組(P〈0.001),與患者術前合并癥、年齡及白蛋白有關,低蛋白組肺部并發(fā)癥明顯高于正常組(P〈0.001)。另外,肺部并發(fā)癥早期與麻醉方式有關,全身麻醉組早期肺部并發(fā)癥明顯高于椎管內麻醉組,但遠期肺部并發(fā)癥無差異。Posacioglu等[8]在一項回顧性研究中發(fā)現,韓志強等[9]認為在大出血手術患者進行自體血回輸可引起肺損傷,而使用白細胞濾器濾除白細胞可減輕對肺的損傷。
蘇麗紅等[10]觀察了40例骨科手術中自體血標本,發(fā)現2份肉眼可見脂肪層,5份標本可見鏡下脂肪滴,陽性率高達17.5%,認為在骨科手術,特別是長骨手術中應用自體血回輸存在脂肪栓塞的危險。目前的血液回收機可能會造成洗滌過程中肝腎功能指標異常,譬如ALP、肌酐、尿酸的少量流失,所以改良血液回收機的洗滌濾過系統(tǒng)和清洗媒介及洗滌技術工藝也不失為一種技術上的處理方法,有待進一步研究。自體回輸操作時,應嚴格遵守血液回輸的條件,污染的血液不能回輸,如腫瘤、感染、傷口清創(chuàng)、積血在體內超過6h等血液不能回輸.術中回輸血時應慎用可吸收性止血紗布、明膠海綿等可能會導致血栓甚至死亡危險的止血材料,肝腎功能不全者亦須慎用。
綜上所述,術中自體血液回輸可減少病人在術后并發(fā)癥的,對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影響較小,輸血反應少,比異體輸血效果更好,可緩解血源緊張,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應進一步向基層醫(yī)院臨床推廣,但是,為了盡量避免輸血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應當嚴格遵循操作規(guī)程。
參考資料
Reed W,Lee TH,Norris PJ,et al.Transfusion-associated microchimerism:a new complication of blood transfusions in severely injured patients.Sem in Hematol,2007,44(1):24-31.
孫新艷,宋冰冰,王俊科,等.自體血回輸對患者血漿肝素含量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2,18(4):184
張明禮,宋乃慶,劉燕,等.自體-2000型血液回收機在手術中搶救大出血患者的應用[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32(1):71G73
陳方祥,劉懷瓊,葛衡江,等,體腔血自體回輸與凝血纖溶功能的變化[J]。中華麻醉學雜志,1998,18(2):82-83。
Yazer MH,Waters JH,Elkin KR,et al.A comparison ofhemolysis and red cell mechanical fragility in blood collectedwith different cell salvage suction devices. Transfusion,2008,48(6):1188-1191.
汪玉林,陶國才,石英,等.復方電解質洗滌回收紅細胞對酸堿平衡和凝血 功 能 的 影 響.臨 床 麻 醉 學 雜 志,2010,26(5):379-381.
劉玉妍,劉琴湘。心臟瓣膜置換術中自體血回收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08,29(6):961-962。8
8Posacioglu H,Apaydin AZ,Islamoglu F,et al.Adverseeffects of cell saver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uptured abdo 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Ann Vasc Surg,2002,16(4):450-455.
韓志強,于建設,龔玉華,等.白細胞濾除對大出血手術患者自體血回輸時誘發(fā)肺損傷的影響.河北醫(yī)藥,2009,31(22):3033-3055.
蘇麗紅,董紹興,譚琳燕,等.骨科手術自體血回輸可能引起脂肪栓塞.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