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艷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1-0-01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的生存環境及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明顯變化,人類的疾病譜也在發生變化。據衛生部門2011年慢性疾病死亡調查報告結果,呼吸系統疾病在慢性疾病死亡率當中排在前第3位,而在農村則占首位。由于大氣污染、吸煙、人口老齡化等其他因素,使國內外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仍位于疾病的前幾位。了解呼吸系統疾病的特點及相關影響因素,對有效的預防呼吸系統疾病非常有必要。本文簡單敘述影響呼吸系統疾病的相關因素。
1 肺部感染病原學的變異及耐藥性的增加
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是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結核病(主要是肺結核)患者人數居全球第二,有肺結核患者500萬,其中具傳染性150萬人,而感染耐多藥的結核分枝桿菌的患者可達17%以上。由于至今尚未有防治病毒的特效方法,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發病率未有明顯降低;自廣泛應用抗生素以來,細菌性肺炎的病死率顯著下降,但老年患者病死率仍高,且肺炎的發病率未見降低[1]。
2 大氣污染和吸煙
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呼吸系統疾病的增加與空氣污染、吸煙密切相關,當空氣中降塵或二氧化硫超過1000p。g/m。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明顯增多,其他粉塵如二氧化硅、煤塵、棉塵等可刺激呼吸系統引起各種肺塵埃沉著癥,工業廢氣中致癌物質污染大氣,是肺癌發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吸煙是小環境的主要污染源,吸煙者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率較非吸煙者高2~4倍以上,肺癌發病率高4~10倍(重度吸煙者可高20倍)。據2002年統計,我國成年人吸煙率約為35.8%(男性66.O%),煙草總消耗量占世界首位。目前我國青年人吸煙人數增多,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癌發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1]。
3 吸入性變應原增加
我國工業化及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在都市可引起變應性疾病(哮喘、鼻炎等)的變應原的種類及數量增多,如①地熱、地毯、窗簾的廣泛應用使室內塵螨數量增多;②寵物飼養(鳥、狗、貓)導致動物毛變應原增多;③空調機的真菌、都市綠化的某些花粉孢子、有機或無機化工原料、藥物及食物添加劑等;④某些促發因子的存在,如吸煙(被動吸煙)、汽車排出的氮氧化物、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細菌及病毒感染等,均是哮喘患病率增加的因素[2]。
4 社會人口老齡化與呼吸系統疾病
隨著科學和醫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壽命延長的速度也迅速加快。據記載兩千年前的平均壽命僅次于20歲,18世紀增為30歲,到19世紀末達40歲。據聯合國人口司預測,到2025年全世界60歲以上人口將增至11.21億,占世界人口13.7%,其中發展中國家為12%,發達國家達23%。呼吸系統疾病如慢阻肺、肺癌均隨年齡的增加,其患病率亦隨之上升;由于老年的機體免疫功能低下,且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即使各種新抗生素相繼問世,肺部感染仍居老年感染疾病之首位,常為引起死亡的直接因素。
5 醫學檢測手段的提高
近年來,隨著各種檢查手段的普及和各學科、各領域的發展,為疾病的診斷提供了條件。現采用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應用細胞及分子生物學技術對一些呼吸系疾病進行病因學診斷,使疾病更準確、更早期得以診斷,為臨床治療爭取時間。
6 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
人們逐漸認識到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吸煙、長期過量飲酒和過量的飲食)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因而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視疾病的一級預防。通過大力的推行政府干預和媒體宣教使更多的人認識到了吸煙是不良嗜好,吸煙是引起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的危險因素。近年來抗生素的濫用也逐漸改善,患者的依從性也有所提高。
7 小結與展望
總之,環境污染、吸煙、人口老齡化、氣候變化等均可引起呼吸系統疾病,是呼吸系統疾病增加的主要因素;隨著醫學檢測手段的提高,疾病的檢出率也提高,但并不是使發病增加的因素,在一定意義上還是降低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手段[3]。呼吸系統疾病的控制與人們對疾病防治的意識提高、生活習慣的改變、環境保護狀況等因素有密切關系。
因此,不斷提高文化修養,加強環境保護及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是積極預防疾病發生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葉任高,陸在英.內科學(第6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
金咸王容,張珍祥,王迪潯.實用呼吸系統病理生理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28.
李文娟,張文挺,馬國強,等.影響呼吸系統疾病的相關因素[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8,40(6):70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