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楊帆
【摘 要】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十分快速,社會形勢日新月異,在此背景下現代醫學也逐步的進行改革,綜合性更強,涵蓋了信息技術、人文知識、社會科學等多個學科,這就對醫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僅需要具有較強的基礎理論知識,還需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和溝通能力,才可以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基于此,我國的醫學領域也積極的進行改革,對醫療體制進行不斷的完善。而根據調查顯示,我國80%以上的醫療糾紛,都來源于溝通不利。由此來看,具體較強的溝通能力是臨床醫學實習生最基本的能力。本文針對此進行研究。
【關鍵詞】臨床醫學實習生;溝通能力調查;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 R249【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206-02
醫患糾紛是臨床診療活動中常見的現象,歸根究底的原因還是醫護人員與患者的知識層面不一、溝通存在障礙,導致很多事情無法準確的對接,增加了醫療事故發生的概率。實際上,不只是在醫學領域,在其他領域溝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一個綜合素養較高的醫護人員,不僅是具有較高的醫療技術,還需具有較高的責任心和道德素養,積極的與患者進行溝通,從生理以及心理方面為患者提供服務。而醫學實習生,作為未來的醫護人才,落實對其溝通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1 臨床醫學實習生醫患溝通能力的調查
1.1 調查的方式 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醫患溝通的情況進行調查,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對醫患溝通的認識情況、對醫患溝通信息的了解、對醫患溝通技巧的掌握等。
1.2 調查的對象 對本地區公立醫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實習生進行調查,并回收調查問卷表。
1.3 調查結果 通過對調查表的統計可知,70%以上的學生認為學習專業知識才是主要,提高溝通能力并不重要,只要具備了較高的專業技能,患者就會信服。由此可見,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提高臨床學生對溝通的重視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1]。
2 教學改革與實踐
2.1 教學改革 基于溝通能力的重要性,我院對醫療領域的發展形勢進行調查,并對本醫院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制定教學目標,本院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掌握溝通技巧,學會微笑服務,同時會利用語言與動作結合的方式以及眼神交流的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拉近醫患關系。第二,將溝通能力培養納入崗前培訓教學課程,包括醫患心理分析、法律法規學習、溝通技巧的學習與演練等各方面,讓醫學生在臨床實習之前全面的了解溝通知識的重要性,明確自身的定位。第三,在講解溝通知識時,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也需對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并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也可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更加明確溝通的重要性。
2.2 教學實踐 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理論與實踐結合才是教學的真諦。因此,我院臨床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教學實踐。教師可多給學生提供臨床實踐的機會,帶領學生到床旁切實的了解患者情況,與患者溝通。醫院也可在技能培訓室內模擬醫學場景,扮演標準化患者和醫生,現場進行演示和指導。實踐完成后,對活動內容進行總結,并對個例進行分析,也可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完善[2]。
3 分析醫患溝通中的問題,研究培養學生溝通能力的方法
3.1 醫患溝通中的問題 通過本文調查可知,醫患溝通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對于醫患溝通的認識度不高,70%以上的學生認為學習專業知識才是主要,提高溝通能力并不重要。此外還有部分學生認為,目前我國醫患溝通的現狀非常差,存在悲觀心理,自身隨波逐流就好,不需要特別的進行改變。雖然有部分學生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但是自身對于溝通技巧的掌握確很貧乏,不能獨立的進行應用,心有余而力不足。由此可見,改變臨床醫學實習生對醫患溝通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3.2 培養學生溝通能力的方法 要想落實溝通教育工作,培養學生的溝通,我們還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建設完善的醫患溝通教學體系:根據社會的發展現狀,再結合醫院自身的發展形勢,建設完善的醫患溝通教學體系,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全面的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第二,重視人文教育,溝通知識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涉及了很多學科領域,人文知識就是較為重要的一方面,因此我們還需重視人文教育,首先應對醫院的人文知識進行豐富,滿足學生對人文知識的需求;其次,要加大對臨床教師人文素養的管理力度,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進而落實對學生的培養。最后,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導致其不能正確的處理人與社會,甚至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溝通能力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因此教師還需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了解學生醫患溝通中的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3]。第三,醫院要增加醫患溝通課程,無論崗前培訓還是日常授課大部分的教學重點都是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對于溝通課程涉及的較少,有些醫院甚至未設立專業的溝通課程,阻滯了學生溝通能力的提高,這顯然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因此醫院還需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增加醫患溝通課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指導,不管是在溝通知識方面,還是在溝通方式方面,都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第四,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再新穎的教學方式,不厭其煩的進行應用,也會讓學生產生疲勞感,學習興趣下降,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發展情況,不斷的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開展多種形勢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基于自身的興趣進行學習,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溝通能力得到提高。
4 總結
通過對本文調查結果的總結,我們可知,臨床醫學實習生普遍對溝通能力重視度較低,因此相關學校還需積極的對課程進行改革,重視對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增設溝通課程,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重視臨床實踐活動,總之是從各方面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為其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璽華, 程素萍, 丁建,等. 臨床實習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及教學改革研究[J]. 健康研究, 2012, 32(4):314-316.
[2] 劉麗萍, 馮濤. 臨床醫學實習生醫患溝通能力調查及培養方法探究[J]. 重慶醫學, 2016, 45(13):1866-1868.
[3] 何靜, 劉娜, 李元春,等. 研究小組教學法對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研究[J]. 科技創新導報, 2015, 12(11):1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