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記協賀信的豐富內涵"/>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陸紹陽

陸紹陽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記協成立80周年的賀信,為黨的群團工作、中國記協工作和新聞輿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賀信內容中深蘊著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聞傳播規律的深刻認識,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繼承和弘揚。
中國記協作為黨的群團組織,要繼續保持和增強黨的群團工作和群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政治性是群團工作的鮮明特征,先進性是群團組織的不懈追求,群眾性是群團組織的力量源泉。賀信明確了對中國記協的具體要求,要更好把廣大新聞工作者團結凝聚起來,把中國記協真正建設成為“記者之家”。對全國新聞工作者來說,習總書記希望大家“堅定‘四個自信’,保持人民情懷,記錄偉大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唱響奮進凱歌,凝聚民族力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國記協主席張研農在中國記協新春茶話會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文藝工作座談會、全國黨校工作會議、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第十次文代會和第九次作代會上,針對新聞輿論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成為指導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的強大理論武器,形成了完整、科學的習近平新聞思想,習近平新聞思想可謂博大精深,但它的核心要義也體現在這封賀信中,需要我們深刻領會。
“四個自信”是指導新聞工作的思想根基和政治靈魂。“四個自信”充分體現了對我國國情的深刻把握、對民族命運的理性思考,是不斷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思想基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之源。以往,有些新聞工作者在這個問題的認識上有一些模糊,認為只要自己業務精就可以走遍天下,比如做記者只要能采訪到獨家新聞、寫出好稿子、拍出好片子、做好新媒體產品就成功了。其實這是沒有認識到新聞工作的特殊性。從事新聞工作的人需要具備政治素質、理論素質、能力素質、道德素質、業務素質、知識素質等,這些素質可以歸為兩類,一類是政治素質,另一類是業務素質。除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外,新聞工作者首要的任務是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因為這個職業是和意識形態密切相關的,關乎立場、原則、方向等根本性問題,任何想把它和政治區隔開的想法如果不是另有企圖,則屬于幼稚和天真,終歸走不遠,難免要碰壁,以往工作中出現的“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跛腳”現象、政治性差錯,都是因為自身不重視政治素質的提升而造成的。
心中無政治等于思想不設防。從事新聞輿論工作,比如寫一則報道,如果是文字粗糙,可以進一步打磨,素材冗長的話可以精簡,內容薄弱可以充實,但一旦在政治上出錯,輿論造出去了,覆水難收,就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對這個問題,幾代領導人都一再告誡過,毛澤東強調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鄧小平指出“到什么時候都得講政治”,習近平明確“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1],都是在不斷提醒我們講政治的重要性,因為這是首要的、統領一切的綱要。當前,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動、利益格局的調整以及思想觀念的變化,社會正處于意識形態活躍、矛盾復雜多變的時期,只有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善于從政治高度觀察、思考、分析問題,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才能更好地凝聚共識,真正成為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
保持人民情懷,首先要堅持人民立場,立場是新聞輿論工作者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時所站立的價值原點。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新聞工作者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和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用過硬的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書寫人民業績。

你站立的位置和高度直接影響你的判斷和選擇,決定著你到底是代表誰在發聲。馬克思曾經明確規定工人報刊的使命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萬應的喉舌。”[2]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特別強調“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3],習近平在談到自己的執政理念時說“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4]因此,你是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處理問題,還是站在權貴和資本的立場上,導致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因為黨的目標就是人民的期盼,黨的要求就是人民的訴求,黨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始終堅持黨性原則,以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工作的最高原則。這樣也就解決了“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心系人民、謳歌人民,這是新聞工作者的優良傳統。鄒韜奮要求自己做一個“永遠立于大眾立場的”新聞記者;老一輩新聞人范長江說過“一張報紙,一個記者,其基礎在群眾,前途也在群眾”;穆青的叮囑“勿忘人民”,就是要新聞工作者永遠拜人民為師,反映人民的心聲。反之,你如果站在權貴的立場上,那只能為少數人爭取利益;在資本的立場上為它辯護,那所有的逐利行為都是正常的,就不會把社會責任扛在肩上!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生逢這樣一個偉大時代,是新聞工作者的幸運,偉大時代提供了一個個寶貴的新聞“富礦”,革故鼎新的社會變革、波瀾壯闊的奮斗故事不斷涌現,記者被稱為是時代的“弄潮兒”,因為他們是和時代聯系最緊密的人,見證著社會前行的每一次跨越,記錄著時代變遷的每一個轉折,理應不辱使命,書寫好時代華章。
講故事也是一種軟實力,是“文以載道”的最佳途徑,誰能講好故事,誰就能吸引受眾,就能打動人、說服人,就能占據話語的制高點。習近平常常用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傳遞深刻的道理。比如,習近平多次講述過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時,因聚精會神,他竟然將墨汁當作紅糖吃到嘴里的故事,習近平就是在用黨史上的生動故事激勵人們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堅定信仰。習 近平所講的那些故事蘊含著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深刻思考,展示了獨特的中國智慧,他不僅自己是講故事的大家,還多次強調社會各界人士都要講好中國故事,好的故事借助生動的細節和熾熱的情懷,可以迅速和受眾產生情感上的聯系、思想上的共鳴。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問題上,從1978年起就從事外交工作、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外事委主任委員傅瑩的親身體會是:“講實實在在的中國故事,講事實、講數據、講困難、講作為,是最有說服力的”。[5]
“聯接中外、溝通世界”,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高度概括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在對外宣傳方面的職責,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實現中國夢,側重中國人的追求和奮斗目標,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則更需要重視國際傳播能力的建設,中國已經站在世界舞臺的聚光燈下,更要用好“國家名片”。據統計,2016年全年“國際媒體涉華英文報道量為60.2萬篇,僅低于對美國的60.7萬篇,明顯高于德國、法國、英國、印度、俄羅斯等國”[6],我們要順應世界的期待,把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傳播出去,讓不同文化的人認同、喜歡中國文化。讓人聽到什么,比你說了什么更重要。我們要運用高明的議題設置,善用文字、聲音、圖像等形態多樣、手段先進的融合傳播方式。也就是說,在傳播的過程中,既要重視“道”,注重交往和傳播過程中的理念和價值觀,也要在技術、技巧和方法等“術”的層面下功夫,這樣才能有效地向世界積極傳播中國價值、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在共融互通的世界大格局下,尤其要準確、全面地介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帶一路”倡議、新型的國際關系、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理念,彰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讓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輿論不僅是各種社會發展思潮的反映,它歷來是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助推力,廣播出現時,列寧稱之為“千百萬人的群眾大會”,可見媒體營造輿論的優勢和力量。對此,有識之士早有洞見,好的輿論被形象地表述為社會發展的“推進器”、民意的“晴雨表”、社會的“黏合劑”、道德的“風向標”。
黨中央確立了“兩個一百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目標,這就是中國社會的發展大勢和時代潮流!因此,有方向感的新聞工作者就會運用大歷史視野看問題,從長遠、全局、歷史的維度思考各種變化。認清了大勢,就會自覺成為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導者,就會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主旋律,釋放正能量,把人民的干勁鼓起來。新聞工作者要勇于擔當,做時代的領航者,改革的開路先鋒,不能只做單純的傳聲筒,而要用大量事實來引導民眾的思想和行為!
和堅持正確的導向并行的是堅持正面宣傳為主,這不是簡單的內容選擇或技巧問題,而是區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資產階級新聞觀的一個重要標尺。習近平早已指出:“新聞宣傳,要有求實的精神,理直氣壯地宣傳成績,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政府的權威”[7]。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這是由當前社會的實際情況和我們要完成的目標任務決定的。第一,來自我國社會積極正面的事物是主流,消極負面的東西是支流的客觀現實。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才能真實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實,才能反映出中國社會的活力和生氣,才能充分體現出道路和制度的自信。我們正處于“從大到強”的躍升過程,必須激發全社會團結奮斗、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走得更堅實。第二,它還來自我們所面臨的復雜環境:“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前所未有”,因為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期,改革的深水區,各種結構性的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但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對未來充滿信心,要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的辯證關系,不能為了針砭時弊而用放大鏡有意放大陰影面,自我泄氣,看不到光明的前景。因此,用發展的眼光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更要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國精神激發出強大的中國力量!
習近平致中國記協成立80周年的賀信,再一次明確了新時代新聞輿論工作者的政治擔當、職責使命,新聞輿論工作者應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共同創造中華民族新的偉業!
(作者是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
【注釋】
[1] 習近平總書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輔導材料[M].學習出版社,2016:6.
[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論新聞[M].新華出版社,1985:234.
[3] 毛澤東選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857.
[4]習近平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M].人民日報,2014.2.9.
[5] 傅瑩.傅瑩:講好中國故事,改進國際傳播[M].參考消息,2018.3.12.
[6] 新華通訊社課題組[M].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論[M].新華出版社,2017:171.
[7] 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86.
編 輯 文璐 wenlu@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