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紅 王光義 陳曉霞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針灸科,貴州 貴陽 550004)
腰椎間盤突出(LDH)是指腰椎間盤因外力作用或退行性病變,導致椎間盤組織向外部突出,從而壓迫(或刺激)馬尾神經、神經根所表現出的一種綜合征,其臨床表現通常為腰腿麻木、疼痛、腰部活動受限等〔1〕。LDH具有病程長、反復發作的特點,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較大的影響,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療,甚至可能造成患者殘疾〔2〕。手術治療LDH有較大的風險,西醫藥物治療也常常伴有一定的毒副反應,而我國傳統醫學治療LDH有著較大的優勢。LDH屬于中醫學“腰腳痛”、“腰痛”、“痹癥”等范疇,有報道表明,中醫藥物、針刺、正骨手法等治療方式治療LDH均有較為明顯的效果,同時中醫治療還具有痛苦小、并發癥少等優點,易被患者接受〔3〕。通陽刮痧療法是一種以調整機體功能、防治疾病為目的外治法,已有研究證實其對于痹證療效確切〔4〕,但關于通陽刮痧療法治療LDH尚無相關報道。本研究采用通陽刮痧療法對建模成功的LDH模型大鼠進行治療,觀察其對大鼠炎性細胞因子及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并探討其可能的機制,以期為臨床提供理論依據。
1.1試驗動物 10~12周齡的清潔級雄性SD大鼠48只,體質量200~220 g,平均(207.68±3.47)g,由貴州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2主要儀器及試劑 流式細胞儀(FACSCalibur,美國BD公司),腫瘤壞死因子(TNF)-α試劑盒(北京永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兔抗大鼠前列腺素(PG)E2多克隆抗體(北京華英生物技術研究所),兔抗大鼠磷脂酶(PL)A2多克隆抗體(北京博奧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建模及分組方法 適應性喂養5 d后,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大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模型組和實驗組,每組16只。模型組和實驗組大鼠建立LDH模型〔5〕:兩組大鼠均按劑量35 g/kg腹腔注射10%的水合氯醛,注射成功后剃除背部體毛,進行外科常規消毒并固定。在無菌條件下,在距離鼠尾根部1 cm處切斷鼠尾,取出約4 mg髓核后縫合傷口。在鼠背部以L5棘突為中心,沿背部正中縱行切口,剝離、分開棘突兩側的骶棘肌,使得雙側L4、L5椎板均顯露。行L4下關節突、L4半椎板以及L5上關節突切除術,充分暴露L5右側背根神經節。取出的髓核在不造成機械壓迫的情況下,放置于L5右側背根神經結,逐層縫合。術后3 d內均單籠喂養,對每只大鼠均給予40萬U/d的青霉素腹腔注射以預防感染。假手術組造模及預防感染的措施同模型組,但造模過程不放置髓核即縫合傷口。造模后模型組大鼠出現跛行步態、煩躁、啃咬肢體、術側后爪屈曲、足下垂或握緊、術側后肢突然自發抬起、站立期明顯縮短、反復舔后爪、食量降低等表現,而假手術組未表現出上述癥狀,則判斷為造模成功。
1.4治療方法 假手術組及模型組大鼠均不給予治療。實驗組大鼠于造模后第5天采用通陽刮痧療法:將大鼠以俯臥位固定,并將其背部毛發剪除。在大鼠背后均勻涂抹凡士林后,沿督脈的大椎到長強,采用自制推刮工具推刮12~15次,以出痧為度。隨后于背部脊椎兩側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上行12~15次推刮,重點推刮五臟背俞穴(腎俞、肝俞、脾俞),以出痧為度。均勻緩慢推刮任脈的膻中、中脘、氣海一線,12~15次。通陽刮痧療法隔日1次,每個療程6次,共進行3個療程。
1.5取材和標本處理 最后一次治療結束后1 d,大鼠均腹腔注射10%的水合氯醛進行麻醉,劑量為35 g/kg。采取腹主動脈采血法取4 ml全血,其中2 ml全血置于EDTAK2抗凝試管,而另外2 ml全血不抗凝于試管中靜置。采血完畢后迅速收集各組大鼠L5右側背根神經節樣本:取臥位對大鼠進行開胸,經左心室、主動脈升部置管固定后將右心耳剪開,行心臟灌注。400 ml生理鹽水灌洗后,采用400 ml 4%多聚甲醛液灌注固定。隨后迅速取L5右側背根神經節組織,并將其置于4%多聚甲醛液中固定,并在4℃下保存。
1.6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1.6.1免疫功能指標檢測 將EDTAK2抗凝試管中保存的全血應用流式細胞儀測定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包括CD4+、CD8+水平,并計算CD4+/CD8+。
1.6.2TNF-α檢測 不抗凝的2 ml全血于試管中靜置12~20 min后,以3 500 r/min離心15 min,分離血清置于-20℃待測。采用酶聯免疫法測定TNF-α水平,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1.6.3PGE2和PLA2檢測 采用免疫組化法對背根神經節組織中的PGE2和PLA2的陽性表達情況進行檢測:常規脫蠟、封閉、抗原修復,將內源性過氧化物酶阻斷,血清或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閉,加入一抗、二抗,二氨基聯苯胺(DAB)顯色,復染細胞核后脫水封片。每只大鼠隨機選取5張切片,應用Imge-Pro Plus成像系統進行攝片和觀察,隨機在每張切片中選取5個視野(400×),取陽性細胞總數的均值。

2.1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結果 最后一次治療結束后1 d,模型組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明顯低于假手術組(P<0.05);實驗組CD4+及CD8+水平均明顯高于假手術組,但CD4+/CD8+比值明顯低于假手術組(P<0.05);實驗組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明顯高于模型組(P<0.05)。見表1。

表1 三組T淋巴細胞亞群檢測結果比較
與假手術組比較:1)P<0.05;與模型組比較:2)P<0.05,下表同
2.2血清TNF-α檢測結果 假手術組、模型組、實驗組血清TNF-α水平分別為(21.35±4.63)ng/L、(51.62±7.34)ng/L、(33.82±5.17)ng/L。實驗組大鼠血清TNF-α水平明顯高于假手術組大鼠,而低于模型組大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3PGE2和PLA2檢測結果 實驗組大鼠背根神經節組織中的PGE2和PLA2的陽性表達明顯高于假手術組大鼠,而低于模型組大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PGE2和PLA2檢測結果(個,
中醫認為,LDH的病機核心是瘀和虛,而刮痧作為中醫自古流傳的技法之一,具有器械簡單、操作方便、費用低廉的優點,已被證實具有活血化瘀、解表祛邪、調暢氣血、疏通經絡等作用〔6,7〕。通陽刮痧療法是全國名老中醫呂明莊教授自創的一種刮痧方法,此方法基于中醫針灸經絡理論,具有防治疾病、調整身體機能的功效。督脈為“陽脈之海”,主人體一身之陽氣,而與其在同一平面的背俞穴處在督脈兩側膀胱經之上,與五臟六腑緊密相連,兩者經氣相互貫通,且與臟腑之氣相通。通陽刮痧療法以推刮背部督脈和膀胱經為主,通過調節臟腑陰陽血氣,達到治本的目的。膻中疏利上焦氣機,為宗氣匯聚之所,中脘可疏通中焦、調節脾胃升降,而氣海總調下焦,為元氣發生之處。通陽刮痧療法在腹部以推刮任脈為主,通過膻中、中脘、氣海三穴調節三焦各部臟腑氣機。經皮部-孫絡-絡脈-經脈-臟腑的途徑,通陽刮痧療法發揮通陽導氣的優勢,起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通經活絡的作用。
正常的椎間盤由中心的髓核、上下軟骨板以及四周纖維環構成,其中髓核由髓核細胞、蛋白多糖、Ⅱ型膠原等組成〔8〕。研究表明〔9〕,蛋白多糖和Ⅱ型膠原是自身抗原成分。LDH發生后,上述抗原的釋放對自身免疫反應起到激活的作用。田鵬等〔10〕研究發現,LDH患者CD4+、CD8+以及CD4+/CD8+水平均明顯下降。本研究中模型組大鼠CD4+、CD8+以及CD4+/CD8+水平均明顯低于假手術組和實驗組大鼠,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表明細胞免疫異常可能是LDH的發病機制之一。而本研究中實驗組大鼠CD4+/CD8+水平雖然低于假手術組大鼠,但明顯高于模型組大鼠,提示通陽刮痧療法可有效調節LDH大鼠的免疫功能。推測其原因,通陽刮痧療法可使血液及淋巴液流動加快、血管擴張、局部組織高度充血,在血液搬運力量及吞噬作用增強的情況下,LDH大鼠體內的廢物和毒素排出速度加快,從而全身抵抗力增強。同時組織胺類物質在痧退的過程中釋放增加,對各個器官有刺激作用,各器官的功能活力得到增強,從而使免疫功能也得到提高。
TNF-α是一種與LDH患者神經性疼痛密切相關的致炎因子,由吞噬細胞釋放,其在LDH患者體內含量的異常升高可促進神經根浸潤,引發組織損傷并加劇炎癥反應〔11〕。此外TNF-α還有誘導神經痛覺過敏的作用,這也是LDH腰腿痛可能的機制之一〔12〕。本研究中實驗組大鼠血清TNF-α水平高于假手術組大鼠,但明顯低于模型組大鼠,說明通陽刮痧療法具有控制機體炎癥反應的作用。除了TNF-α水平以外,本研究還觀察了PGE2和PLA2這兩種炎性細胞因子在背根神經節組織中的表達,結果顯示實驗組大鼠背根神經節組織中的PGE2和PLA2的陽性表達明顯高于假手術組大鼠,而低于模型組大鼠。背根神經節作為脊髓中樞系統與機體內外環境相連接的紐帶,在神經病理性疼痛的產生中有著重要作用。LDH患者退變或突出的髓核可產生多種導致背根神經節敏感性增加的炎性介質,而PGE2和PLA2就是其中重要的兩種。PGE2是一種脂質炎性介質,主要由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生,與疼痛的產生密切相關。郭剛等〔13〕在LDH患者髓核附近的組織中檢測到PGE2活性異常升高,推測PGE2可能與LDH及坐骨神經痛的發生存在密切關系。PLA2可以引起包括花生四烯酸在內的一些炎性介質的產生,被認為是一種局部組織炎癥發生的特殊標志,同時其自身也是一種致痛物質。有報道表明〔14〕,PLA2的大量表達是導致坐骨神經脫髓鞘化、水腫、引發神經細胞凋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結果提示,通陽刮痧療法可以降低LDH大鼠背根神經節中的PGE2和PLA2含量,從而達到促進損傷修復的作用。推測因出痧過程中毛細血管破裂,皮膚局部形成的淤血斑點正是血流外溢的表現,而當血凝塊消散(痧退)時,自體溶血產生的新刺激素可加強局部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消炎的效果。
綜上所述,通陽刮痧療法可明顯降低LDH大鼠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并提高其免疫功能,具有明顯的抗炎及免疫調節作用。
4 參考文獻
1李慶兵,萬義文,陳科汛,等.MRI 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分析〔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4):103-4.
2刁海靜,張建華,郭耀斌.腰背肌鍛煉對早期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17;26(3):512-4.
3馬碧濤,金立倫,滕蔚然,等.針刺聯合紅外線照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隨機對照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28):5462-4.
4陳 睿,馮 婷,孫蘇聞,等.通陽刮痧療法治療痹證的臨床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31):4408-9,4411.
5Han YX,Liang D,Han XR,etal.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Fructus Ligustri Lucidi on a ra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odel〔J〕.Mol Med Rep,2015;12(1):1225-32.
6吳 松,梁 忠.試論刮痧“現瘀排瘀,調理氣血”〔J〕.中國針灸,2016;36(4):428-30.
7Bedi HS,Jowett C,Ristanis S,etal.Plantaris Excision and Ventral Paratendinous Scraping for Achilles Tendinopathy in an Athletic Population〔J〕.Foot Ankle Int,2016;37(4):386-93.
8張 亮.外傷性椎間盤突出的損傷程度鑒定〔J〕.中國法醫學雜志,2016;31(z1):100-1.
9吳寒松,黃世福,孫 闊,等.microRNA-25促進骨關節炎軟骨細胞外蛋白多糖和Ⅱ型膠原蛋白合成作用〔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6;16(16):143-8.
10田 鵬,馬信龍,王 濤,等.外周血T淋巴細胞與腰椎間盤突出類型及直腿抬高試驗的相關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2):347-50.
11曹 越,章 薇.針藥結合對寒濕證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6;32(1):8-10.
12Andrade P,Hoogland G,Teernstra OP,etal.Elevated level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and TNFR1 in recurrent herniated lumbar discs correlate with chronicity of postoperative sciatic pain〔J〕.Spine J,2016;16(2):243-51.
13郭 剛,王文輝.腰椎間盤組織髓核內TNF-α、PGE2、PLA2表達與神經根性疼痛的相關性〔J〕.實用疼痛學雜志,2016;12(6):402-5.
14孫江濤,李宇衛,沈曉峰,等.枳殼甘草湯對腰椎間盤突出模型大鼠炎癥及退變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16;25(8):14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