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 高 健
現行數學教材的編寫都顯得比較精心,對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和充分發展是具有促進作用的,作為教師,也不應僅去教教材,而應當用教材去教學生學數學。用教材教學生數學,需教之精心,現結合六年級數學上冊相關內容教學,談三點教學精心,促學生發展的問題。
數學教材的素材都是小學生比較熟悉的,也都是他們比較感興趣的,更是富有現實意義的,這都是編者精心編排的結果。但我們所教的一個個學生,由于地區差異、生活經驗等因素,對教材中的相關素材的熟悉程度也不是很高,學習興趣也沒有多濃。如果我們照搬教材內容教學生去學習數學,那教學的現實意義也不很富有。所以,即使編者是精心編選教材內容的,我們也還應當有再精心選擇學習素材的過程。如教學《分數連乘的問題解決》,教材例6是:六年級同學為國慶晚會做綢花,求相關班級做稠花的朵數。應當說在學生初步掌握分數與分數相乘的基礎上,出示學生做綢花這個具有學生生活氣息的內容素材,對學生學習分數連乘的問題解決是具有一定幫助的。是理想學習素材?不盡然。因為從自身所教的學生看,他們并不知道綢花如何去做的比比皆是,不少同學根本就沒有做綢花的體驗。所以,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提下,感到運用例6進行分數連乘問題解決的教學非理想素材,而要進行具有現實意義的教學,必須挖掘學生身邊的生活資源。因此,聯系所教學生具備的生活經驗,圍繞重陽節所開展的敬老活動呈現分數連乘的問題解決的教學內容:班級同學開展敬老活動,男同學為老人(敬老院和家庭)做好事135件,女同學做了男同學的,女同學做了多少件?學生見到如此的教學內容,回味敬老活動的歡樂,產生出無比欣喜的探求興趣,并畫出表示男同學和女同學為老人做好事數量的線段,再想第一步求什么,以后又求什么。大家在比較愉悅的基礎上所進行的探究,成功的概率顯得相當高。
學生學習數學,需要進行數學思考意義上的問題解決,需要學生在數學問題解決的基礎上建立數學概念,形成數學思想。學生的數學學習需要進行理想的探索,沒有學生的探索,學生數學學習獲取不到發展;沒有學生的探索,學生數學學習不具任何價值。而讓學生進行探究,也不就是簡單地進行著,那樣容易草率了事,也獲取不到實質探索效果。從讓學生進行探索的具體情形看,精心設計探索線索是尤為重要的,也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需要學生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了解一個數立方的含義與表示方法等。要達成這樣的目的,需要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猜想、驗證和交流。其實,學生所經歷的無一不體現出探索,這樣的探索,需要逐步落實,環環相扣。如讓學生去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不僅僅是讓學生觀察,更主要的讓學生去比較。小學生在進行相關比較時,所得出的結果是不可能一樣的,有可能會將本來大的說成是小的,這就說明學生的“比”出了錯。在學生觀察之前要提醒學生,要在觀察中思考怎樣去“比”,思考相關“比”的方法。在學生得出“比”的結論前,先進行“比”的方法的交流。學生所交流的可以是不甚正確的,但多在一定意義上給大家以啟迪,先把它們分成同樣大的正方體,再進行比較,是理想地比較出大小的途徑和策略。這樣的探索有著相關明確的線索,學生學習數學的探索也能夠比較便捷地獲取結果。這就需要教師去精心設計出探索的線索,也需要憑借自己的睿智去及時調整學生探索線索的問題,及時鏈接學生探索線索的中斷。
數學是相當抽象的,小學生學習抽象的數學也是比較困難的。平時我們的數學教學雖然都在相關程度上讓學生通過體驗去獲取數學的奧秘,但現實情況卻不能報之以李,這又說明什么呢?沒有學生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的支持,學生的數學學習也多是收效甚微。所以,即使是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也必須精心安排問題,精心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這需要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落實,需要學生探究活動的實質開展,需要學生活動的有效開展。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不能只是簡單,更應當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質量方面思考學習活動的精心安排。例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設計學生能夠動手操作的實際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提高操作能力,在操作中發展空間觀念。學生在相關小組合作中,以一定體積的正方體個數去擺出相關的長方體,并完成下表:
長 寬 高 正方體個數 體積長方體1長方體2長方體3長方體4
學生在集體合作中完成表格內容的填寫,在合作學習的表格填寫中,經歷著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組合過程的操作訓練,經歷著由正方體的組合形成長方體的空間觀念的形成,經歷著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僅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也體驗到了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探究的能力和水準。
小學數學教學的教,需要的是精心,學生發展的空間和可能性才會擴大。作為數學教育人,必須從讓小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和得以充分發展的角度去思考自身教學精心的問題。堅信,只要孜孜以求,持之以恒,求教精心,促生發展,定可綻放出靚麗的奇葩。
[1]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課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2]祁智.剝開教育的責任[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
[3]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責任[M].長沙:岳麓書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