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大雙 邵沖 張爽
(大連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遼寧 大連 116024)
政府投資項目是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關鍵組成部分。其中,非經營性政府投資項目是旨在實現社會目標和環境目標,為公眾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非營利性投資項目,包括社會公益事業項目(如教育項目、醫療衛生保健項目)、環境保護與環境污染治理項目及某些公用基礎設施項目等[1]。從2004年頒布《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到近年來深圳、南寧、蘇州等城市對代建制項目的踴躍實踐,十幾年來,各地相繼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加大了推廣力度,代建制項目數量顯著增長,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代建單位在項目建設管理過程中發揮的專業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與管理水平,有效減少了“三超”現象;政府則專注于項目的行政職能,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由于“投資、建設、監管、使用”一體產生的尋租問題。
然而,由于政府投資人與代建單位存在利益沖突、信息不對稱及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等因素,代建制項目中存在一系列委托代理問題,包括代建管理費無統一標準,代建單位逆向選擇行為及代建單位道德風險問題等。由于代建單位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合理的激勵機制可以有效激勵代建單位,減輕委托代理問題。基于此,本文通過識別激勵強度的影響因素,構建合理的激勵模型,根據模型求解結果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政府相關部門制定項目代建制激勵條款提供參考,提高代建效率。
目前,代建制激勵約束機制的相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3個方面。
代建制模式有3種劃分依據:
(1)根據代建單位產生以及運作方式將其分為兩模式、三模式。其中,吳剛將兩模式分為政府集中代建模式和企業型代建模式[2]。宋金波等歸納總結出政府集中代建、市場化代建和中間模式的代建制三模式[3]。
(2)按照代建項目內容分為全過程代建模式、分階段代建模式和聯合代建模式[4]。
(3)按照典型地區分為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和深圳模式[5]。
目前,針對代建制風險的相關研究體現在風險的識別、測評及防控方面。戴大雙等運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識別出代建制項目風險的8類關鍵影響因素[6]。李英攀等提出了代建制項目風險-收益分配機制的基本原則[7]。代建制風險的相關研究為激勵模型的假設條件及變量選擇提供了重要參考。
1.3.1 代建費取費標準的相關研究
劉紅剛通過探析項目資金結構鏈模型與代建費報酬結構的多元模糊關系,將代建報酬及項目資金結構鏈模型統一化[8]。鄭曉冰借鑒國外的代建費率和管理模式情況,結合昆明地區的實際案例,測算并得出其代建取費率的合理標準[9]。
1.3.2 代建制激勵機制的相關研究
在代建制激勵機制的相關研究中,以委托代理理論為代表理論的研究居多。馮超以企業代建模式為研究對象,對代建制項目中產生的道德風險問題,分別從隱性激勵機制和顯性激勵機制的角度進行了分析[10]。曹啟龍等構建了基于公平偏好和完全理性的激勵-監督模型,并得出政府部門的監管較嚴格會導致代建單位期望更高提成的結論[11]。此外,徐勇戈等建立了重復博弈模型,引入信息成本,并得出我國代建市場只有在無限次重復博弈的情形下才會出現雙方誠信行為的研究結論[12]。
綜上,學界對代建制的研究涵蓋代建制模式、代建制項目風險、代建單位選擇以及代建制激勵與約束機制等多個方面,研究成果頗豐。但是在代建制激勵有效性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雖然部分學者已在研究中運用委托代理理論構建了激勵模型,但涵蓋的影響因素不夠全面。因此,本文通過重新識別激勵強度的影響因素,構建合理的激勵模型,根據模型求解結果對各影響因素進行詳細分析。
2.1.1 信息不對稱
兩方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政府投資人處于信息劣勢,而代建單位處于信息優勢。在缺乏政府委托方有效監管的情況下,代建單位可能為謀取利益而利用其在專業知識和管理技能上的優勢損害委托人的利益,最終導致代建制項目中的逆向選擇行為及道德風險問題。
2.1.2 利益沖突
利益沖突的存在是委托代理問題的另一原因。作為理性經濟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標都是效用最大化。政府投資人的目標是最大化獲利,因此對代建單位的努力程度抱有更高期望;而代建單位的目標則是在付出最少努力的情況下達到自身效用最大化。
2.1.3 不確定性
在整個項目期內,政治、社會及經濟等外部環境的變化具有不確定性。一旦風險發生,難以明確各方權責,可能出現各方責任不清、互相推諉的情況,繼而影響項目產出和利益分配。
以代建制實施過程中委托代理問題產生的原因為依據,提出以下假設。
2.2.1 理性經濟人
代建單位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其目標是在努力程度最小的情況下達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這往往會導致代建單位的努力成果與政府投資方的期望產生偏差。
2.2.2 信息不對稱
由于兩方之間信息不對稱情況的存在,政府投資人處于信息劣勢,而代建單位處于信息優勢,政府投資人獲取信息需要支付報酬。同樣,由于信息搜集成本的存在,合約簽訂前會導致難以甄選出合格的代建單位,出現逆向選擇行為。在缺乏政府充分監管的情況下,代建單位可能為謀取自身利益而損害委托人的利益,導致道德風險問題。
2.2.3 不確定性
在代建制項目的整個進程中,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會對項目的收益產生影響。這些因素是在合約簽訂時所無法預知的。這些不確定性因素主要體現在經濟、政治、社會等外部宏觀因素以及各利益相關者自身因素兩個方面。
2.2.4 各方風險偏好
假設政府為風險中性,因為作為委托人,其經濟實力雄厚,風險意識一般。而代建單位的身份基本為企業法人,在利益的影響下風險意識較強,屬于風險規避型[13]。
以基本假設為前提,選取以下變量:
(1)政府期望投資I:政府投資方初始投資。
(2)代建單位努力成本系數b(b>0):?C/?x>0,?2C/?2x>0,代建單位努力成本為C(x)=bx2/2。
(3)代建單位努力程度x(x>0)。
(4)代建單位綜合實力M:設A(A>0)、B(B>0)、C(C>0)分別為代建單位組織水平系數,代建單位績效能力系數,代建單位管理力度系數,則有M=A+B+C。
(5)激勵強度系數y:代建單位所承受的風險溢價是ρy2σ2/2;委托方產生的集權成本為C(y)=c(1-y)2/2。
(6)代建管理費用а:代建單位固定報酬。
(7)不確定性影響因素θ:服從正態分布的隨機變量[13]。
建立目標函數如下:
代建單位業績函數
(1)
業績期望值
λ=I(A+B+C)x
(2)
代建費用期望值
S(λ)=a+yλ
(3)
委托人偏好為風險中性,故政府持有的期望效用與期望收入相等,則有
Ev(λ-S(λ))=(1-y)I(A+B+C)x-a-c(1-y)2/2
(4)
代建單位的收入
(5)
代理人的確定性等價收入
W=a+yI(A+B+C)x-bx2/2-ρy2σ2/2
(6)
綜上,為最大化各自的效益,政府和代建單位間的委托代理模型如下
maxEv=λ-S(λ)=max[(1-y)I(A+B+C)x-a-c(1-y)2/2]
s.t.(IR)
a+yI(A+B+C)x-bx2/2-ρy2σ2/2≥R(IC)
a+yI(A+B+C)x-bx2/2-ρy2σ2/2≥a+yI(A+B+C)x′-bx′2/2-ρy2σ2/2?x′X
(7)
以信息不對稱為前提,以下條件成立
(IR)a=R-yIMx+bx2/2+ρy2σ2/2
(8)
(IC)x=yIM/b
(9)
代入目標函數,求得
(10)
(11)
(12)
(13)
3.2.1 代建單位綜合實力分析
分別對式(10)、式(12)中的A、B、C求偏導,得到
說明代建單位的組織水平A、代建單位績效能力B、代建單位管理力度C分別與政府的期望收入以及最優的激勵強度呈正相關。代建單位自身實力越強,對政府的高激勵強度和高期望收入越敏感,政府也更愿意給出更高的激勵和期望。
3.2.2 代建單位努力成本分析
分別對式(10)、式(12)中的b求偏導,得到
說明代建單位產生的努力成本系數越大,最優激勵強度越小,政府期望收入也越小。
3.2.3 代建單位風險態度分析
分別對式(10)、式(12)中的ρ求偏導,得到
結果證明,代建單位對風險越是規避,其承擔風險所需要的風險溢價越大,由此導致其通過努力規避成本增加的意愿增強。因此,不需要很高的激勵強度便可以激勵代建單位選擇較高的努力水準。
3.2.4 不確定性分析
分別對式(10)、式(12)中的σ2求偏導,得到
說明不確定性因素與最優激勵強度、政府期望收入呈負相關。
3.2.5 政府集權成本分析
分別對式(10)、式(12)中的c求偏導,得到
說明政府集權成本系數與最優激勵強度呈正相關,而與其期望收入呈負相關。
總結各變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如表1所示。
表1 代建制項目激勵模型中各變量變化關系
由表1可見,當政府的集權成本增加時,監管幅度隨之增加,委托方試圖抑制集權成本的增加份額,則最佳激勵強度增加。此外,代建單位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監管的干預和影響,希望能夠適當增大激勵強度。
激勵是代建制治理的核心問題,以激勵機制為出發點解決代建制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委托代理問題,對政府投資代建制項目的理論和實踐均有重要意義。結合研究結論,本文提出如下3條建議:
(1)合理建立代建單位選擇機制。對代理人的正確選擇是代建制項目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招標過程中,既要將項目方案、報價等納入考量范圍,又不能忽視代建單位的組織水平、績效能力、管理力度等綜合實力。選擇合格的代建人將為項目的成功運行打下牢固的基礎。
(2)完善代建合約激勵條款。在代建制項目的整個過程中,很多因素對激勵強度都有重要影響。當代建單位提升自身努力水平時,也會產生較高的成本,此時委托人可降低激勵強度。另外,政府委托人應當根據實際的項目需求與集權成本情況修改和完善代建合同,使激勵條款達到最優。
(3)根據環境變化及時調整激勵強度。項目進行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代建單位的努力成本以及風險態度、政府委托人的集權成本水平會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改變。這就需要代建合約中激勵強度的設置具有充分的靈活性,從而保證項目產出的穩定性。
[1]黃霆,申立銀,趙振宇,等.我國政府投資項目管理的現狀分析[J].建筑經濟,2005(1):16-20.
[2]吳剛.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模式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0.
[3]宋金波,富怡雯.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模式比較研究[J].建筑經濟,2010(8):27-29.
[4]尹貽林.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模式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5]Dai D,Wu G,Fu L.Study on agent construction system for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s: a mode choosing model[C]//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MASS),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IEEE,2010:1-4.
[6]戴大雙,李錚,王東波.基于多案例的代建制項目關鍵風險識別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0,3(6):460-468.
[7]李英攀,蔣滄如.代建制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9(2):137-140.
[8]劉紅剛.基于CM模式下項目代建報酬結構模型研究[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2,29(4):100-105.
[9]鄭曉冰.政府項目代建管理模式下代建費費率研究——以昆明市為例[D].杭州:浙江大學,2010.
[10]馮超.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的激勵約束機制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7.
[11]曹啟龍,盛昭瀚,周晶,等.基于公平偏好的我國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激勵——監督模型[J].中國軟科學,2014(10):144-153.
[12]徐勇戈,王猗葶,孫萌,等.公共項目代建制模式下信譽問題的博弈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1(2):57-59.
[13]張爽.基于工期-質量目標的代建制項目激勵模型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