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小學(221153)
數學學習中,解答問題的第一步是閱讀題目,明晰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和要求,做到邊讀題邊思考,最后進行答題。良好的閱讀能力能讓學生審題后形成大致的解題思路,而這恰恰是解題的關鍵。通過對題目的理解,久而久之,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自然得到提升。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本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載體。因此,閱讀數學課本對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非常重要,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那么,教師應如何指導學生閱讀數學課本呢?
第一,讀插圖。課本中的插圖與所學知識密切相關,通過觀察插圖,可以從中明晰解題條件,找到解題的重要信息。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中的插圖,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初步感知。
第二,讀例題。數學課本中的題目是最經典、最具代表性的,尤其是每章節中的例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告訴學生:“解題遇到困難時,研讀一下課本中的例題,明晰例題的解題思路與解題方法,這對自己解決問題很有幫助。”
第三,讀結論。數學課本在呈現例題后一般會出現與此例題有關的結論,如概念、公式、法則等,這些結論都很精煉并且內涵豐富。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推敲數學課本中的結論,真正理解其含義。
第四,讀對話。數學課本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幾人的對話或氣泡式的問題,這些會給學生帶來提示,所以在閱讀時也要注意。
第五,讀拓展。數學課本中經常會有一些課外拓展內容,如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家發現某一數學規律的經過或介紹一些數學背景知識等。閱讀這些課外拓展內容可以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
數形結合就是通過“數”(數量關系)與“形”(空間形式)的相互轉化、相互作用來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思想方法,也就是將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具體的位置關系、幾何圖形,讓人一目了然,使解決問題簡單化。因此,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理解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重要意義。


所謂知識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可以說,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知識遷移,因為學習任何新的知識時都會受到舊知識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使學生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這樣有助于學習新的知識。
要能進行知識遷移,必須做到以下兩點:一是理解所學知識,夯實遷移基礎。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給學生,還要引導學生對以前學習的知識進行回顧總結,使學生可以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二是注重內化所學知識,提高遷移能力。數學學習是不斷深化和發展的過程,所以新的學習內容不容易被學生理解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例如,計算十位數與十位數的乘法時會用到九的乘法口訣,教師可在課前讓學生先回顧乘法表,以保證接下來的授課順利進行。
總之,數學課堂中,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并給予學生審題的指導,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