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睢寧縣桃園鎮(zhèn)中心小學(221222)
水墨畫的讀與識、甄別與鑒賞,對提升學生的識讀能力、審美鑒賞和技能表現(xiàn)能力、美術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水墨游戲教學要以文化化人、以生活化人、以佳作化人,讓圖像識讀盡顯風采。
文化具有化人的效應。美術教學應該讓學生學習更多人文性、藝術性的內(nèi)容,注重文化性。如《西游記》是中國名著,將名著的文化魅力融入水墨畫教學中,圖、文、墨有機結合,可以使美術課堂豐富多彩,別具特色。
【案例1】《水墨游戲》一課以《西游記》故事為主線,以四海龍王為主角,教師以講故事、看圖片、看視頻相結合的方式闡述四海龍王的相貌、顏色、大小、胖瘦等形態(tài)。在老師的描述中,學生了解了四海龍王鬧海的場景,掌握了水墨寫意畫龍的技巧。
故事概要:四海龍王英俊瀟灑,但因為生活的環(huán)境不同,他們有著不同的相貌和顏色(圖片識讀,如下)。老大最大最長,最粗最黑;老二比起老大來說小了一點,短了一點,細了一點,白了一點;老三又比老二短一點,細一點;老四比較漂亮,最細最白(視頻識讀)。有一天,他們相聚在一起,邊說邊游,非常喜慶。他們的孩子也都來了,有的像小蝌蚪(視頻識讀),有的是綠色的,有的是黃色的……他們跟著四海龍王遨游在大海中,大家庭的歡聚讓海水翻騰不已,連綿不斷。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了解了我國南海、東海、黃海、渤海的地理知識,了解了濃墨、淡墨、重墨、清墨四種墨色和墨點的變化。

美術表現(xiàn)建立在圖像識讀的基礎上。學生只有具備了圖像識讀素養(yǎng),對圖像進行充分的解讀,方能掌握水墨的表現(xiàn)方法,創(chuàng)作出精彩的水墨畫。
【案例2】教師以“魚”為教學點展開教學。課前,學生到公園、小河邊、池塘邊欣賞、觀察、捕捉魚的神態(tài),感受魚兒歡樂游玩的形態(tài)和魚兒成群嬉戲的團隊精神。然后教師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展示魚的各種姿態(tài)(如
下圖),如逆流而上的魚,使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感受到水的湍急,感悟到魚兒迎難而上的高貴品質(zhì);在大風大浪里游動的魚,使學生感悟到魚兒身處險境中的游刃有余,感受到魚的無窮魅力。接著,教師展示潘天壽大師的水墨魚,引導學生具象欣賞,使他們在識讀中感悟作者繪畫的情懷,了解如何用水墨表現(xiàn)魚,從而創(chuàng)作水墨作品。

水墨是繪畫的一種表達形式。以繪畫表現(xiàn)的作品是在圖像識讀中產(chǎn)生的又一圖像,它可以拉近畫者與觀者的距離,使畫者與觀者思想交融,情感發(fā)生碰撞,產(chǎn)生共鳴,達成共識。
【案例3】教師以“江南水鄉(xiāng)”為題材展開教學,通過展示江南水鄉(xiāng)的風景圖片,使學生從圖像中感悟江南的閑適,了解江南的建筑特征。通過對大師吳冠中作品的欣賞、識讀,引導學生了解了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表現(xiàn)作品時的態(tài)度、完成作品前后的生活背景、作品采用的表現(xiàn)形式等,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使學生掌握了水墨畫的精要。
濃淡、重清、干濕的墨色變化,中鋒、側(cè)鋒、逆鋒、順鋒的用筆技巧,作品構圖的形式變化等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精髓。學生在學習水墨畫的過程中,積累水墨畫的相關知識,學會識圖讀墨的方法,從中感悟水墨畫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國畫的水墨魅力。

以核心素養(yǎng)為本位的水墨畫教學是美術教學中的一部分,它能增強學生熱愛水墨畫的情感,鍛煉學生的水墨表現(xiàn)技能。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圖像識讀,讓學生在水墨游戲中提升繪畫素養(yǎng)和欣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