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響水縣實驗小學(224600)
學習意義的獲得是每個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信息重新認識和編碼,建構屬于自己理解的過程,所以數學概念教學也不例外?;趯W生認知經歷、經驗的不同,教師應摒棄死記硬背概念的教學方法,充當學生知識經驗的喚醒者、概念形成的引導者,使學生對所學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透徹。
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概念本身的特點,創設適合的生活情境,充分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搭建起新舊知識之間溝通的橋梁,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使學生對所學概念形成初步的認識。
例如,教學“減法的認識”這一內容時,為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減法的意義,教師讓學生提出生活中能夠用“5-2”來解決的數學問題。在教師的啟發下,有的學生說“我有5顆糖,給了好朋友2顆,現在還剩下3顆”;有的學生說“樹上有5只小鳥,飛走了2只,還剩下3只”;還有的學生說“我原來有5元錢,花了2元錢,還剩下3元錢”……通過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學生明白減法的意義是建立在“減少后還剩下多少”的基礎上,即“總共有多少,少了一部分以后,還剩下多少”這種情況應該用減法來表示。如此教學,使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對減法的概念與意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獲得顯著的教學效果。上述教學,為了促進學生對減法概念的理解與認識,教師從創設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提出生活中用減法解決的數學問題,這樣既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深化了學生對概念的認識,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對小學生來說,“玩中學”是他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方式。因此,在低年級的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應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愛好出發,根據“操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這一認知規律,引導學生經歷從感性認識到抽象認識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所學概念的理解。
例如,教學“等式”這個數學概念時,低年級學生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是比較片面的,對其所表示的具體含義其實是一知半解的,認為“等式”就是含有“=”的式子?!暗仁健笔菍W生整個數學學習階段的重要概念之一,幫助學生真正理解“等式”的意義,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在“玩中學”。首先,教師把一個長方體展示給學生觀察(如右圖),然后問學生:“你們能從自己的學具盒里找出與這個長方體一樣長的學具嗎?”在教師的鼓勵下,有的學生拿出了與老師出示的一樣長的四個小正方體。教師追問:“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長的?”學生回答:“因為4=4?!表樦鴮W生的思維,教師給予補充:“兩個數相等,我們可以用等號連接。還有其他表示與長方體學具一樣長的方法嗎?”有的學生說:“可以用1個黃色積木與3個紅色積木拼成和長方體學具一樣長。”教師板書“1+3=4”。也有的學生說:“可以用2個綠色積木和2個藍色積木拼成與長方體學具一樣長?!苯處煱鍟?+2=4”?!@樣教學,豐富了學生對等式的認知,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上述教學,為了使學生對“等式”這個數學概念的本質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教師從“你們能從自己的學具盒里找出與這個長方體一樣長的學具嗎”這個問題入手,鼓勵學生多方面思考與解決問題。如此教學,任務驅動,使學生在玩中真正經歷了概念的形成過程,對所學概念記憶深刻。
反思是數學學習的一種好方法。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引領學生對所學概念進行反思,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更加完善,而且可以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更完整,從而深化了學生對所學概念的認知,優化數學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這一內容時,在課尾總結環節,教師指著黑板問學生:“黑板的形狀是平行四邊形嗎?”有的學生說:“黑板的形狀為平行四邊形,因為它的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也相等。”有的學生說:“黑板的形狀雖然是長方形,但它也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因為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它都有。”教師繼續追問:“說它特殊,那它特殊在什么地方?”在教師的追問下,學生經過思考后認為它的特殊主要表現在對角相等且都是直角上。如此教學,使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上述教學,教師從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區別和聯系入手,引領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概念進行反思,從而將概念中最本質、最基本的要素有機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對所學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總之,在數學概念教學中,要想真正提升概念教學的質量,教師可通過激活經驗、親歷過程、對比反思等策略,深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認識,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概念個性化的理解,提升數學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