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受到數字信息時代的影響也在不斷加深,從日常生活到工作之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互聯網絡對于我們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對于圖書館來說也是如此,在數字信息時代,互聯網技術的出現對圖書館的影響非常重要。
關鍵詞:數字信息時代、圖書館;發展策略
隨著互聯網絡的不斷普及,目前我國已經開始積極布局數字信息時代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我國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能夠實現轉型與發展,從而積極主動的創新。圖書館的出現,為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未來發展帶來巨大的發展前景,尤其是現在傳統圖書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更加需要這樣的服務創新與轉型發展,本文通過對于目前現階段我國圖書館發展形式進行梳理,從而進一步提出圖書館未來發展新趨勢。
1 數字信息時代圖書館面臨的機遇
1.1 未來圖書館更需要數據挖掘
在數字信息時代中,數字化圖書館在圖書管理方面都更加具有數據化的特征。一方面,通過數據挖掘,能夠保證圖書館的組織知識更加具有深入挖掘的潛力,因為圖書館擁有大量的使用者、開發者[1]。所以為了能夠更好的平衡這兩方面的關系,必須要積極主動的深入挖掘數據信息資源,并且通過數據結構優化來更好的幫助讀者尋找合適的數據,還要及時的了解讀者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并且能夠更好的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提升圖書館在未來發展的適應性,從而更好的防范風險,有效的提升圖書館的效益。
1.2 未來圖書館更加需要數據分析
伴隨著數字信息時代滲透到圖書館的方方面面,圖書館也通過社交網絡在媒介中得到了快速的傳播。并且通過在非結構化數據方面也能夠有效的被收集和分析,從而更加快速的展現出圖書館的主要發展趨勢和面臨的嚴重挑戰。在圖書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圖書館充分的發揮出整合可信度更高、專業性更強的結構,從而有效的發揮出圖書館的專長,最終實現數字信息時代的擴充。除此之外,數字信息時代圖書館的資源會更加的廣泛,并且服務能力也能夠更上一層樓,對于這些方面的問題來說,不僅需要依靠數據技術的支持,更加需要圖書館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更加良好的適應數據的更新服務,從而不斷的找到數字信息時代的發展規律和潛在的價值,保障數據從收集到整理的全過程都符合資源需要。
1.3 未來圖書館更加需要數據分析人才
人才是二十一世紀最寶貴的資源,尤其是在“互聯網+”的時代,只有掌握大量的人力資源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發揮優勢。隨著讀者們的需求不斷的多樣化、個性化,人們的要求不斷提高,“互聯網+公共圖書館”也必須盡可能的完善自身的職責,從而保證公共圖書館的發展符合時代的發展要求[2]。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引進一批有素養、有知識、有眼界、懂讀者、會營銷的新時代互聯網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互聯網+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的快速提高。
2 數字信息時代圖書館的發展策略
2.1 拓寬圖書館的資源內核
隨著互聯網絡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清楚的認識到,互聯網絡滲透到各個行業之中是大勢所趨,所以在這樣的發展前提下,必須要充分的利用好數字信息時代這一有利資源,不斷的促進公共圖書館與數字信息時代之間的深入結合,從而提高并且推動數字信息時代和圖書館的創新發展動力,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和服務方式,盡可能的滿足讀者的需求。通過數字信息時代和圖書館的融合,能夠充分的利用數字信息時代思維、平臺思維等分析讀者思維,提供讀者滿意的精品。時刻明確數字資源是圖書館的立足根本,圖書館的數據化標準必須有著充分的保證,從而更好的幫助圖書館的服務質量。通過數字信息化時代,圖書館的建設呈現出現代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尤其是數字信息時代的經濟發展觀念能夠更加強效的推動圖書館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通過數字信息的操作,能夠幫助圖書館及時發現市場動向、讀者閱讀興趣的變化,更好的加快自身轉變策略與轉變方式,提高數字信息時代發展的信息質量,保證了圖書館內部資源構建更加完善。
2.2 圖書館必須要主動的服務用戶
基于數字信息時代傳統的圖書館不再單純的將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而是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實現線上線下的雙重互動,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改變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供求關系,而且也能夠更加有效的促進圖書館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從而使傳統圖書館適應新時期的發展趨勢,更加積極主動的利用自身的資源儲備和新技術等共同為客戶創建個性化的服務,從而主動服務于用戶。只有將圖書館的資源更加充分的向讀者用戶開放,才能夠保證圖書館的發展符合用戶需求,進一步為用戶解決實際的問題。在城市中,數字信息化圖書館應該重點強化對于現代社會人群的服務體驗,將圖書館打造成為文化交流、文化共享的重要陣地。人們在圖書館之中不在單純的進行圖書購買與借閱,而應該轉變成為圖書信息交流、圖書溝通的重要渠道,將圖書館利用數字信息技術打造成為當地文化發展的重要標志。在鄉鎮圖書館建設方面,更應該強化對于用戶的目標定位,從而更好的為用戶所服務,提供用戶需要的書籍。這樣能夠積極的提高農村地區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與方式,更好的開闊農村地區人們的眼界,增加他們對于現代社會發展的認識與了解,在當地形成比較有影響力的信息發布、信息集合的重要陣地。
2.3 對圖書館資源進行深加工
由于資源組織能夠實現資源的再利用,所以在圖書館中,必須要保證資源的深加工,并且以知識的方式來呈現。尤其是在數字信息時代的時代下,圖書館自身的結構就如同一本厚厚的圖書,只有在本身的資源結構進行優化,才能夠更好的保證讀者利用這樣的資源來獲得自身需要的資源。所以從這樣的情況來看,圖書館的資源建立是一種內部的資源,但是如果利用數字信息時代的環境,并且更好的借助數字信息時代的關系,能夠有效的提升數據資源的擴展,從而更好的讓圖書館的資源與外部資源相互整合,從而形成非常全面的圖書館資源框架[3]。而且,在圖書館資源進行深度整合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知識結構的方式將知識重新建構,比如,按照文獻的不同來找到共同的知識單元結構,然后通過反向思維,能夠幫助這些文獻建立共同的關聯,從而產生新的知識體系。在知識結構關聯與構建的過程中,必須要強化數字挖掘、軟件分析等方面的工具,從而更加有效的建立知識結構體系。
3 結論
圖書館要想在今后能夠進行轉型升級與服務創新,必須要堅持資源共享的原則,利用數字信息時代的平臺資源優勢實現服務的發展與完善;其次還要加快新技術與傳統公共圖書館之間的資源深度整合,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全面的完善管理信息,保證科學管理、有效管理。通過這些方面的研究,能夠盡可能的增強圖書館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的適應性,從而保證與時代發展相接軌,符合未來讀者的需求,進一步為社會的科學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郭海思.信息時代下數字圖書館服務助推社會發展研究[J].知音勵志,2017(13):7-9.
[2]欒兆紅.數字化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發展趨勢分析[J].中華少年,2017(17):293-294.
[3]花月,黃政煜,高天宏,孫曉敏,朱迎盈.數字信息時代下圖書館的發展現狀——以南京圖書館為例[J].時代金融,2015(03):214+217.
作者簡介
張穎(1996-),女,湖南省常德人,本科,在讀于天津科技大學,研究方向:圖書館學與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