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九葛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快速提高,社會各行各業為了適應社會以及市場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也對自身的發展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在新時代、新背景的大環境下,我國電力行業著力于技術創新,致力于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的研究和應用,以此來提高電力生產活動的效率。10kV帶電搭接引線固定器具的研制從多方面考慮,滿足了簡化配電線路帶電作業中搭接引線的工序,提高了電網工作人員的工作安全,減少了電網工作人員的作業時間等,因此,研制10kV帶電線路搭接引線固定器具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主要從傳統的帶電搭接引線中顯現的弊端進行分析探究以及帶電搭接引線固定器具的研制兩個方面來分析了10kV帶電搭接引線固定器具的研制。
關鍵詞:10kV 傳統帶電搭接引線 帶電搭接引線固定器具
中圖分類號:TM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a)-0034-02
1 關于配電網帶電作業的基礎知識理論
配電網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公共基礎設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配電網的組成部分有架空線路、電纜、桿塔、配電變壓器、隔離開關、無功補償器及一些附屬設施,這些部分是分配電能的重要網絡。配電網一般采用閉環設計、開環運行,其結構呈輻射狀。而帶電作業是在高壓電工設備上不停電進行檢修,測試的一種作業方法,這種作業方式是十分危險的。任何設備在運作中都需要定期進行檢測和維修,電工設備也是這樣。定期檢修電工設備,避免停電,從而保障供電系統的正常運作,這就是帶電作業所要完成的任務。以人體所處位置為參數,帶電作業可以分為三類:等電位作業、地電位作業和中間電位作業。人體直接接觸高壓帶電部分的是等電位作業。人體處在高壓電場中,危險電流流過人體,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這也是為什么所有進入高電場的工作人員,都必須穿全套屏蔽服。而且全套屏蔽服的各部件之間,必須保證電氣連接良好,使人體外表形成等電位體。而人體在地電位作業時處于接地的桿塔或構架上,并且通過絕緣操作桿進行帶電作業,這種方法又叫作絕緣工具法。中間電位作業通過絕緣棒等工具進入高壓電場中的某一個區域,但是并沒有直接接觸高壓帶電體,這種方法處于前兩種作業的中間狀況。從中不難看到,配電網帶電作業存在著高危險性,即使工作人員經過專業訓練也還是需要以十分謹慎的態度去工作。近年來,10kV配電網帶電作業工作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在數次實踐基礎上所研制出的帶電搭接引線固定器具在帶電搭接引線過程中能將帶點工作時間有效縮短,傳統搭接引線存在的隱患得到有效避免,人的雙手在作業過程中解脫出來,使得帶電搭接引線工作的完成更加安全高效。
2 傳統帶電搭接引線中存在的弊端探究
眾所周知,傳統意義上的帶電作業搭接引線主要有4個步驟:第一,利用右手拿著引線快速地接觸主導線,用左手同時握住引線和主導線;第二,主要是調整引線端頭與主導線之間的距離,這時,右手拿著線夾;第三,將線夾套到主導線和引線上,并且用左手握住已經套住的線夾;第四,要用電動工具來固定線夾。完成這4個步驟,帶電搭接工作就完成了。我們不難發現,在傳統的搭接引線過程中存在以下風險:首先,在步驟二中,在用左手將引線的一個端頭和主導線調整成適合線夾穿入距離的時候,另一個引線端頭和主導線得不到充分的接觸,這就有可能引起放電現象,作業人員會出現心理恐慌的狀況。其次,在步驟三中,當工作人員在用左手握住主導線的時候,左手就被束縛住了,這時,只能用另一手來調整和串入線夾,而且在進行緊固過程中,線夾容易高空墜落,這會威脅作業安全和拉長作業時間。再次,傳統帶電搭接單相引線整個過程的平均時間約為6.97min,理論折算搭接三相引線的總平均時間約為20.9min。而工作中每增加1min,其安全系數就相應下降。最后,在步驟四中,在用電動工具緊固線夾的過程中,左手需要握緊引線同時調節線夾位置。這個時候容易使羊皮手套在線夾緊固完成后被卡進線夾中,造成防護用具破損。
3 10kV帶電搭接引線固定器具的研究與制作
根據以上提到的傳統的帶電搭接引線過程中出現的弊端,研制出了10kV帶電搭接引線固定器具,解決了搭接引線過程中所存在的放電現象以及線夾墜落的情況,提高了搭接引線的工作效率。10kV帶電搭接引線固定器據整體采用鋁合金材料,機械強度高,加工簡單,質量輕便,制作成本低,有效減輕了器具的重量,在夾持導線時可以避免損傷導線。這種10kV帶電搭接引線固定器具分為頭部線槽、手柄等部分,頭部線槽最大開口尺寸滿足185導線的線徑,頭部線槽設計為21mm;卡具的頭部在合并后能夠滿足夾緊35導線的線徑,卡具的頭部設計為8mm;兩個線槽之間的間距和并溝線夾的兩個線槽之間的間距相同,這兩部分都設計為13mm;同時,因為作業人員在進行作業時帶著三層手套,所以,器具三只手柄距活動支點尺寸分別設計為129.54mm、155.5mm、162.73mm。固定器具線槽為橢圓形狀,對35-185型號導線分別進行夾持,長直徑取絕緣導線185線徑長度為21mm,短直徑取裸導線35線徑夾長度為8mm。選擇此形狀和尺寸的理論在于:夾緊后,線槽與導線之間的接觸面比較多,夾緊力度比較好,可以滿足不同型號導線夾持。該器具的手柄設計為“三手柄”,主要考慮到其在作業安全性、適用范圍上具有很大優勢。兩個線槽之間的間距和并溝線夾的兩個線槽之間的間距相同,能滿足對35-185導線型號的使用。在使用過程中,便于線夾套入,操作簡單,解放左手。由于先夾緊引線,再迅速靠近主導線并夾緊,使導線與引線間距離恰好滿足線夾的寬度,固定線夾容易,不會造成引線脫落,且不會發生電弧放電。手柄的外觀形狀設計為“7字”,使用“7字”型固定器具時,在使用過程中手柄方向朝下,只有固定器具頭部對牢作業人員胸前,長度約為60mm,在使用電動扳手緊固線夾螺栓時,易于對正螺栓進行緊固,同時從力學角度上分析更適合于作業人員作業。而且使用了新研制的固定器具后,帶電搭接單相引線的平均耗時為4.36min,搭接三相引線總平均耗時為3×4.36=13.1min,相比傳統作業時間20.9min,大大縮減。
使用新研制的10kV帶電搭接引線固定器具能夠有效地縮短了工作人員的作業時間,提高了工作人員的作業效率;在帶電搭接引線的過程中,引線固定容易,線夾穿入方便,同時解放了左手;在調整引線端頭和主導線的距離時,避免發生放電現象;此外,固定器具結構簡單,方便攜帶,避免高空墜落的麻煩;更重要的是,這種10kV帶電搭接引線固定器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帶電作業工作人員的工作安全系數。
4 結語
信息化技術時代的來臨,為我國電力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信息技術時代,科學技術水平為我國電力行業的技術改革帶來了技術支持,也為我國電力行業的技術改革提供了可能性以及可行性。此外,經濟的高速發展也為電力行業提供了更為廣泛的市場需求,這對我國電力行業的發展極為有利。但與此同時,也正是信息技術以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我國電力行業的技術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萬伏帶電搭接引線固定器具的研制不僅滿足了電力行業的發展需求,縮短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搭接引線的過程中使工作人員解放了雙手,大大降低了工作風險。
參考文獻
[1] 李國棟,倪金峰.10kV帶電搭接引線固定器具的研制[J].浙江電力,2013(7):67-69.
[2] 史興華,張勁,張文杰.配電線路帶電作業技術與管理[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0.
[3] 中國標準化委員會.GB/T 18269-2008,交流1kV、直流1.5kV及以下電壓等級帶電作業用絕緣手工工具[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4] 朱文堅,黃平,劉小康.機械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