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彬 萬克利 王燕
摘 要:通過對日照和魚臺2016年相對濕度的變化規律分析以及整點和月值的對比分析,得出以下結論:魯南沿海和沿湖地區相對濕度月值變化趨勢基本一致;魯南沿海地區相對濕度總體低于沿湖地區但在6月份相反;凌晨時段魯南沿海地區相對濕度明顯低于沿湖地區,隨著季節的變化魯南沿海地區相對濕度高于沿湖地區的時間依次提前。
關鍵詞:沿海沿湖 相對濕度 對比分析
中圖分類號:P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a)-0102-02
相對濕度是揭示空氣中水汽變化的重要氣象要素之一,在天氣分析、微氣象學、氣候變化和環境監測等諸多領域中都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季節變化中低溫陰雨、高溫悶熱以及低溫寒潮的發生和判定影響很大。
沿海和沿湖地區因有大型水體的存在,又因海陸風和湖陸風的影響,形成了水陸相互作用的獨特生態系統。文中通過對沿黃海地區日照和沿微山湖地區魚臺相對濕度的分析以及整點和月值資料的對比分析,得出魯南沿海和沿湖地區相對濕度的變化規律和差異,為地區精細化預報業務研究、氣候特征分析和農業生產提供參考。
1 資料的選取及處理
1.1 資料的選取
日照市地處山東東南部,東臨黃海,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歷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0%RH。魚臺縣位于山東西南部,東瀕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屬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2%RH。兩地區氣候區相同且都為高濕地區,因此,選用日照和魚臺的相對濕度氣象資料為分析樣本。
1.2 資料的處理
對日照和魚臺2016年相對濕度資料的月值進行線性趨勢分析和差值變化趨勢特征分析,選取具有典型季節特征的日整點相對濕度資料進行日變化差值分析。在選取日整點相對濕度資料時應注意避開有降水的日整點數據。
2 兩地區相對濕度的對比分析
2.1 全年相對濕度月值分析
從圖1中可以看出,日照和魚臺兩地區相對濕度從1月份開始呈現出遞增的趨勢,日照地區相對濕度增幅低于魚臺地區。月際變化中,2月份,日照和魚臺兩地區相對濕度基本持平,年中最大值均出現在7月份,最小值日照地區出現在1月份,魚臺地區出現在2~3月份。2~7月兩地區的相對濕度呈現遞增的趨勢,增幅均在30%RH以上;7月份以后出現小范圍的波動;11月份開始下降,日照下降10%RH,魚臺下降較小,僅為4%RH。
從圖2中可以看出,兩地區相對濕度差有兩個峰點,僅3月份和6月份日照地區相對濕度高于魚臺地區;1月份、11月份和12月份,兩個地區差值均達到15%RH以上;2~5月份以及7月份差值比較小,在5%RH以內。1~2月份,兩地區相對濕度差值迅速縮小,2~3月份相差最小,從6月份開始,日照地區相對濕度開始低于魚臺地區,在12月份達到最大值。
2.2 季節日整點差值分析
用3~5月、6~8月、9~11月和12月至次年2月份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4月4日代表春季,7月5日代表夏季,10月12日代表秋季,1月12日代表冬季。
從圖3可以看出,在具有典型季節特征的4d中,0~9時,日照地區的相對濕度明顯低于魚臺地區,最大值出現在冬季;全天相對濕度的變化從0時開始日照地區逐漸接近魚臺地區,到白天反超魚臺地區,反超的峰值時間隨季節的變化(春夏秋冬變化)依次提前,最大值出現在夏季,到了夜晚日照地區的相對濕度重新回落低于魚臺地區;日照地區相對濕度高于魚臺地區的時數,春季為11h,夏季為13h,秋季為2h,冬季為5h。
3 分析結論
(1)魯南沿海地區和沿湖地區相對濕度全年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上半年相對濕度呈上升趨勢,下半年回落;冬季末尾(2月份)兩地相對濕度基本一致。
(2)魯南沿海地區相對濕度總體要低于沿湖地區相對濕度,春末夏初(6月份)沿海地區相對濕度明顯高于沿湖地區相對濕度。
(3)全年凌晨時段魯南沿海地區的相對濕度明顯低于沿湖地區的相對度,白天,隨著季節的變化(春夏秋冬變化)沿海地區相對濕度反超沿湖地區相對濕度的時間依次提前,但均在12時以后,最晚不超過20時。
參考文獻
[1] 馬悅,周順武,丁峰,等.中國東部地區冬夏季相對濕度變換特征[J].氣象與環境科學,2014,37(4):1-7.
[2] 趙煜飛,朱亞妮.中國地面均一化相對濕度月值格點數據集的建立[J].氣象,2017.43(3):333-340.
[3] 邱曉暖,范紹佳.海陸風研究進展與我國沿海三地海陸風主要特征[J].氣象,2013,39(2):18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