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慧 畢泰勇
摘 要 本文旨在探索PBL在“實驗心理學”理論課和實驗課中的綜合應用。理論課上,將學生分成小組,給每組分別提出一個研究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并制作實驗報告。實驗課上,讓學生自己編寫實驗程序,自己再體驗實驗范式。這種結合,一方面,有助于學生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系,使得他們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能更靈活地將其運用于實踐中;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獨立實施和完成實驗的能力。
關鍵詞 PBL 實驗心理學 理論課 實驗課 綜合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2.056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PBL in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ourses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In the theoretical courses, we divided the students into several groups. Each group was asked to discuss and design an experiment to address a research question related to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the experimental courses, students were encouraged to make experimental programs by themselves and run the experiments with their own programs. Two advantages of such a combination were evident. First, it wa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connect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tightly, which would make them understand theories more profoundly and apply theories into practice more flexibly. Second, it was helpful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of self-directed studying,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independently conducting experiments.
Keywords PBL;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theoretical course; experimental course; comprehension
實驗心理學是以實驗方法研究心理和行為規律的科學,為心理學各個領域的研究和發展提供方法指導。[1]它不僅強調心理學實驗原理的學習,也強調學生獨立設計和實施實驗等實踐能力的培養。本文旨在探索提高“實驗心理學”教學質量的方法,探索培養心理學專業學生的獨立設計和執行實驗能力的教學方式。
1 “實驗心理學”課程開展現狀
當前心理學專業的“實驗心理學”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理論課的教學模式單一。課堂大部分時間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課堂講授實驗多,課外實踐少。其次,實驗課的內容跟不上當前心理學研究的大環境。目前更多地是用一些視覺、反應時等傳統設備,以便讓學生感受早期實驗心理學的科學探索,而現在大部分心理學實驗都要通過計算機編寫實驗程序。這種實驗教學內容和方式與當前心理學實驗研究的大環境脫節,不利于學生對當前心理學研究形勢的把握。此外,實驗課仍然是教師主導。學生更多的是在教師設定實驗程序的基礎上去體驗實驗過程,而較少自主設計實驗、編寫程序并實施實驗。最終導致學生在實際中還是不會運用所學的實驗相關知識進行心理學的研究與應用。最后,在教學評價上,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過分強調考試成績。把知識理論考試作為考核學生能力的最重要的形式。
因此,有必要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獨立完成實驗設計及其實施的實踐能力,而不僅僅是傳授實驗相關的知識。
2 PBL教學法的特點與優勢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由Barrows于1969年提出, 率先在Mc-Marster大學醫學院實行。[2]其顯著特點是“以問題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以自學和小組討論的形式發現情境中的問題,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充分調動資源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并形成研究成果。[3]PBL教學強調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知識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每個學習者對同一知識都有自己的理解。[4]在PBL教學中,教師通過問題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更主動、有效地運用已有知識經驗來學習新知識。PBL教學法中,“問題”的設計是核心,強調問題的真實性與實用性。在教學中,設計一個真實、有效的“問題”是整個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核心要素。[5]
因此,可在“實驗心理學”理論課和實驗課上對PBL教學法進行綜合探索。這種教學探索對PBL教學法和“實驗心理學”課程本身而言,有助于將PBL從“實驗心理學”的理論課堂延伸到實驗課堂中,對PBL應用形式的拓展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也為為如何更合理、更有效、更切合實際地開展這門課程提供依據。
3 PBL教學法在“實驗心理學”理論課和實驗課中的綜合應用
首先,在課堂上傳授完相關理論知識后,將班級學生分為不同小組,每小組4~6人,給他們分別提出一個比較生動、簡單、與課堂理論知識相關的研究問題,讓學生圍繞“這個研究問題應該如何設計實驗,如何實施實驗”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并制作實驗報告。然后,課堂上教師帶領所有同學對各小組的報告進行總結,分析其優缺點,給出建設性的意見,學生據此對自己的實驗設計進行完善。最后,在實驗課上,學生按照最終的實驗設計,編寫實驗程序,并邀請朋友同學來參加自己的實驗。
在此過程中學生應該做到:(1)需對相應章節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以具備相關的知識和理論基礎,并能夠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或者實驗設計。(2)一個小組成員對同一個研究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分別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建議,保證每個組員都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3)組員頭腦風暴后,將各成員的意見綜合,形成實驗設計報告。(4)掌握實驗程序的編制技能,能獨立或者合作編制實驗程序。(5)能嚴格控制、把握實驗實施流程。
教師應該做到:(1)課前要設計生動、簡單、與課堂理論知識相關的“問題”。既要保證提出的研究問題與章節內容密切聯系,又要盡量做到研究問題與實際生活相關。(2)理論課堂中,能夠正確的把握“問題”討論的方向,有條不紊地開展教學。(3)實驗課堂中,對學生編制實驗程序和實施實驗提供指導,并針對其不足提出建設性意見。(4)課余,需要認真鉆研各類教學案例,多思索與課程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5)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盡量淡化教師身份,以平等姿態對待參與的學生。(6)教師需具備一定的心理學實驗實踐能力。
4 建立科學、有效的“實驗心理學”課程評價體系
目前,“實驗心理學”的評價體系并不能評估教學是否能夠達到“使學生掌握實驗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設計和實施實驗的實踐能力”的目的。原因在于,此門課程將紙面“考試”作為教學效果的主要評價方式。期末考試前突擊,但是考過就忘,這種考試不是考學習效果而更像是考記憶力。這種橫向評價方式只注重對認知的考查,缺乏對自學能力、解決研究問題的能力等實踐方面的考查。因此,在考試評價體系中應提高實踐所占的比例,降低考試所占權重,對認知或能力上獲得的任何學習成果都可以給出積極響應。PBL教學注重能力培養,考察的結果包括查閱的資料、討論的問題,根據“問題”制作的實驗設計報告,實驗程序編制的有效性以及實驗實施過程的合理性,真正將教學評價完全融入到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
5 總結
本文首次探索了PBL在理論課和實驗課中綜合實行,具有一定的創新意義。一方面,先讓學生獨立、自主地思考研究問題,與小組成員合作討論實驗設計,并在在教師的指導下完善設計。然后在實驗課上編寫實驗程序,并找他人或者小組成員共同參與自己的實驗。另一方面,這一過程讓學生真切體會完整的實驗流程。將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結合起來,讓他們親自體驗心理學實驗中的每一個步驟。此外,“實驗心理學”考核評價加入了評估學生實驗設計方案和執行實驗程度,以綜合考查其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和科學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郭秀艷.實驗心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 吳晟,趙寶林,俞晨秀,等. PBL和CBL模式在教學中的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4(6):140-142.
[3] 王志靜. PBL教學法在實驗心理學教學的應用探索[J].中國市場,2015(24):156-157.
[4] 李濤,馮菲.PBL教學法在《實驗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7(6):11-12.
[5] 王楓,陳端穎,王娟.醫學心理學PBL教學中的"問題"設計[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0.9(11):1466-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