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唐縣理想中學 田坤山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課程,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它不僅要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 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shù)學理解,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
如何進行數(shù)學概念課的教學,才能既達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又達到過程與方法目標,還能在數(shù)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方面有所收獲呢?
一節(jié)“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活動1:
問題一:學校打算在校門口擺一個長8m,寬5m的矩形花壇(如圖),中央長方形圖案的面積為18m2,四周擺放紅色鮮花的花邊寬度相同,那么花邊有多寬?

如果設花邊的寬為xm,那么花壇中央長方形圖案的長為________m,寬為________m。
根據題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
問題二:國慶期間,學校要組織“慶國慶籃球聯(lián)賽”,安排了單循環(huán)比賽15場,你知道共有多少個班級報名參加此項比賽嗎?
如果設報名參加此項比賽的班級為x個,那么每個班級需要進行________場比賽,根據題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
問題三:王明正在張貼國慶宣傳畫,一個長為3米的梯子斜靠在墻上,梯子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是2.4米,若梯子頂端下滑0.4米,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動多少米?

由勾股定理可知,滑動前梯子底端距墻________ m,如果設梯子的底端滑動xm,那么滑動后梯子底端距墻________ m,根據題意,可得方程:________ 。
活動2:
1.將以上三個方程進行化簡,并按 x 的降冪排列。
2.觀察化簡以后的方程,它們在形式上有何共同點?它們是一元一次方程嗎?是二元一次方程嗎? 是分式方程嗎?請說明理由。
活動3:
請嘗試以“如果……,那么…… ”的形式用自己的語言給一元二次方程下個定義。
活動4:
判斷下面幾個方程是否為一元二次方程, 并說明理由:

活動5:
已知關于x的方程(m2-1)x2+ (m-1)x-2=0,當m滿足什么條件時,是一元二次方程?當m滿足什么條件時,是一元一次方程?
活動6: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給下列方程找到自己的家,別忘了在關鍵路線上設置路標?。。ǚ匠?、分式方程、整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

上面的六個活動可歸結為以下六個環(huán)節(jié):
1.概念的體驗,典型豐富的具體例證——屬性的分析、比較、綜合;
2.概念的提煉——概括共同本質特征得到概念的本質屬性;
3.概念的形成——下定義(準確的數(shù)學語言描述由教師完成,學生再看書);
4.概念的辨析——以實例(正例、反例)為載體分析關鍵詞的含義;
5.用概念作判斷的具體事例——形成用概念作判斷的具體步驟;
6.概念的“精致”——建立與相關概念的聯(lián)系。
數(shù)學概念是現(xiàn)實世界中空間形式和數(shù)量關系的本質屬性的概括和反映,是數(shù)學內容的基本點,同時概念還是邏輯導出定理、公式、性質、法則的出發(fā)點,是建立學生認知結構的著眼點。正確理解數(shù)學概念,是掌握數(shù)學知識的前提。
注重數(shù)學概念的形成是數(shù)學概念教學的根本任務。 許多教師采用“一個定義,三項注意”的抽象講解,并很快進入概念綜合應用的概念教學方法,以訓練代替概念教學,缺少概念的概括過程。雖然應用可以促進理解,但沒有理解的應用是盲目的,其結果是學生“講過練過的題不一定會,沒講沒練的題一定不會”。
概念教學的六個環(huán)節(jié)符合課標理念,體現(xiàn)了概念教學的核心就是概括,將凝結在數(shù)學概念中的數(shù)學家的思維打開,以典型豐富的實例為載體,引導學生展開觀察、分析各事例的屬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質屬性,歸納得出數(shù)學概念。“歸納”與“演繹”相結合,關注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并且重視學生思維方式的形成過程,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