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玉潔 李放 邵東
〔摘 要〕如何在新經濟形勢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這是高校、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都很關注的命題。本文基于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現狀,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相關產業的發展情況,探討如何在新形勢下推進遼寧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設計服務;融合發展
當今世界經濟以創新驅動為主導,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正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近期國家提出創新發展的戰略布局,基于“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思路,為文化創意產業和設計服務的發展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首先以人的創造力為核心要素,文化為主導,市場為引領,科技為支撐,產品為載體,同時通過知識產權價值的交易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在文化、經濟與科技不斷融合的基礎上相繼發展變化,具備一定的產業關聯性,對相關產業的帶動性極強,直至最終形成融合的發展態勢。
一、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現狀
遼寧地區要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將創新作為引領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第一動力。我省將大力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內容、動漫游戲等文化新業態,這是“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的重要內容。
遼寧文化創意產業資源豐富,有富于地方色彩的文化及旅游資源。目前產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目前與國內發達地區相比,經濟貢獻率較低,發展相對滯后,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的理論研究成果少;二是缺乏創新文化觀念,科技創新與設計創新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不足。所以研究遼寧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發展的有效對策,對遼寧文化創意產業及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針對產業發展的對策表現為:一是加強政府的扶持力度及統籌規劃;二是挖掘遼寧地區的創意文化資源,實現創意創新的產業、技術融合;三是加快政策引導的投融資政策、知識產權、數據保護、產學研用合作、人才保障機制等體系與平臺的建設。需要整體規劃,促進政策完善,建設產業生態集群,以市場為主導促進文化創意的產業融合,通過強化知識產權平臺與機制建設,構建發展創新保障體系,加強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善融資環境,引入風險投資,加強品牌建設,實現國際化發展趨勢。
二、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相關產業的發展
在近十年的發展及變化進程中,設計服務行業已完成了以制作和施工為核心向以設計為先導的轉化,在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及創新驅動的前提下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目前來說,如何將創新、科技、服務融入設計之中,或許才是思考未來創意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因為設計將逐漸打破邊界的限制,生產和生活這兩方面需要進一步融合,進而實現發展。設計服務如何創造新思維,如何去打破現有的設計范疇,將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我們要引入優質的文化創意、設計服務類企業。進一步樹立文化創意產業“引強、選優”的招商理念,積極引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和企業,充分發揮產業輻射帶動作用和集聚效應,不斷提升文化創意產業和設計服務相關產業的專業化水平和市場化程度,充分利用我省的地域優勢,實施省級政策引導及“對標發展”策略,如沈陽對標北京,大連對標上海等。“對標學習”文化創意發達地區的先進理念,進一步拓展企業發展空間,帶動我省實現文化創意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南北資源整合及優勢互補。
以遼寧各類文化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為契機,引導企業積極拓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領域的創新業務。重點培育一批專業性較強、科技化水平較高的潛力型文化創意與設計企業,積極支持文化創意和設計企業向專、精、新方向發展,增強區域文化創意產業整體實力。優化文化創意企業投融資環境。積極為企業搭建平臺,由政府主導,設立產業融合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加大對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的支持力度。鼓勵引導創業投資基金以及各類投資機構投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領域。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加適合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的融資品種。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類企業進入主板、創業板上市融資。不斷完善相關扶持政策。繼續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各類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吸引力強、優惠力度大、分層次、差異化的配套性創新政策體系。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方式,加大政府對創意和設計產品服務的支持與采購力度。積極搭建以資源信息、投資融資、交流合作等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創意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產學研協同創新,拓寬產學研合作渠道。鼓勵“對標城市”和我省的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定期組織文化創意及設計類科研成果轉化對接交流活動。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形成科研、開發、生產、市場緊密結合的機制。充分利用高校及企業的創新資源,鼓勵和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形成創新發展共同體,開展多領域、深層次的戰略合作,實現技術創新鏈和產業鏈“雙向融合”。加快形成運行機制完善、內容豐富、形式靈活的產學研合作技術創新體系,積極引導文化創意和設計、科技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企業創新與成果應用及轉化能力的不斷提升。
三、實現創新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創新驅動引領,加強知識產權的運用和保護機制。完善有利于創意產業和設計服務發展的產權制度。健全創新、創意和設計的激勵制度。完善互聯網環境下的著作權、專利及設計類產品保護等法律法規,強化數據保護等相關問題的研究。鼓勵與“對標發展”城市建立形成產業交流與合作。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提升企業知識產權綜合能力,形成科研、開發、生產、市場緊密結合的機制。樹立創新文化觀念。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四新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深化文化與科技、創意設計與制造業等的融合發展,促進遼寧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遼寧省文化創意產業公關服務平臺建設應涵蓋產品展示,人才培訓、投融資、政策咨詢服務、宣傳推廣等各方面。
對各類文化創意和設計人才的創作活動、學習深造、國際交流等進行資助及獎勵,加大對創意和設計人才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加強創業孵化機制,鼓勵和規范管理,舉行專業化、國際化的文化創意和設計類競賽活動。促進創意和設計人才的創新成果轉化及展示交易。健全符合創意和設計人才特點的使用、流動、評價和激勵體系,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一步落實國有企業、院所轉制企業、職業院校、普通本科高校和科研院所創辦企業的股權激勵政策,推進職業技能鑒定和職稱評定工作,加強人才的科學管理。
加強人才培養,加大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人才扶持力度。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機制。鼓勵相關行業和產業園區、企業與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及科研機構共同建立人才培養基地,探索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文化創意和設計及經營管理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加快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和設計行業的原創人才、高端人才、復合型經營及管理人才的引進、挖掘、培養及服務力度,初步形成對創意型人才的發現機制、交流機制、引進機制和培養機制。通過對核心人才、重點領域專門人才、高技能、高技術人才和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和扶持力度,造就一批領軍人物。強化以培養創意人才、吸引創意人才、使用創意人才和發掘創意人才為核心的人才戰略,逐步建立市場化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和競爭機制。著力引進一批優秀文化項目、文化名家及優秀團隊落戶遼寧。積極支持文化創意企業與國內外院校、教育培訓機構的人才交流與合作,大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高端創意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冬梅.遼寧省文化產業發展階段和趨勢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5.
[2]楊波.互聯時代與遼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思考[J].新世紀劇壇,2015.
[3]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遼寧省統計局.遼寧省文化產業年度發展報告2013[R].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4.
[4]鄭耀宗.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現狀研究[J].上海經濟,2015.
【基金項目:2017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遼寧省新媒體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L17BXW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