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曉虹
〔摘 要〕20世紀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提出了“多元文化”的觀點。當前世界經濟和文化不僅呈現出全球一體化的趨勢,而且也在朝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因此文化教育多元化和音樂文化教育的多元化已逐漸成為當前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關鍵詞〕音樂跨文化;交流;多元文化;音樂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個國家之間的距離正在拉近,各個民族間的文化交流也更加頻繁,并已涉及到經濟、藝術、文化、學習、生活等多個領域。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現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已逐漸成為文化交流的焦點。多元化音樂教育的推行可以進一步加深我們對國外的認識,也會使國家之間的交流更加密切。
一、音樂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音樂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進程中,各地區之間的差異性形成了文化的多樣性,也使文化之間產生了交融。兩種不同思想之間的碰撞必定會產生新的思想。思想之間的交流需尊重不同民族的差異,這樣民族文化在交流和碰撞過程中才會產生新的文化。音樂文化之間的對話交流也是如此。不同的音樂文化常常通過交流而會形成一種新的聲音、一種新的音樂表達形式。每種音樂都代表一種文化,不同的音樂文化通過接觸可以取長補短。兩種或者多種音樂文化之間既要保持界限,又要不斷地相互學習和融合。另外,不同的音樂人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從而給音樂帶了來新的生命力。音樂的創新是在不同音樂文化之間的碰撞和交融中產生的。
(二)音樂跨文化交流的可行性
音樂文化需要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才會產生交融。隨著時代的變化,多元音樂逐步走在時代潮流的前列,人們渴望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目前,人們在對音樂文化的探尋過程中,先是從當地文化入手,了解當地人的思想、地理環境、語言習慣等,再認同其文化價值。因此,我們要將音樂最原始的美溶入到創作中去。同時,不能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其他文化的音樂,不能丟失掉自身最具代表特色的音樂特質。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實現不同聲音之間的真正交流,就要圍繞各地之間的音樂文化做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力爭做到心與心、靈魂與靈魂之間的碰撞;同時對其不同之處也要尋求新的理解。因為不同的文化表達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就需要將這些音樂文化交融起來;只有這樣多元化音樂才具有可行性。
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內涵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內涵分為主題和目的。多元音樂文化是指各民族音樂平等和音樂文化共存。任何音樂文化都有其獨特的魅力,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理論基礎是文化的平等和文化的交融。各民族都需要保持寬容和互相理解的態度,借鑒吸收外來音樂文化,促進其自身音樂水平的提升。在多元文化音樂的教育中,需要做的就是穩固自身的音樂文化,學習世界音樂文化。這也是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主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目的就是提升學生對其他文化音樂的欣賞與理解,從而達到互相尊重音樂文化、不斷拓展音樂視野和認同不同的音樂文化。
三、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構建方法
(一)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構建的阻礙因素
當前,由于現階段教育體制的制約,大部分教師基本上把大量時間都花在學術研究上,而忽視了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手段的完善。同時,在大部分學校,教師基本上不重視音樂教育,使得多元音樂教育發展嚴重受阻。同時,在音樂教育中,由于師資力量的不平衡以及從事音樂行業教學的老師不夠專業,導致音樂老師推行多元音樂教育面臨著巨大困難。因此,音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其教學模式和理念也需進一步轉變。目前我國多元音樂教育還在起步階段,多元音樂教育經驗還較為欠缺。另外,多元音樂教育對教師來說也是巨大考驗,大多數學生都把時間和精力用于文化學習中去了,加上學校的音樂設備較為落后,從而阻礙了多元音樂教育的發展。
(二)構建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我國和世界各國之間的交流逐漸加深;同時,國家之間的音樂交流也不斷增多,而且對多元化音樂教育的關注程度也在增加。目前,我們在音樂教育方面著重于民族音樂,且不斷吸收國外的音樂文化,并將其融入到學校音樂教學中去,努力將學生們培養成適應多元音樂文化的人才;同時在教學課程中增加多元音樂教學內容,使其更加豐富。另外,還要不斷地進行教育創新,改革教育手段,完善教學形式,不斷提升教師對多元音樂的理解以及課堂教學的質量,將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融入到音樂文化的教學中去,構建多元音樂教育模式,使我國音樂文化教育得到快速發展。
四、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體系的構建
(一)建立多元化的本土音樂教育機制
1994年,國際音樂協會提出了文化多元主義的音樂教育理論,提出了世界范圍內不同音樂之間的包容與尊重理念,還將音樂置身于世界多元主義的范疇內。因此,這對我國的音樂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如何處理好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關系、國內音樂與國外音樂的關系以及少數民族音樂與漢族音樂之間的關系、技術與文化的關系,這些都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難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歐美的傳統古典音樂在世界音樂中占據著重要位置,還形成了“西方音樂一元化”的格局。這種格局的出現極大地影響了我們對音樂教材的編寫和課程的設置。它使得我們在音樂教育的實施中忽視了對民族音樂的傳承。這樣的音樂教育模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音樂教育改革的方向應該朝著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的方向進行;并以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為主要方向,積極學習國外的優秀音樂文化,建立多元化的本土音樂教育機制。
(二)構建以本土音樂為主、世界音樂為輔的課程教育體系
音樂文化本身具有地域性與時代性的特征。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并發揚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音樂文化。從縱向來看,悠悠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每個時代都有其優秀的音樂文化;從橫向來看,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音樂文化。所以,中華民族音樂文化本身就是一個多元化的音樂綜合體,它展現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特征。因此,我們在音樂教育的開展過程中,要重視本土文化的傳承與教育,將本土的音樂文化落實到教育中去,構建民族音樂與世界音樂協同發展的課程體系。
(三)開發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資源
音樂的產生都帶有明顯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要想民族音樂能夠受到學生的喜歡和認可,需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對其有美的感知,進而加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與歸屬感,能夠讓他們從內心去喜歡它并進行學習。如黑龍江是多個少數民族共同居住的地方,這些民族在長時間的融合與演化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民族文化,進而發展成為各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當地的學校為了傳承和發揚當地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經常可以組織學生到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進行多層次、多視角的研究學習,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進行探究學習,通過親身實踐來感受并將這些文化進行繼承和發揚。
在21世紀世界全球化加快的形勢下,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密切,音樂文化也越來越受重視。因此在音樂文化的教育中應實行多元化的策略,以不斷提升我國的音樂文化水平;同時,讓我國國風音樂逐漸與國際接軌,慢慢地跟地上時代步伐,逐步實現多元化音樂教育。
參考文獻:
[1]何璐.淺談世界民族音樂的多元文化價值及其在中國教育中的現狀[J].藝術視野,2014,(11):23.
[2]劉曉靜.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藝術教育,2011,(07):15-17.
[3]林琳.世界多元文化教育論析-世界音樂教育大會的視角[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10,(12):136-138.
[4]管建華.文化策略與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思考[J].中國音樂,2015,(02):1-5.
[5]董云.論跨文化音樂對話之必要性與可行性[J].藝術科技,2012,(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