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
摘 要:高中生處在人生的關鍵階段,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具備自主、自立、自強的態度和能力。更是非常叛逆的階段,如何做好高中階段的學生管理,提高學生管理的有效性,是很多普通高中不斷探討的課題。開展素養積分管理,能夠真正提高學生常規管理的有效性。
關鍵詞:普通高中 積分管理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c)-0166-02
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明確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著力構建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常態開展的德育體系,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根據教育部關于普通高中學生基本素養評價標準,制定了學校的《素養積分制》管理辦法,在近幾年的實施過程中,收到較好的效果。
1 設立維度及要素的評價指標
建立合理的學生素養積分評價標準,完善學生管理機制,強化學生自我約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設立維度和要素的基本思路,將評價分為六個維度和24個要素開展實施,具體如下:
維度一 道德品質:熱愛國家、親近社會、尊敬師長、明辨是非、誠實守信
維度二 公民素養:勤儉自強、團結互助、遵紀守法、文明習慣、社會責任
維度三 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創新意識
維度四 交流與合作:表達能力、傾聽習慣、評價能力、合作意識
維度五 運動與健康:生活方式、運動技能、情緒狀態、意志品質
維度六 審美與表現:審美情趣、藝術表現
2 評價及積分實現了更好的德育管理
評價每學期期中、期末分兩次進行,積分實時累計。六大維度中,除學習興趣維度,其它維度中各要素滿分5分,學習興趣維度由學科教師評價,每個要素8分,9學科共計72分,合計總分數為172分。進入高二下學期,學業水平考試后,調整為6個學科,合計總分為148分。
評價的過程中,教師的評價占主體地位,評價分數是衡量學生的標準。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等無法用量化來評價的內容,教師自主評定。不給予特別細致的量化標準,因為不同學科、不同教師量化內容和評價內容有所差異,因此,評價是有區別的。教師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和評價權。對于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對學科的重視程度,起到了一定的幫助。從教師角度,教師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從學生角度,學生受到了教師的重視。
學生總評中除以上六大維度和24要素外,設立加分項及扣分項,加分項及扣分項不設上限,加分項中:校級5分,區級10分,市級15分,省級20分,國家級30分,班主任鼓勵性加分上限10分;扣分項:校級警告、記過5分,記大過10分,留校察看20分,嚴重者直接開除學籍,班主任管理性扣分上限10分。
總評中,加大了班主任管理的權限,同時,鼓勵學生給自己加分,以獲得更高的積分。積分越高,獎勵越大。最大的調動了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在扣分項中,明確規定了學生遵守校規校紀的要求,實現了學生管理過程中,班主任管理和學校管理不脫離。達到有效管理,常態管理。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確指出:推進德育工作制度常態化,創新途徑和載體,將德育工作貫穿融入到學校各項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貫之,久久為功的德育長效機制。那么,這樣的積分機制管理,就恰恰契合了。實現了學校、班主任、科任教師的聯動管理,促進了這一長效機制的形成,使之更好的為學校的德育工作服務。
每一名同學設立積分管理評價表格和電子檔案,學生積分可以實現實時的累積和查詢,具體積分表格如下:
3 明確的獎勵及處分規定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考
學生總分不設上限,各班級及年級組依據學生總分開展表揚、頒發證書、授予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成績優異、進步之星等校級榮譽,表現突出者報請各級教育部門給予嘉獎;總分下線設為136分,低于136分者實施年級主任約談制度,低于120分者依據情節輕重直接給予校級處分。
從規定和要求上,各項考核明確。從實施上,參照《中學生學生管理規定》執行。引導學生有理想、有信念,實現理想信念教育。實施的過程中,得到了學生的認同,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形成了自我管理。在班級內部,在以小組為單位的班級建設中,同樣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實現了組內異質,組間同治的管理思考。確保小組間、班級間的公平競爭。
《素養積分制》設置了評述環節,評述內容由班主任老師完成。2018年國內大部分地區將進入新一輪的高考改革,新時期,高考改革需要普通高中完成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將作為高校錄取的參考依據。那么,在還沒有進入新一輪的高考改革之前,素養積分管理的六個維度和24要素及評述環節,為學校將來更好的開展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更好的完成對學生的評價,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考與必要的練習環境。
4 育人理念搭建德育工作新格局
從德育管理的角度來看,《素養積分制》給普通高中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的、可以準確評價的平臺,對于全員德育工作的開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時,側重積分制,又將學生引導為“唯分數論”,從一定的層面上,不利于高中生的全面發展。
活動育人是目前高中德育管理的一個突破口,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利用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激勵學生。因此,《素養積分制》只是一個載體,不能作為學生管理的全部內容和唯一手段。儀式教育、主體教育、實踐活動、社團建設等都應作為輔助手段加以開展和實施。實現全方位、立體化育人,力爭實現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參考文獻
[1] 蓋笑松.高中生發展指導[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6.
[2] 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M].北京:教育部,2017.
[3] 王曉妹.中小學校內涵發展督導評估體系[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