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菁菁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大數據這一概念與人們的生活、工作相互連接起來,為人們的日常提供了便利。大數據時代下,借助云計算的超強能力,中國農業科技檔案管理更加現代化、靈活化。可見,互聯網+技術正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模式,在中國農業科技檔案管理方面也起到了深遠作用,增強了檔案整理的辦事效率,進一步為我國農業發展創造了更大的價值。
關鍵詞:大數據;中國農業;科技檔案管理
在大數據時代下,利用農業大數據,通過分析國內外與農業相關的數據或技術,我們可以結合農業生產生長特點,指導農事生產、輔助農業生產和種植決策,對農事實行全過程透明化管理,從而盡最大可能的避免風險,促進農業的增收,增加農民的收入。
另一方面,考慮到農業受自然條件的影響之大,土壤和氣候條件的變化對農業種植的選擇有影響。因此,建立農業科技檔案,對我國農業的生產條件加以監控,有利于合理使用我國農業資源,能夠將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充分發揮出來,最大化的為農業信息提供便利,使得動態發展的農業信息更加有序化、全面,相比傳統紙化文檔管理安全性高,效率高,傳遞速度快,網絡虛擬空間充分。
一、大數據時代下中國農業科技檔案管理的必要性
(一)大數據的概念
大數據是由數量巨大、結構復雜、類型眾多數據構成的數據集合,是基于云計算的數據處理與應用模式,通過整合共享、交叉復用,形成的智力資源和知識服務能力。大數據具有海量信息的特點,能夠促進資源整合,更加迅速地將復雜信息智能匹配;其次,大數據能夠共享資源,跨越地區的空間障礙,通過互聯技術實現資源的調度和運用;最后,大數據能夠自動歸檔信息,空間足夠大。
(二)農業科技檔案的概念
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國農業正在逐步轉向現代農業、數字農業與信息農業。農業科技檔案的科學價值變得更加重要,是一種必要的農業信息資源。農業科技檔案是指農業系統各級主管部門、農業生產、科研、教育及技術推廣等企事業單位或個人在農業生產、科學研究、教學和基本建設等科技活動中形成的歸檔保存的文字、圖表、聲像、計算機軟件、實物、標本等形態的科技文件材料[1]。
二、中國農業科技檔案管理的問題
(一)材料不完整,數據準確性不高
傳統的農業科技檔案管理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生產工作的需求了,傳統的農業科技檔案管理方式落后,無法再適用大數據時代下的管理方式了。由于地區的環境種種因素限制,使得地區發展現代化農業、運用現代化農業技術的能力有所不同。因此,檔案管理需要在統一性中有所區分,各地區能夠根據實地需要選擇有價值的農業信息。目前來看,中國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不完善,信息材料分散不均,具有不完整性特點,在某些農業科技檔案管理過程中可能會由于人工的抄送造成錯誤信息的發生。因此,材料的不完善和缺失影響了數據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二)基礎設施以及技術欠缺
中國農業科技檔案信息繁多,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個工程,需要對各類信息進行一個整合和更新。因此,檔案室庫房應該有一個良好的環境,需要更多的人力來維護,建立現代化的農業科技檔案辦公處,防止對農業科技檔案文獻的缺失與遺漏,做好保護工作。
(三)資源無法共享
由于種種原因,目前農業科技檔案管理技術落后,登記檔案沒有實現數字化,依然是紙質存檔管理,無法實現資源共享。另外,檔案多部門存放,未能便民服務,分散在各地的檔案數量大,歷史跨度長,動態性強,巨大信息資源有序整合融合關聯起來較困難。
三、大數據時代下中國農業科技檔案管理的對策
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采集到的信息更加具有說服力和信度,能夠為農民的農業生產提供合理的建議。這主要得益于物聯網采集到的環境信息數據和作物信息數據,如氣象、土壤水分、溫濕度、病蟲害數據等等,能夠讓農民及時進行水肥灌溉及病蟲防治工作[2]。因而,加快對農業科技檔案管理的現代化具有現實意義。
(一)建立統一信息平臺
加大對農業科技檔案工作的資金投入,擴充一定數量的現代化農業基礎設施,充分利用這個高科技環境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打造多元化和信息化的農業科技檔案管理中心,為農業科技檔案構建一個基于計算機網絡環境的,管理一體化、資源數字化、服務網絡化的數據中心,實現數據安全傳輸、充分共享,為社會提供多維的、一體化的信息服務[3]。
(二)培育高素質人才隊伍
如今,在部分地區,檔案登記管理方面缺乏對口人才且設備落后,仍停留在紙質存檔的地方,檔案數據信息不準確、信息滯后。為了加快農業科技檔案整合和集約化管理,有關部門應重視專業技術人才的引入和培養,組織不定期的業務培訓,幫助現職工作人員及時更新、增長專業知識。此外,還要創造條件,引入熟悉數據處理的專業技術人才,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明確檔案管理負責人的工作,實行獎懲制度,嚴格要求工作人員認真、專心的完成各項數據的錄入、檢查和核對,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三)提升信息化檔案管理的服務水平
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化檔案管理的水平在于服務水平的提高,信息檔案的一體化。農業大數據的信息豐富性能夠根據地區環境的不同,針對特殊情況作出不同的反應。而農業大數據就要為農民提供專業化的服務,為農業給予指導。從農業科技檔案工作的收集上就要下狠功夫,勤于收集有用的信息并整合成分類齊全的檔案。
同時,還可以邀請農業專家來對農業科技的發展做出詳細的交流,展示現代化信息技術在農事上的改變,促進科學成果的共享。依托信息科技,打造智慧共享平臺和科學管理平臺,實現科學決策,降低經營成本,提升整體競爭力和資源的配置效率,真正使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
(四)保護好農業科技檔案的安全
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安全是一種潛在性的危險。尤其是中國農業科技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大保護,設置密碼來增強信息安全,在檔案信息傳輸過程中能夠順利完成交接。對某些重要的檔案,有必要實行統一的格式,保證檔案管理工作的準確、系統、完善,提高辦事工作的效率。
四、結語
綜合上述,大數據時代下,中國農業科技檔案管理需要緊跟信息化的發展潮流,利用好互聯網+農業這一創新模式,通過對農業環境與資源、農業生產、農業市場和農業管理等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和分析,從而進一步提供相關過程的指導,切實促進農業的發展,推動中國農業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張淑芳.淺議“大數據”時代下的電子檔案建設趨勢[J].檔案管理,2013,(6):27.
[2]蘇哲.科技檔案信息大數據服務策略分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5,(9):118.
[3]李艷麗.大數據時代下中國農業科技檔案管理思考[J].檔案管理,2017,(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