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勵青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三井實驗小學,江蘇常州 213022)
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進行數學學習、思考、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對現實常見問題數學化的重要手段。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幫助他們在數學語言和數學邏輯思維之間建立聯系,為今后更深入、更復雜的數學知識的學習提供幫助。
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具體要義是:小學生能正確地應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數學現象和數學規律,運用數學交流工具,在數學交流時對“數學問題”說準確、說完整,說得有條理、合乎邏輯且簡練[1]。
但是,筆者在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發現,不會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表達錯誤、表達內容欠缺、表達層次不清晰等現象還是較為普遍,相當比例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還須進一步提升。針對上述現象,筆者對班上學生進行調研后發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學生的問題,也有教師的問題,現對原因進行匯總解讀如下。
筆者從城市小學調動至鎮中心小學教學,感到中心小學學生課堂上紀律好,學生聽課認真,卻不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數學題目的讀題、理解題意上無法清晰表述,課堂成為教師一個人的表演,學生漸漸成了觀眾。而理想的課堂,其主人應該是學生,教師適時加以組織引導即可,將課堂歸還給學生,便是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隨著學生年級的增加,數學學習深度也開始加深,學生作業中所呈現的思維含量較高的題目越來越多,例如,先計算 1/2+1/4+1/8+1/16 ,然后用轉化的策略來解釋為什么可以這樣算?
在計算部分,80%的學生能夠正確寫出過程,而在解釋部分,很多學生不能依據幾何直觀地理解,正確并完整地給出解釋,這也是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薄弱導致的思維欠缺。
“寫作”這個詞在數學領域并不常見。近年來,數學小論文的撰寫活動屢屢展開,數學考查不再以試題為主。在小論文寫作中,學生大多從網上摘錄或模仿著寫,很少有學生能夠將自身的數學活動經驗融入到小論文寫作中。這種現象,一方面說明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還存在嚴重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學校教師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內容還不夠重視,導致學生這一方面素養的普遍缺失。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語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2]。”可見,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也需要教師從自身做起,提升專業素質的同時,首先注重數學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嚴謹性,盡量避免過分依賴書面語言,進行呆板、抽象的教科書式解讀。這是因為對于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尚未完全構建的小學生,這種機械式的教學語言理解起來還是較為困難的。其次,避免過分依賴自然語言,教師不能只用自然語言來解釋數學問題,雖然自然語言對低年級學生來說能夠較好地解讀基礎數學內容,但隨著教學內容和層次的深入,它就會顯得越來越吃力,難以解讀復雜的數學邏輯、數學思維,只會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更膚淺化、表面化。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教學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對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和數學素養,有重要的作用。
(1)教師給出正確示范。例如,在計算課的教學中,教師在新授課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表述算理,并且在錯題分析時讓學生說一說錯在哪里?為什么錯?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這一系列的提問,都指向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完整的語言表述。最后,在提醒大家如何正確計算時,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
(2)鼓勵學生表達。如列式解答下列題目:

對于這樣的題目,凡是出現錯誤的同學都清楚問題是什么,卻不能厘清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在講評的時候,教師要有意地讓有錯的學生將條件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并講一講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這有利于思維有困難的學生解決問題。我們也會發現,有些學生正是因為不會所以不敢表達,此時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哪怕等一等、引一引,也不要為了節約課堂時間而讓學生錯失語言表達的機會。教師的適當激勵,會讓學生的自信心更高。事實上,對于教師的耐心等待,學生會還我們一個驚喜。
(3)由點到面的表達時機。數學課堂日益轉型,課堂學習方式多樣化,學生在課堂上的表達機會不僅僅局限于師生間點對點的交流,同桌交流、小組學習中也有更多的交流機會有效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以強帶弱,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中說起來,交流匯報時鼓勵組員輪流主匯報,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根據教學內容不同,設計多樣化的作業比如復習課中,可以讓學生進行知識梳理,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展示;綜合實踐課中,有許多有趣的數學知識,可以讓學生進行數學小論文的撰寫,探索生活中有趣的數學知識。
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熱情。首先,學生要適當加強數學閱讀,了解一些與數學有關的表達方式,同時感受數學語言的嚴謹性與準確性,學習良好的數學表達習慣。其次,讓學生在小組學習活動中展示自己,同學間相互提醒,共同提高表達能力。
為提升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前期要有充分的教學準備和計劃,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從語言表達到教具演示再到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過程中,都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數學語言的接受、理解、模仿、吸收、內化并最終讓其準確應用。教師應明確不同環節的教學目標,制定出能夠有效傳遞數學語言表達數學思維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有序開展[3]。
為了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我們要制定完善的教學環節和目標,將語言表達納入日常小測等環節,為檢驗數學表達能力制定更多行之有效的考核標準。
綜上所述,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本身就是一門數學素養,該素養的培養要通過學生的自覺性、教師的引導性、制度的完善性等多方面來實現。首先,學生應加強數學閱讀,注意交流和傾聽;其次,教師應通過自身引導,激發學生數學表達的興趣,強化數學表達訓練;最后,通過完善數學教學計劃、大綱等內容,制定出更多的與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相關的教學環節和考核標準,多管齊下,全面提升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具備深遠的數學思維。
[1] 楊娟.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7,(02):106-109.
[2] 夏延春.在估算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探析[J].教育觀察,2017,(10):114-115.
[3] 李丹.基于數學語言引入的小學生數學思維培養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17,(08):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