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張弘弛
(山西大同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2015 年 10 月 21 日下發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 號),對于地方高校提出了新的辦學方向,“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主動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把辦學思路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上來,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轉到增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上來”。
山西大同大學積極響應這一指導方向,在對學校本科專業向應用型優化調整的同時,對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也明確了改變方向——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理念、培養創新創業能力,而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石是實踐能力的培養。國內很多地方高校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依舊傳承經典的實踐教學內容,缺乏與社會生產實際的聯系,因而,不能完全適應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新的核心體系,導致我國高等本科教育與地方產業需求脫節的現象凸顯,不能高質量地完成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務——服務地方經濟發展[1]。
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是要依托人才培養達到服務地方,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支持的目標。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部分[2]。因此,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不僅僅是應用型專業轉型發展的第一要務,也是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重點。
生物工程專業自2014年被評選為“大同大學特色專業”后,深化實踐教學體系的重構,以“夯實專業基礎、強化工程實踐能力”為指導方針,創新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了以應用能力為核心的模塊化實踐教學體系。
生物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服務地方,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生物工程應用型人才,因此,我們根據社會需求和就業要求,對實踐課程體系進行重組和構建[3]。以應用化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統籌本科四年實踐教學環節。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大力擴增實踐教學學分,設置不同層次的實踐課程和環節,課程實驗中增加綜合性、設計性、應用性實踐項目,減少認識性、驗證性實驗。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按照重基礎、強實踐的原則,設置了"基本技能、工藝和工程實訓、綜合專項與創新性實踐"三層次的體系,即由基礎實驗課、專業基礎實驗課組成的基本技能訓練模塊,由教學見習、教學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組成的工藝和工程實訓模塊,由工廠設計、課外科技活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畢業論文(設計)組成的綜合專項與創新性實踐模塊,改變傳統的把實踐教學當成理論教學輔助手段的教學思路,發揮實踐教學在應用型生物工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4]。
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堅持以學生為本,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生物工程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生物工藝技術過程、生物工程設計等方面的基本技能,適應國家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能在發酵工程和食品工程領域從事工藝設計、生產管理、質量控制、新技術研究及新產品開發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通過讓學生到生物工程相關企業課程實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及畢業實習等環節,聯系實際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同時,感受到本專業涉及的行業企業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發展水平,了解生物工程企業發展相關的國家方針、政策和法規,熟悉生物制品從原材料到商品的流程,了解相關企業的生產、管理和營銷工作等。
通過基礎實驗課,專業實驗課,實習實訓,畢業論文(設計)等實踐教學的訓練,使學生掌握生物工程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具備一名合格工程師的基本素養,能從事工藝設計、生產管理、質量控制、產品研發、技術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通過實踐教學各環節的訓練,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培養團隊協作的精神和探索與創新的思想理念。
根據生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內容和要求的不同,我們將實踐教學體系劃分為基本技能訓練模塊、工藝和工程實訓模塊、綜合專項與創新性實踐模塊三個層次,形成目標明確、層次分明、內容漸進的應用型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
基本技能訓練模塊包含基礎實驗課、專業基礎實驗課,實驗類型分為驗證性、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具體見表1。該模塊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為后續高層次的實踐教學環節提供基礎積累。驗證性實驗通過實驗過程驗證基礎理論,讓學生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素養,準確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和觀察分析實驗結果,在此基礎建立處理實驗數據的能力。經過驗證性實驗的培養后,再引入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形成能夠獨立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分析實驗結果并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表1 基本技能訓練模塊
工藝和工程實訓模塊主要包含教學見習、教學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具體見表2。該模塊目標是讓學生經過循序漸進的實踐過程,深入企事業單位中現場感性認知,達到掌握生物工程設備、生物工程工廠設計、發酵工藝設計、產品分析與檢測等工業密切相關的實踐體系,為學生將來就業奠定基石,為培養"工程師"奠定基礎。

表2 工藝和工程實訓模塊
綜合專項與創新性實踐模塊包括工廠設計、課外科技活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畢業論文(設計),具體見表3。該模塊目標是將專業知識、工程素質、應用能力融為一體,是生物工程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中的最重要環節。主要培養畢業生具有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能有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合作服務的團隊精神,為畢業后從事工藝設計、生產管理、質量控制、產品研發、技術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表3 綜合專項與創新性實踐模塊
實踐教學保障包含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儀器設備、實驗室及實習基地。這些都成為順利實施實踐教學的基礎,對實踐教學的順利推行有重要支撐作用。
我專業實踐教學隊伍一貫要求授課教師和帶隊教師應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和實驗技術功底的"雙能型"教師。我專業實踐教師隊伍的成員均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博士學歷占到了50%,高級職稱占比達到40%,此外,還外聘辦學合作企事業單位的高級工程師擔任實踐教學校外指導教師。
教學儀器的數量與質量是保障實踐教學順利開展的基礎,我專業的教學儀器建設思路是既滿足日常實驗教學,又為校內實踐、畢業論文(設計)、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供條件。除了必備的基礎教學儀器,我校還成立了生物工程試驗中心,擁有3套小型的加工設備(100L原漿啤酒生產設備、500kg級榨油機生產線、脫殼機流水線),開發了4個系列的實踐產品,這些項目對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及就業競爭力起到了促進作用。
實踐教學實驗室是規范實踐教學管理、提高實踐教學質量、保證實踐教學效果的基礎。我院已建成基因工程實驗室、細胞工程實驗室、發酵工程實驗室、食品工藝學實驗室、食品分析與檢測實驗室、天然藥物工藝實驗室、藥品分析與檢測實驗室等多個專業實驗室。未來,對于實驗室我們將繼續新建和整合,繼續建設一批新的適宜實踐教學發展的實驗室和研究室,為應用型實踐教學、教師的科學研究和學生的科研訓練等提供更高層次的平臺。
目前我院已與烏大張地區15家制藥以及食品企事業單位簽訂了畢業實習合作協議。未來仍將繼續拓展實習基地的數量和范圍,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領域與實習基地開展多層次的"產教融合",期望為生物工程專業畢業生開拓更廣闊的實習條件和就業空間。
目前,我校生物工程專業“三層次”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是以工程化應用能力為導向,貫穿于本科四年人才培養方案中,在大一和大二依托社會實踐、認識實習、基礎實驗等,培養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化認知能力,大三依托專業實驗、課程設計、生產見習、工程實訓,培養學生的應用知識能力和生產實踐能力,大四依托生物工程大實驗、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通過專項實踐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通過三層次的實踐教學,使生物工程專業畢業生縮短了就業的適應期,可短期內適應企事業單位的技術工作。
[1] 高志剛,戰 燕,王 剛.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學體系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3):93-95.
[2] 胡位榮,劉順枝,江學斌,等.地方高校生物工程專業“三層次四結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廣州化工,2017,44(11):299-302.
[3] 付 明,胡 興,全妙華,等.“雙創”模式下生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懷化學院學報,2017,36(5):93-96.
[4] 邵秀芝,曲靜然.工程應用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35):12763-1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