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馬來西亞特約記者 歐賢安 本報記者 倪浩 范凌志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6日宣布,將指派該國財政部長林冠英前往中國,“重新談判”一些中資項目合同內容。此前一天,林冠英召開記者會表示,他“強烈懷疑”該國兩條總價值94億林吉特(約合23.6億美元)、由中企融資承建的石油管道項目與一馬發展基金的舞弊案有關,已指示官員向反貪污委員會舉報,并展開調查。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5日嚴詞否認相關指責,并要求現政府官員不要輕率做出政治指控。
“馬來西亞財長暗示中國與一馬基金腐敗案有牽連”,英國《金融時報》6日以此為題報道稱,最新成為馬政府審查目標的兩個項目分別是,從該國西南部的馬六甲和波德申至北部日得拉的輸油管道項目,以及婆羅洲島從金馬利斯天然氣總站至山打根和斗湖等城市的輸氣管道項目。該項目由馬財政部下屬公司負責監督,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85%的融資,兩個項目都由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承建。林冠英提出的問題是:合約的付款時間表是依據“日歷”,而不是漸進式的工程進度。2017年4月開工以來,兩個項目目前平均僅完工13%,卻已向中方企業支付了88%的款項。
林冠英5日指責稱,這些項目合約是由前政府首相署洽談,“總檢察署也證實,這是在有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和警示信號的情況下簽的”。他還稱,如有必要,馬國財政部將會尋求中國政府的協助,追查這些款項。
納吉布5日通過社交媒體嚴詞否認相關指責。他表示,這些項目由馬來西亞政府和中國政府直接談判,嚴格遵守了法律程序,對馬國經濟和能源供應有益。他同時表示,各方必須謹慎提出帶有政治動機的指控,這可能對馬國外交和貿易造成負面影響。
據馬《星報》6日報道,馬來西亞財政部前通信主任洛曼支持納吉布的立場。他說,林冠英應該公布合同的全部內容,而不是一部分。“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是中石油的全資子公司,是全球頂級的管道建設企業之一。鑒于他們的實力和經歷,林冠英是否在說,中石油或者管道局拿到錢后不會建設完項目?”他表示,在基建項目中,建設進度和款項支付時間不同并不罕見,“因為這是政府間協議,是中國政府提供的優惠貸款”。“林冠英將此定為丑聞,是在暗示這是中馬政府合謀的腐敗案?這對我們的外交和貿易只會有負面作用”,“政府應該停止通過記者會發布政治化指責,抹黑前政府”。
《環球時報》記者6日采訪的兩位行業人士均表示,馬財長提出的所謂“付款時間”問題根本站不住腳。北京約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九霖博士有20多年石油領域的工作經驗,熟悉國際工程的合同履行規則。他說,中馬工程是基于合同約定開展的,而合同條款是雙方綜合多方因素經過反復磋商談判最終形成的,一旦達成就要履行。“付款進程的安排與多個因素相關,即使是款項付清,工程還沒有結束的情況也存在。如果工程存在問題,仍然可以按照合同約定對施工方追責。”陳九霖說,馬政府相關部門通過媒體對工程付款方式進行公開質疑毫無道理。
振華重工國際集團執行總經理葉暉介紹說,合同的簽署有多種方式,按照時間節點的方式很常見,只要雙方同意就沒有問題。這些時間節點不一定完全跟工程進度同步。此外,即使出現所謂的“工程進度沒跟上”,也要看合同規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是當地政府沒有提供項目建設的條件,中國企業作為外企,就不負有責任。葉暉說,中國企業在海外很容易成為當地政府內斗的犧牲品,之前在斯里蘭卡就因為政府更迭,項目受影響,造成很大損失。▲
環球時報201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