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潔蕓

“金特會”即將舉行,朝鮮半島的軍事分界線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焦點,這條穿過整個朝鮮半島中部的界線,是朝鮮半島分裂的象征,自從劃定那天起,就橫在了半島人民的心上,他們對統一的期待一刻也沒有放下。在韓國一側,一座座北望的展望臺寄托著韓國人和平、統一的心愿,成為很多人思鄉情寄托之地和進行國家統一教育的場所。
從江華和平展望臺肉眼看朝鮮
目前韓國共有14座展望臺,其中7座位于江原道,1座位于仁川廣域市,剩余6座在京畿道。展望臺一般除了設置幫助游客北望的望遠鏡,還設有展館,陳列關于戰爭、統一和朝韓等情況的資料。有些展望臺還開設柜臺,賣與朝鮮有關的物品。
每個展望臺各具特色。比如2008年開放的江華和平展望臺與朝鮮的直線距離僅約2.3公里,是在韓國能用肉眼最近距離望到朝鮮居民生活狀態的地方。該展望臺共5層,其中地下1層和地上第4層為軍事設施,不對外開放。
從首爾出發最方便到達的展望臺為烏頭山統一展望臺,該展望臺是一座地上5層、地下1層的石制建筑,游客可以在那里望到朝鮮開城的松岳山。
高城統一展望臺風景最佳
地處韓國東海岸最北端,風景最佳的為高城統一展望臺。該展望臺建造于上世紀80年代,位于停戰線與非軍事區南側界線交匯處的70米高地上,是高城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
由于統一展望臺在軍事管制區內,要想前往需經過一番復雜程序。必須乘坐定時發車的大巴車或者自駕才能進入,進入前還要辦理出入申請書,然后觀看安全教育視頻。私家車則要通過檢查獲取車輛出入證,放在車輛擋風玻璃旁,出來時再交還。在檢查站,士兵會確認訪客身份,再次檢查車輛是否攜帶槍炮類、切割工具和酒類等不必要的物品,行車記錄儀也必須關閉。離開第一個關卡后,路上幾乎看不到其他車輛,開車不久,經過第二個檢查站,荷槍實彈的大兵看到出入證后,揮手放行。
繼續行駛十分鐘左右,眼前豁然開朗,一處停車場停放著大大小小很多車輛。餐館、商店等一應俱全,還有一處展覽館。山坡上一棟兩層建筑便是高城統一展望臺。
沿著陡峭的臺階拾級而上,展望臺漸漸出現在眼前,屋頂上的太極旗隨風飄揚。位于展望臺一層的統一館展示了朝鮮居民的各種資料,二層外部則設置了望遠鏡。從展望臺遠眺,素有朝鮮半島第一山美譽的金剛山九仙峰、海金剛都好似近在咫尺。
展望臺下方布有休戰線鐵絲網,以及2004年開通的南北連接道路,通過它可以看到金剛山陸路觀光的場景。在展望臺東側還立著兩尊高聳雕像,一座佛像和一座圣母像,都面朝北方,寄托著民眾對早日統一的期盼。
展望臺內部格局如同大學里的階梯教室,北側是大玻璃窗,南側是階梯狀的座位,還有一些出售當地特產的柜臺。不少中老年游客面北,正襟危坐,聽導游講解對面的哨所、鐵絲網。
雖然軍事分界線就近在眼前,但高城統一展望臺和韓國其他展望臺相比,反而少了些緊張感和疏離感。因為在西邊的坡州和江華和平展望臺,朝鮮和韓國被江河清晰地劃分。而在這里,如果不看向導圖,看不到明顯的界標,山峰旁邊就是海面的波濤,人為劃定的界線似乎只存在于心里。《環球時報》記者去展望臺的時候正值4月,天氣已經轉暖,春花爛漫,在展望臺上遠眺,海天一色,景色宜人。但重重的鐵絲網把人拉回到了分裂的現實。
昔日激戰地將成觀光勝地
高城統一展望臺前的“351高地”曾是朝鮮戰爭時展開激烈戰斗的地方。因為在戰爭中被炮擊等,從最初的366米“變矮”為351米。展望臺南側的山坡上,還有用草木拼就的碩大“統一”二字。展望臺附近還有“高城625戰爭體驗展示館”,在那里可以看到朝鮮戰爭時使用的物品以及展示戰爭過程的照片,室外的展館還陳列有坦克。
展望臺所在的高城郡如今分為南北兩部分,分屬韓國和朝鮮。67歲的張龍洙老人的家族世代生活在高城,他如今在高城郡做觀光解說。雖然他去統一展望臺的次數已數不清,但每次都抱著無法再向前走一步的遺憾而歸。張龍洙說,他父親和祖父的故鄉就在北邊的高城,但他沒有去過。“雖然他們都去世了,我還是想有朝一日能踏上故鄉的土地。”
4月27日的第三次朝韓首腦會晤當天,有不少韓國人來到這個可以遙望北方的統一展望臺度過歷史性時刻。游客們望著金剛山,對朝韓首腦會晤充滿期待。當地居民則希望以此次會晤為契機,重新開放金剛山旅游。
而為了延續會談的和平氛圍,高城郡將對統一展望臺周邊進行大規模修整。高城郡有關人士表示,計劃把統一展望臺打造成統一觀光勝地。例如在統一展望臺推進開設朝鮮餐廳,
打造一個可以體驗朝鮮經典美食的特色區域。▲
環球時報201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