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佳
【摘要】芥川龍之介是日本著名作家,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被廣泛流傳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作品有《羅生門》、《鼻子》、《偷盜》。通過對人物進行細致的刻畫,塑造出了生動的人物形象,通過人物對當時社會進行批判,對日本人利己主義進行了深度描寫。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深刻的描繪出當時充滿自私自利的日本。本文通過對《鼻子》進行分析,以鼻子變化為中心,梳理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故事情節的變化來了解小說主人公禪智內供內心的改變,進而實現對人性的批判,對日本人的利己主義進行深度思考。
【關鍵詞】芥川龍之介 日本人 利己主義
【中圖分類號】I313.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032-02
芥川龍之介是日本著名的短片小說家,他生于1892年,在1927年去世,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享年35歲,他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鼻子》是芥川龍之介在讀大學時創作的,該小說發表于《新思潮》上,并且芥川龍之介借助《鼻子》打開了他的文學之路,為他奠定了在日本的文學地位。在小說《鼻子》當中,芥川龍之介通過禪智內供鼻子長短的變化來反應人物心理變化,進而形象的刻畫出了日本人利己主義。小說《鼻子》對寺內弟子以及城中的百姓也進行了詳細描述,通過內供鼻子的變化城中百姓以及寺內弟子的心態逐漸的發生了改變,著力刻畫出了寺內弟子以及城中旁觀者的利己主義,芥川龍之介以及其犀利的文筆揭示了日本人的利己主義。
一、以旁觀者的角度看
在小說《鼻子》中有這樣的一段描寫:眾所周知禪智內供的鼻子與眾不同,他的鼻子具有五六寸長,在臉中央能夠下垂到下巴,禪智內供從小在寺廟長大,從一個小沙彌一直到寺廟的內道場供奉,他都以振興以及保護國家為自己的職責,因此禪智內供一直受到人們的愛戴。雖然禪智內供受到人們的敬仰[1],但是自己的鼻子與其他人不同,這一直困擾著他,讓其苦不堪言,但是禪智內供始終裝作無所謂的樣子,其實內心苦悶不堪,禪智內供這么做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僧侶要專心靜念,更為重要的是因為他害怕別人懷疑他對信仰的忠誠度。
禪智內供是《鼻子》的主人公,他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出家多年不是一般的僧眾,在寺廟具有很高的地位。芥川龍之介故意凸顯禪智內供的地位,禪智內供本是出家多年的和尚,應該是無欲無求的那種人,與世俗中人不同,但是他還是不能掙脫自尊心的困擾,并且禪智內供特別的虛榮,十分在意別人怎么看他,怕別人看不起他,還怕別人看穿他的想法。禪智內供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通過他內心活動可以反映出芥川龍之介對日本佛教的諷刺。
禪智內供對自己的鼻子很是煩惱,但是又無法處理,其中的困難之處有兩個。首先是鼻子影響了禪智內供的正常生活,由于鼻子太長他無法做到自己吃飯,他需要別人幫助。在吃飯的時候,他會讓弟子用一個長二尺寬一寸的板子來支撐他的鼻子,這樣看似解決了問題,其實對禪智內供和其弟子都十分的不易,在小說《鼻子》中有這樣的情節,有一次禪智內供在吃飯的時候,負責扶著板子的弟子突然打噴嚏,造成板子出現了傾斜,導致禪智內供的鼻子掉到了粥里,此事在京城也逐漸的流傳開來,這在當時成為了人們的笑柄。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弱點,只是每個人的弱點不同并且表現形式也不一樣,有的表露在外,有的則藏在心里,對于自身所存在的弱點,每個人都會想辦法去掩飾它不被別人所發現。禪智內供的鼻子確實為他帶來巨大的麻煩,沒有給他帶來任何好處。雖然禪智內供的鼻子為他帶來困擾,但這還不是最令他煩心的事情,最為讓他苦惱的是這為他的虛榮心帶來了巨大傷害。面對旁觀者的嘲諷,為禪智內供帶來巨大精神沖擊,同時《鼻子》也諷刺了旁觀者的利己主義[2]。
二、在旁觀者的側面描寫
芥川龍之介在《鼻子》中生動的描繪出了旁觀者的心態,從側面反映了旁觀者的利己主義。雖然池尾的民眾對禪智內供充滿了同情,但是還是沒有一個女子愿意嫁給他,還有傳言說正是因為禪智內供的鼻子,禪智內供才出家的。禪智內供很小就出家了,他從小在寺廟長大,正常來說對他熟悉的人都是寺廟中的僧人,但是禪智內供的故事在整個京都都被廣泛流傳,成為百姓茶前飯后的故事。
禪智內供并沒有因為自己是和尚以及多年研習佛法就減輕了鼻子為自己帶來的困擾。由于鼻子的原因,旁人的嘲笑,為禪智內供的自尊心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同時也突出了旁人的利己主義,為了改變現狀,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禪智內供想盡辦法去減小鼻子的長度。每當沒有人的時候,禪智內供就對著鏡子照,想盡辦法看如何去減小鼻子的長度,但是天不遂人愿,禪智內供還是沒有想出辦法。改變自己的鼻子已經成為了不現實的情況,禪智內供想找出和自己鼻子長度差不多的人,這樣他的心里也就能夠平衡一些,所以他就開始仔細觀察別人的鼻子,看看別人的鼻子是否有和自己差不多的。在路上看見行人,無論別人的穿戴怎么樣,禪智內供只看人的鼻子[3]。由于禪智內供的鼻子太長了,因此禪智內供一直沒有找到和自己鼻子一樣長的人,這令禪智內供十分不高興。當禪智內供與人交談的時候,他會自主的低下頭,因為他不想讓你別人看見他的大鼻子,禪智內供還會用手去觸摸他的鼻頭,并且表現出與他年齡不相符的特性——臉紅。在現實生活中他沒有找到與自己鼻子長度相符的人,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典籍當中,希望能夠從典籍中能夠找到與自己鼻子長度相同的人,以期待獲得一絲安慰。
面對消極方式沒有找到解決的方法,禪智內供轉戰積極方式。通過弟子得知有一位醫生能夠使人的鼻子變短。禪智內供為了不讓別人看出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面裝作滿不在乎、很輕松的樣子,不說馬上就去找那位醫生,對鼻子的事情表現出很淡然的樣子,在禪智內供的心里其實是期望給自己送飯的弟子來勸導自己去找醫生。每當弟子為他送飯,他都會說自己的鼻子太長為弟子帶來太多的麻煩。
三、在弟子的角度來看
芥川龍之介轉換角度寫到禪智內供弟子的心里變化。寺廟中的弟子實際是知道禪智內供的目的的,但是禪智內供的策略并沒有使弟子產生好感,相反的弟子除了反感就是對禪智內供的同情。因為禪智內供是出家多年的僧人,弟子對他是否在意自己的鼻子也沒有十分的把握。在弟子沒有十分把握情況下,弟子對其進行分析。一方面,如果禪智內供真的在乎自己的鼻子,只是礙于面子不肯說,作為弟子,討好師傅這是最好的了,這樣既顧全了禪智內供的面子又討好了他,達成了他多年的心愿。另一方面,假如禪智內供真的不在乎自己的鼻子,那么出于弟子的關心對其進行勸說也是沒有過錯的。通過總結,弟子要對禪智內供進行勸說[5]。
在弟子的勸導下,禪智內供接受了弟子的建議,請名醫為自己減小鼻子的長度。名醫使用的方法是先應用熱水去煮鼻子,之后再讓人去踩。可想而知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但是禪智內供想到自己的鼻子會變小,這樣就不用受其他人的嘲笑,禪智內供也就忍了下來,任由別人踩他那被熱水煮過的鼻子。弟子看到禪智內供露出痛苦的表情,對禪智內供特別的同情,問道禪智內供是否疼痛,禪智內供想搖頭說自己不疼,但是自己的鼻子被弟子踩著無法搖頭,禪智內供只好強忍著痛回答到不痛。面對弟子的好意,禪智內供一點也不高興,因為他感覺自己的鼻子被別人踩著,就像一個玩具一樣任人擺布。當他面臨再次被治療的時候,禪智內供眉頭緊鎖[4]。
四、禪智內供鼻子變短后產生的變化
經歷了各種痛苦禪智內供終于如愿以償,他的鼻子縮短了,當禪智內供想到自己再也不用因為鼻子被人嘲笑,自己發自內心的高興,感覺鏡子里的自己都露出了飽滿的熱情,沖著鏡子里的自己眨了眨眼。一天之后,禪智內供的擔憂就產生了,他害怕自己的鼻子重新變長,如果這樣對禪智內供來說這就是一個噩夢,因此無論他在做什么,他都摸摸自己的鼻子,看看有沒有再長長,經過再三確認自己的鼻子沒有長長,禪智內供內心十分喜悅,就像苦修多年的僧人突然積下大功德一樣。禪智內供的鼻子困擾自己多年,因為鼻子的困擾,禪智內供一直不能用心參禪,他還怕別人看出自己沒有用心參禪,他竭盡全力去掩飾,這么多年禪智內供一直掩飾自己,這一刻他終于解脫了,再也不用因為自己的鼻子而擔心了,再也不用受他人的嘲諷了。禪智內供的內心其實十分在意自己的鼻子,并不是因為鼻子為自己帶來了不便,而是因為別人對自己的嘲諷,對自己的評價,對于禪智內供人們有了真正的認識。禪智內供好像是心如止水,不受外物所影響,在這一時刻全部顯露出來了,原來所有的一切都是禪智內供偽裝的,這一現象不僅被寺廟中的弟子發現了,還被城中的百姓發現了。
過了幾天禪智內供發現別人看他的眼神變了,比以往更加的奇怪,旁觀者更加的注意自己的鼻子。曾經碰倒木板把自己鼻子弄到粥里的童子低頭看自己的鼻子,并且還發出吱吱的笑聲。寺廟中其他的小和尚也背對著他談論他的鼻子,禪智內供開始了解發生了什么事,總感覺這些旁觀者怪怪的。禪智內供開始解釋說自己變了模樣,但是后來人們更加肆無忌憚的嘲笑,這令禪智內供感到了不安,好像這些旁觀者發現了什么。面對眾人的嘲笑,禪智內供更加無法用心參禪,他總在佛前自言自語,像是在菩薩面前感慨。再一次遇到被嘲笑危機,令禪智內供悶悶不樂,整天愁眉苦展。經過禪智內供長期調查發現,原來人們并不是關心自己鼻子的變化,而是明白了自己內心的真是想法,明白自己的利己主義后旁觀者露出肆無忌憚的嘲笑。通過鼻子變短事件,人們終于知道禪智內供是多么在乎自己的鼻子,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以前人們認為禪智內供是一位得到高僧,不受世俗影響一心向佛的人,弟子對他的不幸也十分的同情。然而現如今,因為鼻子的變化把禪智內供完全的暴露在眾人眼前:原來一心向佛的禪智內供都是偽裝的,多年的偽裝終于露出了馬腳,讓人們對他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人們再也不會對他抱有不同情的目光[6]。
芥川龍之介寫到人們會對他人的不幸給予同情,當這種不幸消失的時候,人們變會產生一種“惋惜”的感覺。禪智內供在不知道緣由的情況下感到不高興,這也是池尾僧人、市民作為旁觀者投來的利己主義。禪智內供的鼻子本來就是十分值得人們同情的,但是當鼻子恢復正常后,旁觀者的心態就發生了變化,不再給與同情,應用消極的態度,希望不幸再次回到禪智內供的身上。他人以及禪智內供的利己主義都是在乎別人怎么看自己。小說對旁觀者的利己主義進行深深刻的批判,在全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小說對人性的剖析再一次的生華。
在小說的結尾寫到禪智內供十分后悔自己的鼻子變短,每天面對旁人的譏笑,進而造成禪智內供認為所有人都是壞人,沒有一個好心腸的人。禪智內供甚至發現給他找名醫的弟子竟然也在他背后說他的壞話,說他對佛法不誠。在長期的精神壓力之下,禪智內供把狗的叫聲都認為是“別打我的鼻子”。在日復一日的過程當中,突然在一天的早上,禪智內供的鼻子突然變回原來的長度了,禪智內供突然高興起來,因為他再也不用擔心了,心里的包袱卸下去了,但是人們對他的認知已經回不去了。
五、結束語
小說全篇都在寫禪智內供的心理變化,通過禪智內供的心理變化來表現人物內心世界。通過禪智內供鼻子的變化反應了禪智內供內心真實想法,也說明了禪智內供的虛榮以及利己主義。禪智內供鼻子變短,旁觀者的心態發生了的改變,從側面刻畫出了僧人以及市民的利己、自私。芥川龍之介生動的描寫,深刻的描繪出了人們心里活動,增加了文章的表現力,應有獨特的文筆展現了人性的虛榮以及利己主義。
參考文獻:
[1]章明.芥川龍之介歷史小說中利己主義的多樣性——以小說《羅生門》和《鼻》為例[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5):632-634.
[2]王曉健.從芥川龍之介《鼻子》看虛榮心與利己主義[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3(7):131-132.
[3]王姍姍,李宗檜.芥川龍之介作品利己主義分析[J].作家,2012(16):105-106.
[4]于玲玲.從芥川龍之介的人生解讀《鼻》——兼與原作對比[J].考試周刊,2012(34):17-18.
[5]王芳芳.從《鼻子》看利己主義和自卑感[J].青年文學家,2015(11).
[6]李曉霞.試析芥川龍之介作品對利己主義的批判[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4(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