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鵬

【摘要】近年來,我國教育部門對素質教育的發展作出了多方面的改革,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基礎上,又提出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新整改。本文以學生為主體,以初中體育教育為基礎,探討學生在體育課堂中主體參與的情況。
【關鍵詞】初中體育 主體參與 體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297-01
如今的教育部門越來越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在應試教育的教育方式中,體育教育也漸漸被忽略,只是簡單地對學生技術上的考核,不再重視學生在體育項目上技術的運用、身體的鍛煉以及對體育的態度。以初中體育教育為例,應注重學生身體的接受能力,讓學生在其課堂上達到勞逸結合的學習效果。
一、“主體參與”對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性
(一)“主體參與”
根據我國最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規定,提倡把從前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擔任主導位置,充分展現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當作學校的首要任務。關愛每一位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每名學生放飛自我保持本性。尊重每位學生的思想,爭取達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學生自己作為主體,在課堂上主體參與的授課方式是在學生身心健康、理解能力、智力等方面都比較接近的情況下來進行。教師根據學生的綜合條件,布置相應的任務,讓學生自己探究解答,喚醒現學生“主人翁”的意識。
主體參與的教學方式可以促進所有學生達到新課改對體育教學的基本要求,還可以讓部分有體育類特長的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挖掘出自己的潛力。
(二)“主體參與”和“主動參與”的區別
“主體參與”和“主動參與”都是教育部門提出的教學方法。“主體參與”是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而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主動參與”更注重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兩者相比之下,“主體參與”比“主動參與”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體參與”更適合體育課堂的教育方法。體育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其更有靈活性,也會使學生更為放松,因為其尊重學生們的喜好,所以采取“主體參與”的教學理念很容易取得理想的效果[1]。
二、“主體參與”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一)摒棄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教育也被人們尤為看重。在教育部門的不斷研究和嘗試中,教育方式也在隨之完善。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學生都是根據教師的安排,統一的學習一種體育項目,教師給學生講動作要領并簡單的做幾個示范,而學生只是在模仿教師的動作,卻領會不到其中的動作要領,如此一來,學生的真實能力也很難得到進步。現如今,將主體參與運用到課堂上,教師的教育方法更側重于使學生領會方法,并做到實際運用,摒棄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例如,開展幾個班一起上體育課,將班級融合,課程內容也會跟據學生自己的喜好,提供網球、籃球、排球等多項體育運動項目,供學生自主選擇。每個體育項目都會有相應的教師進行親自指導,所以學生運動起來也變得更專業,不再是盲目的進行體育運動。在籃球課上,教師在教會學生動作之后,給學生簡單的練習時間,教師在觀察每名學生的動作是否規范的同時,也間接的了解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在給學生打分時,不僅僅是根據學生的動作規范程度,還依照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自身水平等多項要求進行成績的肯定。
(二)教學項目多樣,場地寬松
實現了學生“主體參與”的目標,見證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學習環境的情況也對學習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初中體育的學習也應為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在體育乃至所有科目的課堂環境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輕松的氛圍,不僅是硬性的上課環境,還包括教師的言行舉止,授課態度等多種條件。教師要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喜好,將學生的愛好引進課堂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集中學生注意力。例如,初中排球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和學生溝通,設置不同的方式學習,如比賽或學生間做游戲的方式。在課堂上對排球運動模式做相應的詳細介紹,然后讓學生自主選擇模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組練習。
(三)教師要適當的引導學生
“主體參與”雖然講究的是以學生為主體,但是教師在適應角色轉換的同時,還要給學生進行適宜的引導,能夠處理好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傳統理念的教育方法中,教師一直是處于神圣不可侵犯的主圖地位,和學生也有一定的距離感,忽視了學生對教師的感受。
所以,現在教師應注重和學生的心靈溝通,平易近人的形象更容易接近學生的內心世界,適當的給學生鼓勵。根據每名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給予相應的幫助,達到有教無類教學相長的教學宗旨。適當組織一些教師與學生可以共同參與的體育活動,讓雙方共同合作,達到師生相互配合的效果,這也可以促進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2-3]。
三、總結
自古以來,教育一直都是人們生活中的重中之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教育水平也一直被人們關注。所以教育部門根據現如今的實際情況對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出相應的調整,為初中學生的各方面學習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因此,初中教師應做到符合新時期的教學理念,和學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楊文生.“主體參與”策略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應用分析[J].才智,2015,(08):138.
[2]曾志軍.初中體育教學中“主體參與”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4(03):63-64
[3]余小來.初中體育教學中“主體參與”策略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