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依勒斯 朱俊杰
【摘要】大學生就業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如何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不少專家、學者對此作出了不同的分析。為此,本文將針對高校專業型社團建設與大學生就業能力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校專業型社團建設 大學生就業能力 分析與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5.5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044-01
高校學生社團是將學生興趣、愛好作為建設基礎,嚴格遵循自愿、自發原則,由高校相關部門統一批準、審核而形成的一個特殊學生群體形式,該群體具有較強的凝聚力與向心力,聯系范圍相對比較廣泛,是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中重要形式。專業型社團則是將高校特殊專業作為建設基礎,該社團在建設過程具有較強的導向性、發展性、優質性與獨特性,是現代化高校校園文化的新生力量,具有教學的專業特色。
一、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原因
從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情況來看,存在諸多的問題,受大學生就業能力、實踐經驗影響相對較大。
(一)大學生就業能力
就業問題在現代化高校大學生就業中顯得尤為突出,大學生的能力素質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導致大學生在就業過程存在諸多問題,在短時間內無法尋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崗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屬于自我表現的一種行為意識,主要是指大學生對就業機會的爭取度以及大學生在崗位中的競爭能力、求職能力、適應能力、應變能力、抗挫能力、意志力、職業素養、社會經驗、溝通技巧等多方面的內容。不少高校大學生在校期間各門功課的成績均十分的優異,但是在求知過程中頻頻遇到困難,這就是現代化高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常出現的“高分低能”現象,即,學生擁有高水準的專業知識,但是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并不佳,缺乏展現自我、推銷自我、適應社會的能力。
(二)大學生實踐經驗
不少用人單位在招收員工時,均會對應聘者提出“工作經驗”這一硬性條件,然而該條件恰恰是高校應屆畢業生所缺少的一項內容,導致應屆畢業生在就業面試過程頻頻碰壁。工作經驗需要學生在長期的工作中不斷的積累與總結,通過開展一系列的社會活動,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充分轉變社會角色,順應社會發展方向。因不少高校的教學工作與實際的社會出現一定的脫節,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嚴重欠缺社會實踐經驗,制約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高校專業型社團建設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
針對高校大學生在就業中所存在的問題,高校教師不斷對其進行積極探索與分析,以社團建設作為突破口,使學生能夠在社團活動中增加個人的實踐應用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鞏固大學生專業知識
高校專業型社團是將高校某一個教學專業作為建設基礎,是專業教學活動的第二課堂,對學生的課后學習與實踐生活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專業型社團根據本專業的具體教學內容定期開展一系列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根據課堂所學習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結合社團活動的主要形式,靈活的將所學知識與技能運用在社會活動之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充分展現專業知識的學習價值。以藝術設計專業為例,高校以藝術設計專業作為建設基礎,創建“畫社”等社團形式,定期開展到社會中開展“義務畫像”活動,使高校大學生能夠積極與社會成員相接處,靈活運用自己的繪畫技能,展現自己的繪畫水平。學生通過參加專業型社團所開展的一系列社團文化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能力與應用能力,鞏固學生專業知識,還能夠增加大學生與社會群眾溝通與交流的機會,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無止境”,高校大學生應樹立終身學習意識,不斷對自己的知識與技能進行擴充與延伸。高效專業型社團的建設充分發揮教學引導優勢,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校園活動、社會活動,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學內容的延展性與創新性,正視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不斷學習優秀的專業知識,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完善個人知識體系,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意識、自我教育意識與自我服務意識,激發高校大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精神,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專業知識的探索、研究、分析活動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從專業型社團活動中感受到成功與收獲。
(三)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高校通過建設專業型社團,以教學專業為發展基礎,結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定期開展各項社團文化活動,注重學生的行為規范與思想價值觀念,使學生能夠在各項社團活動中加強與社會成員的接觸,增強大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合作能力,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使大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后期發展奠定人脈基礎。另外,專業型社團文化活動是一個最佳化的時間機會供應平臺,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意識,增強學生創新意識與探索意識,充分挖掘大學生的內在潛能,使大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四)提高學生實踐經驗
高校專業型社團在開展各項活動時,不僅僅局限到校園活動中,還延展到各項社會生活中。通過與社會企業、集團進行聯合,使高校大學生能夠參與到社會企業、集團的各項活動中,充分了解企業、集團的工作氛圍,明確工作目標以及工作中所要注意的各項內容,不斷積累社會實踐經驗,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的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端正個人定位,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對自己所欠缺的工作能力與技能進行不斷學習與提升,使大學生能夠成為一個滿足社會企業、集團所需的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質專業性人才,提高高校畢業生在就業中的競爭力與發展力,使高校畢業生能夠在畢業之后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與發展價值。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社會發展下,為提高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率,使大學生擁有更高的就業優勢,在高校領導的不斷研究下,特將專業課程作為社團建設基礎,建立專業型社團,使其成為專業課程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擁有更多學習機會與實踐機遇,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擴大專業性社團在高校教學活動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李野.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路徑研究[D].吉林大學,2017.
[2]王鳳梅.專業型社團建設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以淮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05):141-142.
[3]文習成,韓鍵,孫笑逸.高校專業型社團建設途徑探索——以南京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電力教育,2013,(32):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