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


【課題資助】本文系重慶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課題資助(課題批準號:2015cqjwgz308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072-01
本課題組于2015年4月向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申報2015年重慶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課題《農村高中“化學與技術”拓展課程資源開發研究》,同年9月立項,課題編號:2015cqjwgz3082。
一、了解現狀,分析成因
為進一步提高農村高中“化學與技術”模塊教學質量,培養合格高中生,我們課題組在針對我校教育教學實際的基礎上,對高2016屆、高2017屆部分學生和任課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該模塊教學的需求和愿望,找出他們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提出解決方法以提高“化學與技術”模塊教學質量。
根據最新課程標準,并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設計了兩套調查問卷,其中包括學生問卷和教師問卷。學生問卷共發放600份,回收600份,其中有效問卷600份,問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教師問卷共發放15份,回收15份,其中有效問卷15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100%。問卷結果輸入到問卷網進行數據分析。
(1)高中“化學與技術”教學基本情況調查問卷(學生問卷)及數據結果分析:
通過問卷分析,82%的學生都認為“化學與技術”這門課有用,只有5%的學生認為沒有用。62%的學生認為“化學與技術”這門課難學,只有23%的學生覺得簡單,因為學生沒有機會進入企業實地進行工業見習,對工藝流程只停留在書本上。75%的學生對學習“化學與技術”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只有10%的學生沒有興趣,這門課將原來的化學知識真正與生產、生活聯系起來了。“化學與技術”與課外化學科普讀物相比,在對教材的喜愛程度上,45%的學生選擇了科普讀物能夠引起自己學習化學的興趣,55%的學生選擇了教材,教材還是得到了大部分學生的肯定。學生能夠在感知到“化學與技術”與化學必修教材內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復性的同時,也能夠認可其知識的拓展性很強。在日常教學方式的問卷部分,絕大部分學生均表示教師探究性教學方式的運用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起到了促進作用。70%的學生反應教師與其能夠很好的進行互動,79%的學生認為探究式教學方式對其學習化學課程很有益處,而只有3%的學生認為探究學習幫助不大,由此可見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極大興趣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益處。在對“化學與技術”這門課的開設和學習有何感想和期望的問卷中,80%的學生認為應該把學校周邊的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生產對設備的要求、選擇生產原料、控制反應條件、三峽庫區水資源的污染與防治、能源消耗和反應熱的利用、開發治理“三廢”的技術、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等方面作為拓展課程資源。
(2)高中“化學與技術”教學基本情況調查問卷(教師問卷)及數據結果分析
在對“化學與技術”這門課開設對學校及學生的影響方面,有36%的被調查老師認為,開設該課程后對學校的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了,該課程對學生的直接影響在于: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能力,但也有13%的認為對學生造成了負擔。50%以上的教師認為“化學與技術”的教材內容對必修部分的內容具有很大的拓展性,40%的教師對“化學與技術”教材的設計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影響效果滿意。對探究式教學方法開展調查后發現,在教學實踐中,探究式教學方法被使用的頻率也有較大的差異性,教師顯然對是否使用探究式教學方法采取了分析對待的態度,絕大多數教師選擇的是“對極有意義的內容才安排采用”的態度,而沒有一味的“盡可能的采用探究式教學”。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對探究式教學方法還存在著“保留意見”或“課時原本就緊張,新課改后更沒有課時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教師對待新課改倡導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態度具有很大的不一致性和個性選擇。由于“化學與技術”模塊實用性較強,學生喜歡的程度較強。在對“化學與技術”模塊教學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時,80%的老師認為自身知識面需要不斷的拓展和更新,100%的老師認為“非常必要”開設這門課程。在對“化學與技術”這門課的開設和學習有何感想和期望調查時,67%的老師認為應該把學校周邊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生產對設備的要求、選擇生產原料、控制反應條件、庫區水資源的污染與防治、能源消耗和反應熱的利用、開發治理“三廢”的技術、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等方面作為拓展課程資源。
二、因校制宜,挖掘資源
為了幫助農村學生比較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化學科學與化工生產技術的密切聯系,把課本中學到的環保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更好的實施技術教育,為國家培養高級化工人才奠定基礎。我校處于本地的幾家企業的中心位置:距離神華萬州港電公司5km、距離萬州垃圾焚燒發電廠10km、距離重慶萬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12km、距離新田鎮污水處理廠1km。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有利于學生對其能源轉換形式、生產工藝流程、生產對設備的要求、選擇生產原料、控制反應條件、三峽庫區水資源的污染與防治、能源消耗和反應熱的利用、開發治理“三廢”的技術、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等方面進行校本課程拓展研究,利用身邊的典型實例讓學生加深對化學知識原理的理解,正確認識化學知識原理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和工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從而理解化學在環境保護事業方面的價值,為三峽庫區的水資源污染與防治獻計獻策。
三、深入企業,探究問題
課題組成員多次深入神華萬州港電公司、萬州垃圾焚燒發電廠、重慶萬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新田鎮污水處理廠進行工業見習,進入車間實地考察,聽車間主任介紹工業流程,收集相關資料。課題組成員今年還到重慶市豐盛環保基地進行考察學習,帶回了垃圾處理的一手資料。
四、啟迪反思,激勵創新
化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和生活、社會密切相關,很多內容可以作為校本教材讓學生去學習,去探究。“化學與技術”拓展資源校本教材開發就是依托《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在化學學科下進行的校本教材開發。它與課程改革緊密聯系,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