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媛
【摘要】隨著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基礎教育的模式受到直接影響,化學基礎教育向信息化發展成為必然。本文討論在化學信息資源的獲取與特點中如何應用信息技術,并就化學信息化的優劣進行探索。以此來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達到師生共贏。
【關鍵詞】信息技術 高中化學 應用與改善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14-02
在化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既可以改善課堂風格,又使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內容更加清晰易懂。但是,如何快速準確的獲取化學信息資源,并應用到高中化學教學中,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信息技術與教學的關系
1.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便利
第一,信息技術的引入,使教學模式更加注重以學生為本,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激發學生本能的生活經驗記憶,讓學生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效果。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學生可以通過對比對照,將新知識點與自己固有知識進行融合,變成潛在記憶的補充升級。第二,通過信息技術,使知識點的認識及加固有明顯作用。在教學中穿插一些相關的展示小視頻和動手實踐,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化學的魅力,把抽象知識具體化。最后,化學信息化使得高中教學動態化,教師通過幻燈片向學生展示化學三維分子結構、電泳現象等,讓知識活靈活現,同時,通過微課堂、交流群等手段,使學習不僅限于課堂上,而且更加趣味、開放、靈活易懂。進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2.化學教學資源的獲取與篩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出課本,通過電視、手機、報紙期刊、互聯網等資源,獲取豐富知識,并加以內化。這就要求學生善于發現,能夠篩選,懂得聯系生活實際,把所學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例如,在明白了碘鹽中碘元素不多,過量使用傷身體之后,便不會盲目跟風出現核污染下的碘鹽哄搶。通過龐大豐富的網絡,獲取所需資源,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從現象中總結規律,深入思考,讓化學學習生活化。
二、高中化學教學信息化的優缺點
1.高中化學教學信息化的優點
第一,通過引入信息技術,可以使化學課堂教學更加形象化,讓復雜的化學流程得以形象的演示,改變從前枯燥晦澀的現狀。比如,微觀物質肉眼不可見,憑借現代信息技術,其結構和運動過程可以惟妙惟肖地展示出來。學生對于金屬結構、化學變化、分子內部運動等有一個更加深入直觀的了解。第二,通過應用信息技術,讓一些實驗比如沉淀、燃燒過程等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達到不言而喻的效果。最后,通過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間接了解化學知識的上下游應用,不如:化工廠、科研機構、前沿應用等,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化學觀,職業觀。
2.高中化學教學信息化的不足
事物都有兩面性,化學教學中的信息化也不例外。其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過多依賴多媒體課件,減少了學生思考的時間,走馬觀花般瀏覽,不能給學生留出更多緩沖的余地進行消化吸收,屬于淺層知識。與化學教學信息化的初衷不相符。其二,過分依賴信息技術,直接減少了學生動手實踐的次數,同時限制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養成遇題不思考的壞習慣。這里,我們要強調,信息技術對于教學只是輔助,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分清教學主次。另外,多媒體同質化問題普遍存在,課件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師自己的教學風格,失去了活力,因為課堂是一個互動性很強的環境,需要師生共同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實現課堂教學效果。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面對龐大的網絡信息,教師的引導顯得至關重要,要給學生傳授正確的網絡觀念。
3.高中化學教學信息化的建議意見
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理解、學會、實際應用所學知識,進而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因此,高中化學老師應當圍繞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能力提升展開教學。要求教師在明確本身的教學任務并對學生有一個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適當引入信息技術,使之與教學融合。目的是使教學內容生動化,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趣味。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知識累積情況,不斷調整教學方式,既不拘泥于傳統教學,也不過分依賴信息技術,而是兩者相得益彰地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三、總結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化學教學中,化學教師應當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結合傳統教學與信息技術,兩者相輔相成,讓化學教學最大化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求,增強教學效果,帶動課堂氛圍,實現師生共贏。
參考文獻:
[1]張雪泳,陳良坦.運用信息技術提升高中化學教學[J].廈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50(z1):202-204.
[2]李玉南.運用信息技術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探究[J].高中數理化,2013,(8):63.
[3]葉菊香.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提升高中化學教學質量[J].新課程導學,2013,(20):40.
[4]劉教造.運用信息技術提升高中化學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84):88.